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133 2
2011-12-22
STEPHEN GREEN


如果世界其它国家能够协调行动,那么中国就能专注于经济再平衡,而不是再次放松信贷刺激投资。”这恐怕是中国的决策者本周结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脑中所想的事情。不幸的是,除非决策者能为市场化改革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在本次会议上他们依然无法做到这点),否则想要实现再平衡还是困难重重。

对欧洲问题的担心是眼下阻碍经济再平衡的关键。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出口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约40%的比例。但今年以来,由于要抗击超过6%的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增速一直在放缓。不过,这一问题也是中国自身政策造成的。

好消息是,目前仍有空间实施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且政府已经开始这么做了。看空中国的人有关通胀率会呈螺旋式上升的预言并没有实现。中国央行的紧缩措施尽管有些滞后,但还是发挥了作用。上周,同比通胀率降至4.2%。信贷增速温和上升应该能在2012年的下半年提振经济。

总之,只要欧元区没有解体,中国在2012年应该能够应付得过去。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明年可能达到8.1%。

风险在于,政府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担忧可能再次将重大改革挤出议程。想要实现8.1%的增长率,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9%(2011年这一数字接近11%)。鉴于过去几年国内经济失衡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一速度不算慢。2011年,投资在GDP中的占比超过50%,高于2008年的43%。如果投资增速继续超过经济整体增速,那么这一比例还将上升。该比例夸大了投资对经济的重要性,因为消费的重要性很可能被大大低估了。但尽管如此,政策并没有发生多大转变,以扭转宏观经济依赖投资和国有部门作为增长驱动因素的现象。这种投资收益递减的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尽管政府一直在谈经济再平衡,但过去几年进展有限。扩大消费仍然面临障碍,利率水平仍然偏低,而服务业仍为国家主导且活力不强,难以有效地为消费者服务。数百万农民工无法申请保障性住房或社会保险。所有这些挑战都是领导层本周不曾面对但最终必须解决的。

中国政府解决重大问题的策略一直是循序渐进的。但不断出现的挑战不仅复杂,而且相互关联。想要赢得挑战,高层必须指明方向,重新致力于市场化改革,同时辅以一些综合性战略。

本文作者是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大中华区研究主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22 16:33:31
看看来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2 17:18:57
学习了。依赖外部出口的路径,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对于经济再平衡,是否本身就是死胡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