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23 22:55:00的发言: 这句话典型地暴露了分歧。“什么”各买“多少”,才是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你的逻辑,先确定买什么,只准买一种;再考虑买多少,只许买足量。所以,在你的选择里只能买一个足量的一个品种。钱若不够买另一种的一个足量,宁可把钱扔掉。否则不能解欲花那个钱干什么?
怀疑你的“欲”也是任意的,吃一口也是解欲,吃饱了也是解欲。有一点点消费,就算是解欲。所以,当然没有什么半温半饱,什么“不饱和”,恐怕你的词典里就没有“饱和”的概念。
和上个回帖有关,“各买”是“同时性”还是“同时段性”?
偏好是有顺序的,有条件的话,应该是一个需求序列依次实现解欲。买什么、买多少、何条件下买,这是一个需求的三个要素,三个要素确立之后,才会有为了解欲的购买行为发生,这是心理学给出的行为原理。
“只许买足量”,这是肯定的。因为“足量”之“足”是相对需求量而言的,作为理性人,买家之所以买那个量,是因为他需要那个量,那个量“足”以满足他的某项需求。买一颗大葱,是因为她炒两个菜需要一颗大葱做调料;买一斤大葱,是因为她需要包一顿饺子。
你不用怀疑我的“欲”是否任意的,它就是“任意”的。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此时吃一口仙桃就是解欲,就是一种满足。如果他希望吃一个面包穿一条短裤,这一个面包和一条短裤,就是他这两个需求的“足量”,如果他得到了,就是满足了。这种任意性反映的就是价值的主观性和存量特点。饱和不饱和只有理性人自己知道,没有客观标准。
一个既顾廉耻有顾性命的人向你讨要一个面包和一条短裤,你的回答是“好吧,我可以满足你”或者“对不起,我无法满足你”,用的词语是“满”和“足”。我的词典里是只有“饱和”概念而无“不饱和”概念,因为从事不饱和行为有悖理性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