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焕金
【摘 要】
一个行业的充分竞争是其它行业充分发展的前提,也可称“基础行业的充分竞争是其它行业充分发展的前提”,或者简称“竞争增长原理”。它要说明的是:经济是如何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增长发展的。
【关键词】
竞争增长原理,上游行业,下游行业,外生性市场,内生性市场
一
人们都知道,在社会经济中有许多利益上互相依存也互相冲突的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拓宽与加深,利益上互相依存与互相冲突的行业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复杂。那么,它们之间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关联呢?这种关联又如何影响到整体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个最明显的关联是:市场经济中,充分竞争的上游行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其下游行业得以兴起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谓“上游行业”与“下游行业”是指一个行业向另一个行业提供生产与消费所用产品时所显现出来的关系,其中,上游行业向下游行业提供产品,下游行业接受上游行业的产品。显然,如果上游行业生产率提高了,其产品价格在竞争之下得以下降,就能够促进接受其产品的下游行业的发展。比如近10年来世界个人电脑硬件(与软件)制造行业的发展使得个人电脑价格极大下降(但其性能却极大提高),这样便造就了全世界的IT行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地发展,使其一系列下游行业得到迅速的形成与发展。比如,通迅(包括常规电话通迅与国际互联网)、文字办公处理、企业信息与控制管理、教育手段进步、甚至丰富个人娱乐等等方面,都得益于个人电脑行业的生产率提高与必要的市场竞争。又比如,现在全世界工业特别是汽车业的发展都得益于石油产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反的事例:1973年10月,石油资源丰富的阿拉伯国家因美国等西方世界支持以色列而对之进行石油禁运,禁运使石油价格猛涨,这引起美国等西方世界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美国吸取教训,1975年搞了战略石油储备,使这个基础物资的价格波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平抑。所以,一个行业的高效率供给是另一些行业得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一个行业的低效率与供给不足则是另一些行业难以发展的障碍。
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得益于最初的农村与农业改革的成就,因为农村改革,使农产品在几年时间内由极度短缺状态变为相当丰盛的状态。这一方面为工业等其它国民经济方面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也为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创造了好的政治条件。农业是解决人有关吃方面的行业,因此其基础地位非常显著,只有在农业为整个社会提供非常丰富的价廉物美农产品的情况下,这个社会才有可能获得其它方面的发展,产生出更多的行业分工与上层建筑。从经济学上说,如果劳动力的成本价格很低,那么使用劳动力的部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其成本价格就可以相应降低,从而有助于使用这些产品的其它下游行业的发展。因此,一个社会要想得到更好发展,其经济基础点应该放在能够使劳动力成本价格下降的行业,比如农业、牧业、渔业、轻工业等等,这些行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价格低,就可以使劳动力的成本价格下降,从而有利于利用劳动力的一切行业的发展。这一点马克思早有论述:“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提高这样一些产业部门的生产率,这些部门的产品决定劳动力的价值,就是说,这些部门提供的或者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要的商品,或者是这些商品的生产资料。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所有这些商品的价格,同时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我们可以进一步设想,如果这些部门的生产率无穷大,以致它们所提供的产品其成本价格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许多劳动力的成本价格也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各个公司厂商就可以尽自己的需要大量雇佣劳动力,同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其成本价格也变得低廉。这一系列措施就可以使一个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如果农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那么它就会引发整个经济的物价上涨,因为它使整个社会经济的每个角落所使用的劳动力的成本上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国民平均收入已相当高,劳动力收入高,如普天寿资产集团(Prudential Equity Group)曾醒目地指出“中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是61美分,而美国工人的工资是16美元。”[ii]从一般意义上说,这增添了这些国家中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的产品的成本,使这些制造技术与能力很强的发达国家的产品价格变得很贵,从而在与新兴国家的类似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就是今天我们经常见到的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大量转移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基本原因。他们的制造业为了能够利用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将自己的制造资本大量转移到中国、印度等国,生产出产品后再低价销售回自己国家的市场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进行以效率为核心的各种改革,比如在企业中搞“减员增效”,在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中则搞精简机构与人员。这意味着什么?对社会经济是好还是坏?许多人会说:这样搞就会使许多人失去太多的购买力与购买的良好预期,从而使市场疲软。这确实是个问题;但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这些低效率的行业减员增效,就会迫使其增强对市场与社会的有效供给能力,能够向市场与社会提供价格更低品质更好的产品,从而促进其它下游行业的发展。而政府机构改革,则使政府减轻支出负担,减轻向社会大众的征税与收费,降低社会经济的经营成本,通过竞争,使它们的产品价格降低,最终促进它的下游行业及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iii]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这是十分正确的,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以效率为核心的各种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良好的,尽管改革过程充满着艰难与无数的问题。
实际上,不仅经济企业需要向市场与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有效供给,而且政府行政部门也要象经济企业那样,向市场与社会提供同样质优价廉的有效供给,让广大社会民众在从事经济等活动时能够及时有效地从政府行政机构中获得必要的准许与服务。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可见,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政府部门的职能也要引入适当方式的竞争性,迫使其向社会与市场提供好的服务,迫使其努力认真负责任地工作,为社会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这种“行政竞争性”,就难以切实改变政府职能。至于如何在行政机构的职能活动中引入适当的竞争性,这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比如行政机构负责人通过适当范围内的竞选,并且在一定的授权方式下产生。这样能够使这些行政机构的负责人时刻意识到由社会大众监督的某种竞争性的存在,而不能象现在仍常见的那样,在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岗位上经常滋生出没有监督、惟我独尊的“帝皇心态”。
【参考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16页。
[ii] 参阅网页http://www.guangyan.com/bbs/message.php?board_id=1&msgno=196中的有关内容。
[iii]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