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814 28
2007-01-04


总理提问:六位校长答非所问

--谁能破解中国教育界的一大悬案?

(说明:文中所有引用的人物讲话,均来源于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湖南商学院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谢茂拾

2006年11月20日9时许,国务院第四会议室。

面对6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有几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今天向大家求教。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紧接着,温家宝又说出了另两个在心里盘桓已久的问题:各位校长、教育专家,我们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呢?

六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争先恐后答问。

1、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的回答

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说:“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就是教师。”并认为,德才兼备、学术一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培养和引进并重,应设立海外著名学者引进计划,引进国外一流大学正教授和终身教授。

点评:“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就是教师”。这话没错,但是他没有回答总理所问,而且他所提的解决教师问题的药方是片面的,他把引进国外一流大学正教授和终身教授作为了解决教师问题的主要途径。大家想想,培养杰出人才就只是教师的责任么?或者说就是教师可以解决的问题么?教师可以解决,还要你这个校长、你这所学校干什么?再杰出的教师,如果配上没有水平的校长和不能发挥教师水平的学校,他也只能是没有水平的教书匠。显然,王校长不但答非所问,而且是推脱责任,把多年来中国没有大师的责任推到可怜的教师身上。

2、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的回答

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说:“我同意王校长讲的。”

点评:这等于没说,没有必要参加会议。

卢铁城紧接着同义反复地说:继续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加以实施,在国家科技布局中更好地发挥高校作用;进一步制定政策,建立和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共同育人的新机制,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研究生资助体系和助学贷款体系。

点评:完全走题。他在一边说国务院总理的工作问题,一边说大学日常工作中应该做的一些具体事情,如果要把这些繁杂的事务都汇报给总理,总理不睡觉恐怕也顾不过来。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的回答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大学开始,就太晚了。” 他主张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研究型大学要和中小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点评:他把大学没有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的责任干脆推给了可怜的中小学及其教师,反正大学没有错。他在讨好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和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将研究型大学和中小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起来,这话没错,但是他没有搞清楚,总理问的是大学,而非中小学,中小学校长不在啊,不在当然可以欺负一下。大学没有培养杰出人才是中小学的问题,再傻的人恐怕也能辨别出真假。

4、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杨福家的回答

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杨福家演示幻灯片,从国际比较角度谈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议:改革高考考试方式和招生办法,高校招生凭高考成绩和高中表现录取;进行大学校长公开招聘的试点,严格学校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导师制,适当控制班级人数;大力建设爱国求真、严谨求实、宽容创新的校园文化……

点评:讲了国外的,很好。但是同样没有回答总理的所提的问题。总理问我们的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问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第一个问题他未触及,第二个问题,他一方面像谈松华一样推脱高校责任,一方面讲了一些表象,回避了大学应该在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方面需要作的主要工作,没有讲现行教育体制如何使更多的杰出人才培养不出来,没有讲我们这么多大学校长和大学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如何思考和为国家尽力。

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运清的回答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运清说:“1992年前,我到高校去,都愁眉苦脸;现在去,都兴高采烈。”还说: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应该是大提高,高教战线要聚精会神、理直气壮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严格教学秩序和内部管理,加大教学投入,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

点评:这是在吹牛,甚至是汇报假情况。“现在去,都兴高采烈。”这话将现在大学教师的苦恼和卑微处境全部抹杀了。他可能会见的都是校长书记,上级来了,校长书记不兴高采烈也不行啊,否则,你的位置不保。周运清会长不会去见老师。即使见,也是事先安排的,都是见的一些所谓有资源、有职位的官化教师,他们是体制的既得利益者,能不兴高采烈吗?周运清会长为了急于肯定高等教育的成绩,干脆将总理提出的问题撂在一边不管了!

6、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做大了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高校要从外延扩展转移到内涵提高的轨道上来。他建议实行“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宏观入手、微观发力,稳定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积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形成多样化、分类型、分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点评:同样答非所问。校长纪宝成似乎在以教育部长的身份汇报工作,现任教育部长的意见可能一定不小,因为他教育部长的职务还在,却没有能亲自去给国务院汇报,而是人民大学校长代表他汇报了。校长纪宝成对总理的问题完全没有涉及,他只不过在想: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见到总理可一生难得几次啊),从教育部长的角度谈教育,恐怕更能引起总理的注意。所以,校长纪宝成也浪费了总理宝贵的时间。

可以说,六位校长和教育专家辜负了总理的期望,他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腾出时间听取基层意见,但是,一个人也没有作出正面的回答。

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大学“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一个悬案,我们中国的教育界能够解答它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5 20:19:00
呵呵,实际上六位校长都从一定侧面回答了总理的提问。王校长谈到教师队伍问题,也没有错。教师是引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带头人。古希腊的几位哲学大师也有一定的师承关系。问题在于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当年的蔡元培先生就邀请了学历较低但有丰富才学的梁漱冥先生当教授。谈松华先生的回答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多大学者的成就也在于大学前的基础。苏步青先生说他是在少年时代背诵《左传》,为后来对数学的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人在5岁左右的经历最关键。研究首先要有兴趣,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又与儿提时代的理想有关。杨福家先生提出的“适当控制班级人数”的观点也切入了时弊。大学大量扩招后,对老师加重了负担和压力,容易顾此失彼,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周运清先生“深化教学改革”的思想也不无道理,问题在于要抓好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市场,二是面向基础理论研究,两者不可偏废。纪宝成校长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形成多样化、分类型、分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观点,也比较有道理。教育应当强调多元化,许多实际工作者比较容易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一旦接受了理论教育,比较容易与自己的具体实践或经验相比较,理论联系实际。

总理和钱学森先生希望大学多、快、好培养出大师级人才,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而且也是广大学子们的心愿。知识是靠积累的。古人云“师傅引进门,成就在自身”。大学的作用就在于将芸芸学子引进学术的殿堂,能否取得成就,关键还在于学生们的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7 09:37:00

大学的问题的解决不应该只问校长,还有学生呢?

看看那些冒出来的人才是怎么样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8 08:42:00
大学是政府的分支机构,怎么能培养出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8 10:10:00
这个东西会随着进一步发展得到改变,现在不是良性循环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9 21:56:00
大学的问题,关键在教育部长,不要这样管制和压制就可以拉。多支持,多鼓励竞争而不是区分亲生的,和后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