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72 1
2012-01-11

新华网质疑中国股市设计偏向融资者

2012-01-08 19:35:01 来源: 新华网 有3272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2)

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提振股市信心。

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信心是久跌之下的一波反弹,而对于整个股市而言,信心更需要一个完善、公平的制度环境。正如金融工作会议所指出,需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微调查:2011年中国股市为何低迷?

“新股热”伤害了股市健康发展

打新、炒新历来是A股市场的特点。虽然几经改革,但是新股热度不减。

根据财汇统计,2011年A股上市发行282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为21.08%。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一年间的跌幅分别达到了21.7%和28.4%。

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打新赚钱的原因是二级市场一直在为新股支付高价格。简单平均统计,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2006年6月 2009年7月,按新股首日上市的收盘价计算,中小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70倍,主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57倍;2009年7月后不再对价格进行窗口指导至今,中小板新上市公司同样口径计算的市盈率约为71倍,主板约为51倍。

“无论发行定价高低,二级市场近六年来一直在为新股支付大致相同水平的高价格,二级市场的新股成本长期处于高位。同时,新股上市交易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在交易60天后,价格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而伴随二级市场中股价不断下跌,越来越多的新股加入到了“破发”行列。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2011年“破发”新股多达77只,占发行新股的27%,而这一数字在2010年仅占7%左右。

朱从玖认为,“新股热”是非理性现象,伤害了股市健康发展,影响改革的效果,缺乏经验和风险意识的参与者伤痕累累,甚至机构也深受其害。“新股热”增加了拟上市企业粉饰业绩的冲动,降低资本市场服务于经济的能力,监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机构、分析研究人员以及中国上市公司饱受批评。从全局来看,除了少数人获利外,“新股热”导致多输的局面,十分有害。

制度设计留下了后遗症

新股发行问题,表面看来是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金额的“三高”问题,但深究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制度设计留下的后遗症。

历史上,融资方式的创新催生了资本市场及其发展,但同时也埋下了爆发经济危机的种子。我国的资本市场创新也不例外,它只是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特有的部分问题,在这些创新过程中也同样蕴含着新的不确定风险:资本市场功能定位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最初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起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治理结构的目的,同时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解决转制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问题。

在上世纪90年代从业人员考试用的《证券市场知识读本》的前言里,证券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的定位非常明确。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认为:“我们的市场是一个非市场化起步的产物,立即转为完全市场化并不现实。所以应当逐步实现市场化,渐进式的改革是最优选择。”

由于制度设计问题,中国的股市更多的是偏向融资者,它的好处是让企业得利,支持其发展壮大,吸引上市资源留在A股;不利之处是投资者可能成为纯粹的奉献者。

而这样的定位只有在股票市场发展初期,利用大量交易者的不明就里或者投机者天生的逐利性才能够得以实现。

在李大霄看来,这是涸泽而渔的方法,长此以往会造成证券市场吸引力降低,并不能长久。

而偏向投资者的好处是让投资者得到价廉物美的股份,让投资真正得到实惠,让投资股票成为稳定的、保值增值的工具,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或者投资资金进场;不利之处是股票市场对拟上市公司的吸引力下降,上市资源会渐渐流失,国内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下降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根本。

投资者最大信心在于回报

股市对于投资者最大的信心在于回报,没有回报的股市,恐怕只会是融资者的天堂,而成为投资者的“滑铁卢”。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系副教授费一文认为,股市对于投资者的回报无非是股价和分红两种形式。设置合理的分红制度,让股市的赚钱效应不再局限于股价的波动,是从根本上增加股市“吸引力”的方法。

虽然分红制度如何设计,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一样,困难重重并且需要市场检验,但是吸引投资者而不单单是融资者的方向非常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近期连续出台政策,对上市公司分红、创业板退市制度、市场违规行为等进行制度上的改革,无疑对改变A股目前的现状、提振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资本市场自身制度建设以外,作为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实体经济的好坏是决定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运行信心的基础。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认为,股市经济是构建在实体经济之上的虚拟经济,其最终的信心仍需要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从政策层面来看,能动用的工具有限,比较现实的选择只能是暂时在银行信贷方面下工夫,应对信贷更加细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为实体经济输血打气。如果市场对于实体经济没有良好预期,股市的信心无法真正恢复。

责任编辑:NF054(本文来源:新华网作者:沈而默 潘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1 09:24:32
今日关注:转贴 总理讲话的意思
这个是转贴
利好,温家公子都撤了,没看到华致酒行洗白吗?温公子从新--天---域撤了,去了中航休息

温是办公厅主任出身,最懂政治,温的表态可以不是什么发钞、经济布局,但政治绝对一流,坚定看好

温历史上有3次重要表态
1、08年发8万亿,信心比黄金重要
结果搞出大牛市

2、达沃斯年会表态,通胀与腐败是影响GCD统治的大威胁
玄机不就,连续加准,按郎咸平的说法,当时他听了,浑身毛骨悚然

3、本次表态,话就不重复,理解如下

我始终认为坛子里8成以上的人都不懂ZZ,或者说认为ZZ是个P,但实际情况是什么,ZZ大于政策大于资金

凡是了解我D历史的人,或者你如果不了解我党历史,去拜读一下高华写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你会发现ZZ运动的确就是我D的主线条

ZZ先行,文选开头,枪子儿殿后

很多人根本不懂这个

温本轮表态应该是分好几个版本,或者说好几次

1、天津讲话,高出200点涨幅,那一盘我就讲了,必定涨,结果涨
2、然后是坊间传,家宝说现在国内两股势力,A封建残余B文革余孽
3、然后是这几天表态,关于N个政策的观点

我请大家注意几个细节
温是连续2界中央办公厅主任出身,这个岗位说实话是伴君如伴虎,当然现在时代开明了,不想以前,你当个尚书什么的,说错话皇上直接取你人头,但邓、江时代是大激荡的时代,温居然能一步步走上总理岗位,此人是相当的懂政治

ZZ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未来的意见,当然不是现在的意思,现在的意思需要下面一群略为懂ZZ的人慢慢的去理解,这就是所谓上传下达

总理讲,你们要怎么怎么,我们可以去看总理自己是怎么做的
1、云--松撤退,新--天--域---投资的华致酒行被否,这个事,应该是表明态度,我本人是讲ZZ的,我已经自我表率,以后出事不要拿我自己的事说事,当然XTY是募集的资金搞投资,亏的肯定不是他的钱,但撇清关系
2、其次是总理的话到底是不是P
什么叫做实体经济?
这话应该这么讲,我认为是标志着总理调控的思路的重大转变
08年的普世放水发钱是调控V1版
09年开始定量宽松,结果搞到市场极度差钱,股市腰斩,是调控V2版
11年到12年初这么讲,就是定向宽松,那么就是调控V3

什么是定向宽松,这个是有政策配套的
首先是,工信部就125规划出具了一个鼓励清单,这个清单大家一定要重视
其次是,好像是上周,出了个什么政策,就是12年后的经济数据直接上报中央,不再经过下面润色,这个为定向决策提供了质的保证
然后是,上周5,CCTV开始舆论造势,各位可以去看节目,将房地产批的一无是处

各位房地产是不是有问题,我认为2分看
1分是这个行业真的是好行业,这是不可以否认的
2分时,这个行业目前就要去接家宝09年救房地产的ZZ黑锅
住建部最近表态,6月搞定全国联网,不要以为搞不定,很快就OK的,这个表态把潘石屹都吓到,各位可以去看微波,旋即,绿城放弃幻想,大买5个公司股份,应该此时此刻,宋老板才明白,自己其实是不懂ZZ的,这一点可以去看一个叫七七的哥们的微博,昨天发的,对宋的评价,其实还是很到位的

家宝表态其实是经过思考的,换届就要开始,再不搞,他就必定背这个锅,朱都跳出来是说乱整了,温怎么办?还不赶紧撇清关系,管好儿子,所以云---松撤了,华致酒行有人还说还想再上市,我告诉你们想都不要想,没看到华致酒行洗白后,主流媒体这方面再上市的文章一个子儿都没吗?人家老温表态,谁敢评论

我估计股改这个事,应该是会很快就回到
大家可能会说,这个估计要研究研究吧,研究个P,北京N个研究所、参谋公司早就研究清楚怎么改了,就等是否ZZ挂帅
我的观点是,现在只要是ZZ挂帅,表态的,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我估计接下来,股市发行会出现大转变,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现在的堆积发行应该是最后一搏,再不上市就会关门

总之因为现在ZZ挂帅,很多东西就已经是超现实主义,逻辑上不好去匹配,但各位只要按这个思路去考虑,应该会理解为什么郭树清上来会动作这么大,政策都是早就写好的,关键是差一个引火的

特别值得好奇的是,主席对资本市场很少表态,这倒是个很有趣的事情

我很乐意的做一个预测
1、强烈的高利贷行业的整肃
2、地产放弃最后抵抗
3、地产放弃抵抗拉动内需

关键时刻,真不能用什么估值、什么常规思路来看问题,就是ZZ
顺及,上周那个80岁老太的视频,不知大家忘记没啊,有人还觉得凤凰卫视就是个P,不当真,要理解哟


以上是非常时刻我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