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2517 94
2005-03-03
cinchy在2005-3-3 8:48:49的发言:

我的论题是“公司+农户”这种组织形式的制度分析及其缺陷。我认为这种组织形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公司的单边垄断造成公司对农户利益的侵犯,公司向农户转嫁市场风险....我用制度分析,认为必须有第三方介入(政府,中介组织..)进行完善,如何介入是分析的重点。

nie:记得《经济研究》上专门有一篇文章赞扬这种模式,但是我自己去江浙调查时,农业公司说更喜欢公司+农场模式。究竟这种公司+农户模式的利弊何在?请大家讨论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3-3 10:55:00

流行的说法是:公司+农户能有效降低农户的风险,因为龙头公司按照一种保值价格收购农产品,因此可以化解小农面对市场的弱势风险。

通常的做法是:公司向农户集体下单,并派人指导生产,农户向公司回单。若价格低于市场价,按市价收购;高于市场,仍按原价收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3 17:01:00

用户wintertide发言:

1、首先还是按nie 的说法,要区分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是市场关系还是还是雇佣关系。

2、假设前提要弄清,比如信息是否对称,农户和公司间是否存在最优合约(不一定是完全合约)。为什么法律不能够保证农户的利益?需要第三方介入。

这需要对实际情况有一定了解才能作出适当的假设。不知cinchy是否熟悉具体情况,先把一些实际情况介绍一下。为什么存在公司侵害农户利益的行为,背景是什么?这样大家讨论起来可能会方便一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3 17:58:00
建议补充背景资料,我相信对农业问题,很多人相当陌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4 13:59:00

“公司+农户”模式是否富了公司、穷了农户?http://finance.sina.com.cn/jygl/20040517/1055763461.shtml

我目前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在产业组织设计方的应用。因而看了一些相关资料。

“公司+农户”这种模式,大概是90年代兴起,中央电视台也作了相关的报道。这个名称,再加上该模式制度的实行的种种好处:对农民来说,减少了生产的不确定性,可以安心的进行生产...对公司来说,减少了原材料采购的不稳定性,可以安心的进行生产...既不是两全其美??

实际上,在制度设计方面是描绘得相当的美好。然而到了具体操作,就变味了。在畜牧养殖业表现的淋漓尽致,签订合同,说什么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要农民购买公司提供的种苗,饲料,兽药..(当然是高于市场价格!)在开实现剥削一笔。然后再收购方面,供应少了也就不说了,如果是供过于求,产品采购的标准当然是事先制订好的,但是和不合这个标准就只有公司说了算(因为很多质量都不是显而易见的)然后趁机压价。。。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人实在是太聪明了,啥都能想得到,很多情况下,本来好好的一个制度,在国外好多国家实施的好好的,到了中国好像就变了味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4 14:07:00

通常情况下,公司的行为是在特定的制度下寻找最优的生产方案。

然而如今的很多现实是,(通过走后门, 贿络官员...)改变制度,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寻租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