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1582 0
2011-12-28
以經濟學角度來說,奈許所提出的賽局理論,挑戰了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以
「一隻看不見的手」來描述社會中人際關係互動,每個人謀求自己私利,但經由一
隻看不見的手導引,會達到社會資源配置最適當狀況,即所謂「市場價格機能」 自
動調節機制。賽局理論與古典學派經濟學者對於「均衡」的看法不同,例如在「不
合作賽局」中得到的奈許均衡,就社會資源的配置而言,可能非常不妥當(不是最
適解),就如傳統賽局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兩方欲各謀其利,結果雙方
都困陷在較差的均衡內互耗,此一情況在各國政治與經濟社會中經常可見。本研究
擬先以我國宋代與邊境國家之軍事關係採賽局觀點重新詮釋,並就國與國的結盟賽
局策略、國家邊境策略的競合理論、軍備競賽下的存活條件、比例威脅與部分允諾
混合賽局、極小極大準則混合策略等狀況加以分析,再就古今中外的政經案例,包
括中國與俄羅斯邊境問題、二二八事件、意識型態的非收斂性競爭,並特別針對國
内近來兩大電器龍頭競爭的優勢策略及Nash均衡,導出何種情況下背叛是雙方的
優勢策略,公司先出招與後出招的報償有何不同等議題,期盼以經濟學的賽局理論
方法建立經濟與社會分類模型,使參賽的當事者一方能跳脫賽局的困境,俾供未來
國內外發生類似經濟與社會事件之賽局理論分析參考依據。

C1701-p01-26-王有康.pdf
大小:(628.26 KB)

只需: 3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