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媒体上报道了山东移动一次性转正上千名聘用制员工的消息。据媒体报道山东移动此前已经有10年没有转正过正式员工,这个消息如一块石子一样吹皱了一汪春水,以往电信运营企业中一直存在两种用人体制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山东移动在这个时间进行转正聘用员工的尝试无疑是意义非凡的。
众所周知,
劳务派遣员工主要分布在营业厅,大客户营销,基层维护等一线岗位上,他们为电信运营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从3G牌照发放以来,国内3家主要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日益激烈,已经逐渐在3G市场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集团客户维护、网络质量维护等运营的重要环节成为了竞争的中心地带,而在这些运营环节运营商大量采用了劳务派遣制员工。由于经济待遇和发展空间和正式员工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这类员工跳槽动力较高,人员流动比较快。按照经济学家舒
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现代管理学中的智力资本理论,这类员工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客户资源和工作经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组织中没有得到良好共享,资本存在浪费的倾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现存资源,改变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为劳务派遣制员工铺就一条发展路径和明确转换身份门槛,这将能够起到稳定军心,盘活企业闲置的智力资本的作用。
由于国际输入性通胀和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国内的生活成本逐渐提高,而通信运营企业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收入水平长期没有得到提高。在过去通信运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水平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随着国内二三线城市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收入水平吸引力不断降低。同时,电信运营商拓宽聘用工转正通道不失为一种改善企业内部气氛,建设和谐企业的手段。由于企业内部两种用人体制的存在,企业内部由于利益机制的分配问题总会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聘用工转正能够解决历史遗留的两种用人机制问题,在建设现代企业运营机制的路途上迈出关键的一步,同时也能够激活的竞争气氛,发挥全体员工的潜力,从而在竞争中取得先机。但是在转正的标准上要尽力设置得客观透明,同时要努力建设聘用工转正的长效机制,才能让这条改革路径尽量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