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821 0
2012-01-06
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涉ST黑化老鼠仓被调查2012-01-06 02:50:00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有3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涉厦门翔鹭借壳ST黑化上市一事 浮盈2000万元左右 目前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建行昨在官网称,前员工张传斌因涉嫌违规,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图为截屏图。
昨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在官网发布《建行新闻发言人就媒体有关建银国际的相关报道作出说明》,称近日子公司建银国际前员工张传斌因个人原因涉嫌违规,目前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进一步详情尚在调查之中。
财新网昨日发布消息称,张传斌为建设银行投行部处长、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银国际”,是建设银行在香港全资拥有的子公司)高管,其于2011年最后一天在建设银行总行被公安部经侦部门带走,其涉嫌在黑龙江黑化股份有限公司(ST黑化,600179)重组过程中建“老鼠仓”。
所谓“老鼠仓”,是指机构投资者在使用公有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个人资金在低位买入该股票,待用公有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其率先卖出个人仓位进而获利的行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已发现多起“老鼠仓”案件。最近一段时间来,原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原西南证券副总裁季敏波等被曝涉嫌“老鼠仓”。
突击入股厦门翔鹭
财新网消息称,张传斌等因在帮助一家石化行业龙头企业借壳ST公司完成上市的过程中,建“老鼠仓”非法获利被捕。张传斌曾是行内有关高层颇为赏识的“干将”,直接参与推进了诸多建行投资银行业务。
建银国际旗下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在石化龙头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翔鹭”)拟借壳ST黑化完成上市前夕,突击入股厦门翔鹭,获得12%股权。财新消息称,与此同时,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等人也通过“老鼠仓”获得浮盈2000万元左右。
2010年底,ST黑化披露重组预案,拟通过置换以及新增股份吸收合并翔鹭石化。因PTA(精对苯二甲酸)巨头拟借壳上市,ST黑化2010年底复牌后连续15个交易日收于涨停板,其股价从2011年年初的5.46元/股,最高涨至14.8元/股,其表现在资本市场一度表现瞩目。
当时的预案显示,翔鹭石化为PTA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如果一切进展顺利,ST黑化可借重组之机顺利摆脱困境。但是,事情的进展并未如此顺利。
2011年6月,证监会要求ST黑化对吸收合并申请材料向其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部门报送有关补正材料,然而,三次申请延期报送之后,ST黑化还是未能如约完成行政审批。而12月19日,ST黑化称收到重组方的函,称经董事会确定,双方所签署之重组协议至2011年12月31日即行终止不再延期。
十几个人被“请去喝咖啡”
财新网消息称,突击入股厦门翔鹭这笔交易让建行获益的同时,也令参与“老鼠仓”的少数建行人士得到了不菲的收益。去年审计署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上述问题,随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此后,张传斌从香港调回总行投行部,而建行方面另有十几名相关人士已经被“请去喝咖啡”。
ST黑化也于今年1月4日发布公告称,鉴于重组的外部审批环节较多,周期较长,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加之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厦门翔鹭未来几年经营业绩稳定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将终止资产重组。
根据ST黑化公告,Gold Forest Company Limited与建银国际分别于2010年8月2日和2010年8月3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和《股权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Gold Forest将其所持有的厦门翔鹭12%股权即40080万股转让给建银国际,转让价格约为5.39亿元。
建银国际是建行在香港设立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机构,一度被视为建行实施新蓝海战略的前沿阵地。而该机构在成立数年间,风生水起,表现十分进取,建设银行的理财业务和中间业务基本由投行部和建银国际主导。
分析人士称,在业务高速发展、快速扩张时期,风险管理和内控就显得重要。银行系投行和其他相关企业的风险管控独立于总行的风险控制体系之外,总行对其控制力相对薄弱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小觑。在分业经营背景下,拥有诸多金融业特许经营牌照的非银机构如何管控,如何避免影子银行的恣意扩张,值得关注。
昨日,ST黑化跌停,收于3.94元/股。
责任编辑:NF058(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