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106 13
2013-04-27
    一群人,如果里面出现婚姻,必然出现婚姻家庭,当人们分别在各自的家中生活,这就是分开生活。
    如果没有婚姻,就没有婚姻家庭,不存在以家庭形式的分开生活——这就是共同生活。

    乌托邦  世外桃源  氏族部落是否就是这样的共同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4-27 23:27:33
你这样想当然地推断,怎考上人大的?你是人大的学生吗?

氏族
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他们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记。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婚配。
部落
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
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世外桃源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背景故事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舍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小孩与老人怡然自乐,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平等,自给自足,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

  背景故事
在一部浪漫传奇里,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几乎寄托了中国人所有的梦想,无都市之喧嚣,无尘世之烦扰。传奇只留在纸上。但在中国桂林,沿桂花之路往阳朔,会有一个比桃花源更美、更真实的地方——世外桃源。烟雨,满山遍野的绿草、山花、溶洞、木楼,向往着一个民族高尚品质的风雨桥,和漂流在翠竹之隙的歌谣……所有的欢乐和所有的艰辛都在这里,找到归宿。充满母性的世外桃源是桂林许多年前离家而去的女孩,如今回来,已长成如诗如画的少女……这是一个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有山、有洞、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有赏心悦目的民俗风情有扯不断的情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8 06:43:06
逍遥熊 发表于 2013-4-27 23:27
你这样想当然地推断,怎考上人大的?你是人大的学生吗?

氏族
世外桃源  乌托邦·······关键是这里有一个奇特的生活方式,所以见到后才惊讶。

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财产共有  共同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8 06:57:24
有人说世外桃源中存在家庭,有人说原始部落中存在对偶婚姻。
婚姻   家庭·····这都是公有制解体的前兆,一旦出现婚姻或家庭,这个共同生活的部落马上就会解体。

见到的或许正是解体前期的部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8 07:01:30
这样的一群人,是能够实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8 12:18:29
第一,你认为原始公有制解体前的部落是没有婚姻的,解体后的部落有了婚姻,哪就不能用部落这个词来表达你的意思,前后矛盾嘛.
第二,氏族不但有婚姻,且有明确的婚姻规定,你看看一个我上面的贴子中的内容
第三,世外桃园是人们逃避乱世的一种愿望,并不是为了在一起过没有婚姻的生活,
第四,乌托邦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之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或曾经搞的是社会主义呀,是不是一起过群居没有婚姻的共同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