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6662006 发表于 2012-1-1 22:25 
我敢问大师是何许人也,连陈寅恪先生都不放在眼里?陈寅恪先生学贯中西,较明清的腐儒只会寻章摘句,皓首 ...
这种比较其实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陈和王对于你我而言当然是国学大师,但你拿他们跟明清的人比,只能说你不了解明清的状况。这么说吧,中国整体的国学水平是在下降的,明清强于民国,民国强于现当代,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不同意,可以去中文系历史系打听下。另外说明清的文人是寻章摘句的腐儒,更加说明你根本没研究过明清的情况。说人家只会看高宏高微,你看过中国文学史么?
至于白话文运动,只能说它对于普及阅读与写作有好处——你说是骈文或者诔文代表中国古代文学的水准,还是白话文?
中国文学的最高峰到底在哪个朝代?是民国时期吗?你扪心自问?
孩子都会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你见到过民国是拿得出手的文学样式么?民国之所以被人们怀念,是因为解放后的文化专制导致了更大面积的文学退步——大批知识分子冤死。但是你要注意,所谓“学贯中西”是有时代背景的——明代西方文明的传入比较有限,至少没有民国时期那么普遍,那时候的文人不可能有“学贯中西”的可能——但他们做“中学”或者叫“国学”显然比后代要强。
另外,文革结束后,80年代出现过所谓的“伤痕文学”,被很多人称为当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同样的道理,80年的那些人跟民国又不在一个层次上,国学衰微,西学也没有民国时期强。整个中国的文化界自明清以后都是在衰退,而不是进步。民国没有比明清强,建国之后就更惨了。90年后比80年代又倒退了很多。如今的文化,你自己有体会,那能跟民国比么?能跟唐宋明清时期比么?
顺便说点经济上的问题,明代最高峰的人均生产总值按照白银折算价——略高于1977年。也就是说,我们发展了很多年,在文革结束的时候还没有回到明代的最高水准。文化上,更没有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