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454 151
2012-01-11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来临,而在经济学界,关于春运是否应该涨价的话题依旧长盛不衰,甚至被戏称为“月经”话题。不管很多人对这个议题有多么的不屑,但在这场争论里面,确实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什么才是正确的经济学,经济学应该研究什么。
一、春运问题到底争论的是什么
       我们要摸清到底双方在争论什么。双方的大致立场是:
      一方认为春运排队是一种“举国浪费”, 铁道部应该通过涨价来消除这种浪费,其核心是“租值耗散”理论。
      一方强调铁道部在垄断下无论如何调价(包括涨价),既无益于消费者主权的改善,也不能带来有效供给的增加,即无法解决根本的“动态效率”问题,其核心是“企业家才能及经济计算”理论。也许有人会思考两者是否能够调和,但遗憾的是,这两种理论虽然一些基本结论吻合,同被称为“市场经济学”,但究其本质却大异其趣、互不相容。
二、如何理解“租值耗散”理论
      涨价派所依赖的“租值耗散”理论,看过去很高级、很玄妙(如某些人鼓吹的“永远以租值角度看世界,会奇妙无比”),但我认为,这种理论实际只是对物理力学的粗劣模仿:
      第一,模仿“能量守恒”定律,存在某种自然价值,局限条件下是无主的自然资源,也可以是某种“总代价”(类同于无主的自然资源)。正如薛兆丰所辩称的,春运条件“乘客支付的总代价不变”。
      第二,遵循“最大化”原理。价格是消费者在边际上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供给者在边际上愿意接受的最低代价(一般均衡)。因此,即使在行政垄断条件下,也存在一个被决定了的价格,该价格则决定了不变的“总代价”。
      第三,从平滑世界到有摩擦力的世界。从第2点可以看出,该理论实际是以完美竞争市场(平滑世界)为理论起点,而所谓真实世界,不过是平滑世界加一个摩擦力来进行模拟。要使得作功最大化,就必须使摩擦(交易费用)最小化。
      第四,从势能转换为动能。全部代价(价值)应该以货币表示才最有效率,即货币才是最佳的竞争规则。同时,排长队由于耗费时间,人们不能从事生产性活动,因此带来巨大的浪费(能量损耗)。如存在例外,也因为是别的竞争规则带来了交易费用的节约。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人只是一种被动刺激物(物体)。企业家必须遵循价格规律“涨价”,而消费者也必须适应被决定了的价格,而竞争是以价格法则定胜负,在局限条件下是对“无主资源”的争夺。
      我们要指出,以上这些理论基础,由于剥离了人具有企业家才能这个最根本的特质,因此是站不住处脚的,用于指导实践也是有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1 15:11:18
三、完美竞争市场和真实世界大不同


      “租值耗散”理论的起点是完美竞争市场。“有摩擦力市场”不过是“完美市场”的改进版。完美竞争市场和真实世界是大有区别的。


      由真实的人组成的真实世界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价值的主观性、行动的历时性、资源(要素)的异质性、知识的分散性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说是说,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排序、不同的时间偏好、不同的行动目标(不同要素对于实现目标的功用大不一样)、不同的隐含知识、不同的专业技能,并且是在不确定性下做出决策,因此各种失调和外部性都是自然而然的——就好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中,势必有许多漩涡。一个消灭了这些差别的“平滑”世界——完美竞争市场假设,是一种玄思,以此为起点的任何结论都是不可靠的。


       市场竞争最主要的方面是,是企业家通过抢先发现和占有一个想象的利润机会(意味着别人不能同时利用这个利润机会),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意味着解决了某种失调)。在这个过程中,新的资源和信息被创造出来。市场竞争这个概念首先应区别于生物竞争,其本质是和平合作及资源创造,而不是生物之间对有限资源的抢夺。其次应区别于“完美市场”竞争,“完美市场”信息是瞬间传递的(价格包含了完整信息、取消了主观信息及时间)、资源是同质的(取消专业化),每个人都只能被动地面对决定好的价格,如果偏离这个价格(不按“价格规律”出牌)就会被淘汰。遗憾的是,至今在我们很多经济学家的观念中,市场竞争要么是社会达尔文式的竞争,要么是虚幻“完美市场”竞争。


四、交易费用要么是多余概念、要么是错误概念


       交易费用也是一个很有歧义的概念,如果认同成本是主观的,则根本不需要多设这样一个概念,人们比较交易费用(成本)的高低,是经济计算的一个同义语或范畴。实际上,很多人把这个概念都客观化处理了,变成类似于摩擦阻力之概念,在平滑世界上加一个摩擦阻力以接近于真实世界(依然是对真实世界的歪曲)。更多人是把交易费用的主、客观概念一起使用,这更加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


      在主观概念的场合中,如果说排长队耗费时间,是个人购买车票时考虑的成本、那么购买车票的价款也是他考虑的成本。人们会很清楚地看到,区分这些成本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他考虑范围内一种成本是否优于另外一种成本,是外界观测者所难以知晓和替代其判断的。


      在客观概念的场合中,交易费用外在于当事者个人的主观而存在,却成为经济学家随意捏造之物(如制度费用),并往往是“事后诸葛亮”。张五常解释说在私产制度下,虽然也存在排队现象,据他观察,却是对交易费用的节约(笑笑)。薛兆丰问题更严重,他认为无论是否存在垄断,排长队现象都是浪费。


      我们继续推理,假如现在铁道部配备了“强悍”计算机系统,保证网上实名购票并不出现刷屏,不是也可以消除排长队或类似现象,而第一时间抢不到票者也可从事“生产性”活动,租值岂非不“耗散”。


      当然,甲会反驳说,铁道部配备“强悍”计算机系统也存在很大交易费用或制度费用。乙又会反驳甲,Google配备了强大计算机系统是否存在交易费用?……够了,抛弃“交易费用”、“租值耗散”的含混用语吧,回到企业家才能和经济计算的清晰概念上来。可以看出,把“交易费用”当成一种客观概念(经济学家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借题发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生出打着“市场”旗号,为ZF垄断调价辩护、构陷民间实业家(吴英案)的有害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1 15:11:57
五、什么是正确的价格理论?


(一)岂有一定之价


       价格就一个交易而言,价格是使交易双方各自主观效用,达到更高排序的物品交换之比例。考察复杂多人的迂回生产的情况,企业家以某种价格购入资源或资产,是主观预测将来(未来有多远取决于企业家的主观时间偏好)能以更高的价格将产品卖给消费者,这意味着,企业家是利润核算的。一种生产方式如果有利润,就会被后来者模仿,从而影响相关生产要素及商品的价格。也就是说,市场价格是个包含主观知识的主观现象,供给和需求是动态的,资源和知识也非给定的,静态地说两条曲线(人们不可能知道它们的具体形状)决定一个均衡点是无意义的。


(二)价格如何传递信息


       企业家想象并采取行动占有一个利润机会时,实际上是沟通了具有分散知识的上游资源拥有者及下游购买者。他向资源拥有者以价格A购得资源时,资源拥有者(本来相对浪费地使用某种充足的资源)获得了一个信号,从而认识他的资源是稀缺的;以价格B将产品出售时,下游购买者也获得一个信号,认识到该资源对于他实现目标是有价值的。各市场主体(包括买卖双方、模仿进入者或竞争对手)都将获得新的信息,深刻改变了他们对目标和手段所具有的知识。应该指出,价格并非传递信息的“完美”手段(传递的只是片断信息),只是无可替代,说价格已经包含市场中所有的信息是可笑的。


(三)价格当然也会失灵


       企业家才能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价格是企业家进行经济计算的手段。在没有企业家的地方(比如在某个公有制领域中,企业家是被限制进入的,这里只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价格是被去功能化的,只是作为一种参数价格存在——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正确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根本不会产生出来。


      官员不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利润,而是以可客观测量的政绩工程(如建成多少公里铁路、运行速度国际领先等)来进行决策。虽然他们也需要“纸面利润”,但由于不可能有恰当的经济计算,其决策势必是紊乱的、不连续的,并将导致大量的错误投资,而其后果不是自己承担的,而是由社会其他成员承担。在公有制下通过行政垄断者人为调价,去模拟假想的并不存在的“均衡价格”,无助于改善经济计算,也不能把资源分配到更高价值的用途。


      价格失灵的另一明显例子是ZF人为制造的通货膨胀环境,滥发货币的程度有多严重,价格对企业家经济计算的意义在就多大程度上丧失,恶性通胀下则几乎完全丧失。


(四)企业家定价不按操作指南


       企业家首先但不单纯是指资产所有者(或剩余支配者),他主要是一个有企业家精神——一个“渴望利用他关于未来市场结构的见解”(米塞斯),不断去发现并实现利润机会的人。由于无知及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家决策绝非机械地参照某种事先确定好的规则、模型或操作手册。


       具体在火车票问题上:


     首先要指出,铁道部官员不是企业家,他不处于企业家的地位,绝无可能模仿企业家的运作。


     其次,即使面对排队传递出来的信号,不同企业家会有极不同的市场策略或价格决策,也就是说,不一定就非得涨价(当然不是说没人会这么做)。彼得 G..克莱因指出:“企业家估价不是一个运用已知概率计算预期值的机械过程,而是一种不能用决策理论予以常规模型化的理解。”“企业家依赖于他对不确定未来情况预先的特别领悟,一种不管什么规律及体系化的领悟”。


六、什么样的竞争规则最有效率


      货币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没有普遍的货币尺度,高级财货的交换就会变得困难,复杂的经济计算也会不可能。但说货币价格(或说是金钱)是最佳或最有效率的竞争规则(规范),是一个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引申出的伦理学怪论。作为和平合作之秩序——私有财产制度,才配称得上是这样的规范。对于私有财产的所有者,我的财产我作主,一副属于我的张大千名画,我拒绝1000万元的所谓市价,翻过头来,却以100万元售予老友,又有何不可?此外,这种怪论实际上还曲解了市场竞争的真实含义。


       经济学应予关注的主要不是,给定条件下如何减少资源浪费的“静态效率”问题,而是如何创造新的资源的“动态效率” 问题。德索托指出:“最公平的社会是最大程度地促进它所有成员的企业家创造性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社会要事先保证其每一个成员拥有其企业家创造性的产物,没有人,更别说公共当局可以部分的或全部地占有这些产物,这是至关重要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最有效率、也最合乎伦理的竞争规则,就是私产制度的竞争规则。


       所以,正确的经济学告诉我们,要解决根本的动态效率问题,必须首先对铁道部的进行产权改革(过程可以是稳渐的、不断朝向私有产权方向的),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的涨价、实名制等等。如何合理地推进这一产权改革进程,才是我们这一时代的经济学者应该致力的真正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1 15:16:20
关于春运问题的两种经济学之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1 15:17:52
回帖可见?真的很烦人!!!!!!!!!!!!!!!!!!!!!!!!!!!!!!!!!!!!!!!!!!!!!!!!!!!!!!!!!!!!!!!!!!!!!!!!!!!!!!!!!!!!!!!!!!!!!!!!!!!!!!!!!!!!!!!!!!!!!!!!!!!!!!!!!!!!!!!!!!!!!!!!!!!!!!!!!!!!!!!!!!!!!!!!!!!!!!!!!!!!!!!!!!!!!!!!!!!!!!!!!!!!!!!!!!!!!!!!!!!!!!!!!!!!!!!!!!!!!!!!!!!!!!!!!!!!!!!!!!!!!!!!!!!!!!!!!!!!!!!!!!!!!!!!!!!!!!!!!!!!!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1 15:22:57
最烦回复可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