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一个问题。估计要被许多人拍砖,呵呵。
首先我给一个大胆的推测。我预测数百年或者上千年后,人们将不会结婚。婚姻契约将会消失。
我认为之所以存在婚姻契约,最主要的原因是风险分担。或者按张五常的说法是减少交易费用。在数百年之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风险分担的工具已经足够多了,也就不需要婚姻契约这种风险分担的工具了。
对于赵晓的观点,不敢苟同。因为赵晓谈到的那些,不一定非得需要婚姻契约的约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3 22:36:54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如果真的绝对忠诚和爱慕,互相100%信任,那还要婚姻契约干吗呢?大家不用结婚证,一起生活不就可以了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3 23:03:05编辑过]
首先,婚姻不但承担经济风险,还有感情风险,抚养子女的责任风险。
其次,我认为,应该是更多的达到规模经济的效应吧(系不系呦)?
当然可以。但社会行为并不都出于理性,否则许多习俗如祭祖(虽然科学认为并不承认人死后有灵魂)、圣诞(虽然谁也没看到过圣诞老人)等等风俗习惯根本没必要延续至今。
而且结不结婚本就是个观念问题,在婚姻自由的条件下,其所谓的保障功能风险分担功能也已经大大弱化了。即便是现在也有不少人选择同居而不是结婚,但它代表的其他的社会功用还是很多,比如结婚可以成为人真正独立组成自己的家庭的象征,更愿意承担责任等等。
这是个制度变迁问题。先得搞清楚婚姻契约的起源、形式、特点等问题,然后才能结合实际变化作婚姻契约变迁的推测。
契约 、 证书——有没有区别呢?
结婚证对低收入者而言,是不是像一枚钻石戒指呢?
还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风险分担的工具已经足够多了,也就不需要婚姻契约这种风险分担的工具了。”应该说是婚姻契约的风险分担功能“消失”,婚姻契约的其他功能呢?会演生出新的功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