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282 107
2011-12-31
2011年12月24日,蒙牛被抽查出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不符合标准的规定。超标的产品为蒙牛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和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一个批次的长富纯牛奶。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1.2微克/公斤,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微克/公斤,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M1为B1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损伤肝脏,致癌性很强。我国乳及乳制品规定中M1限量为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蒙牛—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这是蒙牛官方网站的标语,如今听起来却分外刺耳。
  一度被赞誉为民族品牌骄傲的蒙牛,宣称“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蒙牛,再一次伤透了公众的心。从在西安造成大量学生中毒,到黄曲霉素致癌,为何蒙牛屡屡出状况,而又屡次逍遥于市场?质检、工商部门都成了摆设?当年日本的百年老品牌“雪印牛奶”,因中毒事件走向破产;而中国的蒙牛,质量安全问题屡屡曝光,却屹立不倒,甚至两度成为“央视标王”。  
  媒体的各种袒护让民众的质疑无处发声,在这里,让我来八一八这头不死毒牛的皮!让我来揭穿媒体试图携手为蒙牛“渡过难关”的阴谋!
  
  一、一个没有敬畏之心没有社会良知的企业  
   只有一个没有敬畏之心、没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才会一次次无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看看蒙牛罪状:
   2010年4月,陕西周至县马召镇18名学生在饮用蒙牛牌核桃奶后发生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症状。
    2011年4月底,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是国内乳业最大一起群体性中毒。
    2011年8月28日,长沙消费者购买的蒙牛高钙低脂牛奶未开封却发酸发绿,倒出来的满是绿水。
    2011年9月12日,马鞍山消费者发现仍在保质期的蒙牛牛奶已经变质,并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2011年9月23日,成都消费者发现蒙牛酸奶中有绿色霉斑。
    2011年11月7日,在广东省工商局抽查雪糕质量中,蒙牛“随变榛子巧克力雪糕”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两个重要微生物指标中超标,成为唯一出问题的知名品牌。
    2011年12月,蒙牛产品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M1为已知致癌物,具有致癌性。  
    一连串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次次地挑战民众食品安全的底线。讽刺的是,9月份蒙牛还获得了“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11月份还被颁发“中国食品安全年度自律先锋品牌”!
   09年之后入主蒙牛的宁高宁不止一次的宣称“食品企业应该把食品安全作为道德底线”,而现实表现让是失望透顶。  
  
  二、试图瞒天过海的“公关”忽悠  
  在蒙牛看来,一切的问题都不是蒙牛的错。总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解释。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中,蒙牛居然说孩子们是得了一种病,叫癔症 
  看看这次蒙牛的公关忽悠:
  1、移花接木:问题奶是样品,没有流向市场
  蒙牛称出事的产品是样品,并且表示已经封存销毁该批次产品;避孕套高管称未销售,不涉及召回;蒙牛称抽检的问题产品尚未出厂。蒙牛副总裁卢建军居然不要脸的声称“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蒙牛有效的管理水平”!话音未落,立马有网友爆料自己买到了18号眉山产的蒙牛奶。谎言被揭穿之后,蒙牛又解释,18日会生产很多批次的产品,而产生问题的产品只有一个批次。  
  2、推脱责任:都是饲料惹的祸
  没有“临时工”,这次轮到“草”倒霉。
  蒙牛表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在于当地奶牛饲料因为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造成了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3、媒体公关:用公关费让媒体封口
  到昨晚为止,“特仑苏 蒙牛早餐奶 蒙牛酸酸乳 蒙牛真果粒 冠益乳酸奶”等蒙牛诸多产品的广告仍然在央视各个频道和各地方卫视滚动播出。
  
  4、专家唱戏:建议公众不必恐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君石院士:对于此次事件,公众没有必要惊慌,因为大家不会天天吃到含黄曲霉素的食品。  
  出一次问题,原谅了;屡次出问题,忍了。然而这种公关忽悠消费者的心态,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实在令人愤怒! 


 三、毒牛为何不死?
  蒙牛为啥这么牛呢?除了用钱搞定媒体和公关之外,蒙牛的背景也值得重视。查一查蒙牛的资料,你就知道了。
  2009年,中粮集团入股蒙牛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以港元每股17.6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成为“中国蒙牛”第一大股东。
  蒙牛现在第一大股东是中粮集团,后者长沙公墓是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它的背景后台不言而喻。在利益捆绑下,有关部门,有关方面不敢不至于下狠手处罚。
  关于这一点,咱就不深说了,要不然被河蟹了。。。
  
  有人说蒙牛是民族企业,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
  事实上呢?在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体制上的缺陷屡屡被利用的情况下,蒙牛的自我救赎只是民众一厢情愿的憧憬!
  一次又一次的安全问题足以说明,没有敬畏之心没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是难以从自身出发改善的。只有外力的刺激和市场的检验,才能真正造就一个强大的企业。
  此外,以民众的健康为代价来培养一个所谓民族品牌的企业,太沉重!不值得!即使养大了,这也是一头毒牛,一头巨大的毒牛!
  忍耐培养不出一个创新的“苹果”,只会宠来一只贻害无穷的毒牛。
  
  再说说中国的乳品企业
  大家还记得乳品新国标吗?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乳液新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然而,新国标从标准正式发布到实施,引发无数争论。争论焦点之一是蛋白质含量,新广州公墓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争论焦点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更有舆论指出,这个乳业新国标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乳品新国标竟然是由这些乳品企业起草拟定杜蕾斯价格的:“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
  这些乳品企业绑架民众健康,降低乳品新国标已经令人唏嘘,竟然在低标准上接二连三曝出质量安全问题。试想,这样的企业能走向国际吗?竞争力从何而来?
  
  一个戏剧性的插曲,蒙牛官方网站昨晚遭黑客入侵,被描述为“民族的耻辱”,网民纷纷调侃:ZF部门没动静,黑客倒是负责任的操起心来了。
  
  幸而市场表现说明了真实:受问题奶影响,昨天蒙牛股价重挫23.95%。一天之内,市值蒸发111亿港元。
  不过各大超市里,蒙牛相关产品并未下架。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华丽的口号,悲凉的现实。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能致癌”!
  蒙牛不倒,蒙人不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31 11:32:42
  估计蒙牛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的公关和作秀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1 11:39:15
蒙牛 蒙牛 蒙你是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1 11:42:06
……每天一斤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1 11:45:26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能致癌——特仑苏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1 11:45:3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