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校车话题大热,各界近来开始对撤点并校进行反思。校车所以成为话题,表面上是由于校车标准低、ZF监管不到位,而从根源上讲,却源自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税务,1997年全国农村小学51万余所,2009年只剩下23万余所。大量农村学校被并后,地方ZF的交通安排却没有跟上,孩子们上下学大多只能坐三轮车、拖拉机、马车;即使合格车辆也常常严重超载,加上监管不到位,出问题是迟早的事。撤点并校,关系到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权和人身安全,理应召集当地居民听证。听证的目的,是照顾当地居民孩子的权利诉求,使撤点并校符合民众的最大利益和愿望。而实际上,撤点并校往往是主管者单方面说了算,居民和学子只能接受既成事实。评估从ZF决策程序上讲,撤点并校本应进行政策评估,考量利弊。撤点并校,对ZF财政开支、居民教育负担有影响,对当地入学率、教育质量也肯定有影响。各地每波撤点并校在事前有无相关评估,我们不得而知,但撤点并校既已成为事实,而各地情况也有差异,其实际效果如何,很有必要进行“后效”评估:如果实际效果好,当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如果实际效果不好,就应当另谋他策。
撤点并校推行十年,且不谈它带给农村义务教育交通困境的一面,仅从教育学上讲,我以为也违背教育规律。教育本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现在很多乡镇集中办学,孩子们很小就离开家庭、乡土,到中心学校去接受封闭的学校教育,许多孩子除了应试,其他什么都不懂、不会。优府网农村教育关系到数亿农村居民的未来。撤点并校现在利弊已经呈现出来,对它的好处,可能ZF知道;对于它的弊端,可能老百姓体会更深。各级ZF应当综合两端看法,从不同层面上对它进行认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