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学术争鸣的活水从那里来?
[取消"院士"(学部委员)名称的设想和理由]
ZF或ZF部门制定某一决策,措施,办法前,主要应征求学术界专家学者的意见.当然,专家学者众多,不可能众口一词,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看法和意见.问题是,究竟那一种观点、看法和意见正确可以采纳.判断那一种观点、看法和意见正确,不应运用行政权力在主流媒体上呵护某种观点、看法和意见,排挤另一种观点、看法和意见。
专家学者众多,不可能众口一词,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看法和意见实属正常,众口一词倒不正常。在主流媒体学术刊物上,就有关问题没有各专家学者不同观点、看法和意见参加讨论,只有非主流媒体网络论坛上让民众谈论ZF和ZF部门政策如何,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教育改革问题),并寄予厚忘,以此作为决策的根据,是不是过于草率?
理论学术界有那么多的拿着高薪又领取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特别津贴的人物,当ZF和ZF部门征求意见时,他们除了众口一词迎合官方意图外,就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不见学术讨论会进行讨论和学术争鸣.这种状况还会有专家学者客观公正的评议?还会有学术?这里,一样表现为"拿了人家心软,吃了人家嘴软"的平庸和低俗.
为了专家学者(严格地说,他们是某学科的教授或教师,称其为教授或教师既可)有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少一些或没有那种一味奉迎官方的低俗学风,不妨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封建社会士大夫精神.还是应该取消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称号,学术领域没有权威垄断,可以让正确的观点,主张和意见在平等讨论的环境中形成。
某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在他学业内掌握的知识会很多,但在社会科学方面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还需要有正确的立场,立场不正确就不会有正确的观点,主张和意见。即使在某个时期有正确的观点,主张和意见,也不可能一贯正确。然而,象征着名与利的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称号被一些学者获得,很可能成为他们的精神包袱。
这些人因为有了"院士"(学部委员)的光环,就容不得不同意见,表现出“我是院士(学部委员),我的认识一定正确”的专制学风,影响学术讨论平等权利和自由气氛,阻碍着学术正常发展。
"院士"(学部委员)光环下的专制学风,影响学术讨论平等权利和自由气氛,正常的学术研讨无法进行,尤其是社会科学,有关ZF制定的政策,措施,办法,众多的院士(学部委员)都无异议,事先本不召集研讨会,即使召集研讨会也是众口一词,召集方或许自己也感到无趣。有关重要的法律和ZF重要的决策, 如今,事先或事后召开研讨会鲜有所闻。
学术界有权威垄断,问题无讨论,不构成对ZF和ZF部门决策事先或事后的监督。网络论坛网民的舆论监督往往是众说纷纭,这就给主观主义决策者有任意选择符合他们自己愿望的观点、主张和意见进行主观主义决策提供了条件,与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不相一致,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不相一致. 结果是,矛盾和问题如果没有会产生,矛盾和问题如果少会增多。
鉴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应取消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称号,不应用名与利来激励奖励学者为名与利而治学,如果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专家学者为个人的名与利治学,科学、客观、公正的学风和文风荡然无存,充其量他们是带着光环拿着特殊津贴的高级乞讨者,而不是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进步而治学的思想者。
就有关问题,当公众需要他们解疑释惑,总是不见他们的踪影,看见,他们是滥竽充数,没有真才实学。如果因为没有奖励、没有授予荣誉,他们就出不了社会科学“成果”,这样的“成果”没有也罢。广大人民和广大人民的思想代表者教师和教授,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学术争鸣生机央然的活水和永不枯竭的源泉.
思想解放和学术争鸣也是生产力,因为,思想解放和学术争鸣可以辨别是非,可以认识真理和掌握真理,可以选择正确的决策、措施和办法。辨别是非,认识真理和掌握真理,选择正确的决策、措施和办法来解决问题,就能实现生产力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就能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就能实现全体人民期待已久的民主与法治。20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