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定增股仅一只未破发 巨亏4848万直呼伤不起2012-01-14 01:30:2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有1472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9)

定向增发,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风投、券商自营、企业、个人参加,但是真正的认购主力仍旧是市场资金的主要掌管者——基金。上周,本报回顾了2011年定增解禁成就“四宗最”,从浮盈角度为投资者揭开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谁成为了定增市场的强者。本周,《每日经济新闻》将继续跟踪,揭开基金公司、券商在过去一年里参与定增后解禁面对的“喜怒哀乐”。从他们参加增发个股情况的好坏,投资者或许能有所启发,因为在这些增发股中,肯定藏有“真金”,也存在“烂铁”。
“香饽饽”变“馊馒头”社保定增巨亏直呼“伤不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2011年解禁的增发股中,股价低于增发价的个股基本都是在2010年12月完成增发,而2011年年末遭遇股市暴跌后,才无奈失守增发价。由此可以认为,2010年的定增,依旧是投资的“香饽饽”。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 “香饽饽”,到了社保手里,竟然也能变成“馊馒头”。数据显示,社保基金2010年一共参加了9只个股的定向增发,其中只有4只个股股价在其解禁当日高于其增发价;若以2011年年末收盘价计算,9只个股中仅有一只个股还能站在其增发价上,其余8只全部“破发”。这样的投资成绩,显然让有国家队之称的社保基金抬不起头。
以解禁当日股价计算,社保基金2011定增股份解禁后账面浮亏4848万元,这是所有基金里面最差的成绩。在普遍都能取得浮盈的定增市场,社保基金无疑中了“暗雷”,因为掌管社保基金的正是一些大基金公司。
在参与的9只个股中,让社保基金浮亏最大的是华孚色纺(002042,收盘价7.44元),共有社保108组合、社保501组合以及社保106组合3只基金参与定增。不过在解禁当日,华孚色纺股价较其增发价下跌了33.11%,社保基金浮亏总额达到惊人的1.63亿元。而让社保基金浮盈最大的当属时代新材 (600458,收盘价11.08元),社保601组合和社保502组合参与该股增发,解禁当日两只社保基金账面浮盈为8000万元,但两只社保基金若持股不动,到了2011年年底,便将由赚转亏,浮亏约1400万元。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2010年最活跃的社保基金是社保502组合和社保106组合,掌管这两只基金的管理人分别是易方达和嘉实基金,他们参与定增的个股数都超过3只,其中,社保502组合参与了恒源煤电(600971,收盘价15.70元)、天康生物(002100,收盘价9.26元)、合兴包装(002228,收盘价5.67元)以及时代新材4只个股定增,而社保106组合分别参与了中福实业(000592,收盘价5.08元)、华孚色纺以及中核科技(000777,收盘价18.28元)3只个股定增,其余社保基金都只参与了1只个股的定增。无奈的是,不论参与数量的多少,2011年解禁后,他们交出的答卷都是浮亏,实在“伤不起”。
嘉实基金上演定增“无间道”社保106组合惨亏3个股
在2010年的定增市场上,嘉实基金分别参加了8只个股定向增发:其自身参与了鹏博士(600804,收盘价5.58元)、中泰化学(002092,收盘价7.56元)、歌尔声学(002241,收盘价22.85元)、国电南瑞(600406,收盘价31.75元)以及宏达新材(002211,收盘价6.73元)5只个股定增,而其掌管的社保106组合则参与了中福实业、华孚色纺以及中核科技3只个股定增。有趣的是,单从结果来看,社保106组合在其参与的3只个股定增中都栽了大跟头,浮亏近亿元;而嘉实基金本身却在定增市场有所斩获,不得不说,社保106组合吃了一次哑巴亏。
3股定增浮亏近亿元
相比社保502组合,社保106组合2010年的定增之路显得格外反常。据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实施定向增发公司的个股数量达160只,但社保106组合选择参与定增的3只个股实施时间居然都在当年12月,这也导致其成为2010年定增市场上最失败的基金。
2010年,社保106组合分别参与了中福实业、华孚色纺以及中核科技三只个股定向增发,定增实施时间则为当年的12月8日、16日和27日。由于2010年年末沪指还处于2900点上下,处于近一年的相对高点,因此,社保106组合参与华孚色纺和中核科技两只个股定增的增发价相对较高,股价都在23元以上。
2011年,整个核电板块因为日本核泄漏事故遭到重创,核电板块个股股价均深度回调,中核科技自然未能幸免;而华孚色纺则受困订单和棉价回落的影响,股价一直难有作为,即便年中推出了10转10的高送转分配方案,一度刺激该股股价上扬,但在年末加速下跌的行情下,华孚色纺股价还是节节败退。
据统计,截至上述3只个股定增限售股解禁当日,社保106组合在中福实业上浮亏25.87%,金额高达3841万元;在华孚色纺上浮亏33.11%,金额达到4668万元;在中核科技上浮亏26.24%,金额为1465.8万元,累计浮亏金额高达9975万元,损失惨重。
嘉实基金厚此薄彼?
社保106组合亏得欲哭无泪之时,其掌管者嘉实基金日子却舒坦很多。2010年,嘉实基金参与了鹏博士等5只个股定增,其中高价参与的国电南瑞和歌尔声学两只个股带来了不菲的投资收益。
资料显示,国电南瑞2010年以52元高价定增,嘉实基金最终认购约166万股,动用资金达8532万元。尽管2011年智能电网板块表现并不算好,但该股年跌幅不到15%,跑赢沪指。国电南瑞增发股解禁当日,其复权股价达到61.2元,较增发价上涨了17.69%,嘉实基金账面浮盈为1527万元。即便到了2011年年底,国电南瑞复权股价依然高达62.5元,嘉实基金账面浮盈涨至1742万元。
同样,高价增发的歌尔声学在2011年股价同样表现坚挺,抗跌的稳定走势同样带给嘉实基金意外的收获。定增股解禁当日,歌尔声学复权价为47元,较其增发价33.01元高出42.38%,嘉实基金账面浮盈达到6995万元,若嘉实基金持股不卖,到2011年底,歌尔声学复权股价更是涨至48.20元,账面浮盈能够达到7595万元。
从160只定增股的走势来看,极少有个股能像国电南瑞、歌尔声学那样在熊市中保持稳定,相中了如此好的“良马”,嘉实基金却不与其掌管的社保106组合共同分享,实在令人看不懂。喜了自己苦了社保,让社保基金情何以堪!
易方达扎堆参与定增 “狼群效应”未显现
易方达同样运用了 “狼群”战术,选择让旗下基金集中出击,共同捕食。
2010年,易方达基金合计参与了11只股票的非公开发行,成为基金公司中的“定增小王子”。公司参与定增的最大特点就是:集中出动,扎堆买股。公司旗下8只基金参与了4家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增发,个别基金竟单独参与了3次,集中度相当高。
以恒源煤电、华鲁恒升(600426,收盘价7.41元)为例,前者获得易方达旗下3只基金的青睐,价值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认购了178万股、积极成长证券投资基金认购了178万股、价值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认购了534.11万股;后者更甚,获得易方达旗下四大基金追捧,其中,策略成长二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成长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科瑞证券投资基金均认购了150万股。另外,易方达掌管的全国社保基金502组合、601组合以及易方达旗下两只基金还同时参与了时代新材的非公开增发。
资料显示,至定增股解禁当日,易方达实现浮盈3.57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易方达旗下基金喜欢扎堆参与定增,不过似乎狼群效应并没有显现出威力。因为给其带来较高盈利率的并不是公司集中参与的那几只股票,反而是其他个股带来了意外收获。还是以恒源煤电、华鲁恒升为例。至解禁日,恒源煤电收盘价为40.8元(复权后),比公司的增发价36元上涨了13.33%;华鲁恒升收于11.33元(复权后),较公司增发价竟下降了14.30%。而易方达基金单独参与的歌尔声学解禁当日盈利率为42.38%,天山股份(000877,收盘价20.90元)更是高达79.41%,两厢对比,高下立判。
值得一提的是,若易方达至2011年底仍未抛售恒源煤电等个股,它将在这上面遭受比其他个股更多的亏损。
基金“一哥”王亚伟慧眼识股 低迷股市力保收益
在2011年的熊市中,王亚伟参与的定增股也是为数不多能够保住胜利果实的优良品种。
资料显示,在2010年,王亚伟所在的华夏基金旗下有8只左右的基金参与了非公开增发。其中,华夏平稳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回报二号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复兴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等4只基金都参与了南京医药(600713,收盘价3.93元)的增发;另外,华夏沪深3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参与了复星医药(600196,收盘价8.31元)的增发;中恒集团(600252,收盘价10.47元)及新海宜(002089,收盘价8.86元)的定增报告书也出现了华夏基金的身影。
不过,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华夏策略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只参与了南通科技(600862,收盘价3.96元)一家上市公司的定增。千股挑一,足见其成色。南通科技增发价为7.7元,2011年5月20日,定增股解禁,当日公司股价收于12.13元 (复权后)。这较增发价上涨了57.53%,王亚伟实现浮盈3101万元。虽然该股股价在之后受大盘低迷影响也有所下跌,不过至年底收官之时,仍收于8.57元(复权后)。
与之相比,其他华夏系基金的处境就不那么美好了。南京医药股价解禁日收于13.95元(复权后),较增发价10.9元增长了27.98%。虽然该增长率也十分喜人,不过与南通科技57.53%的增长率相比仍显失色。更让人担忧的是,南京医药似乎在抗跌性方面也远不如南通科技。至2011年底,其股价收于7.82元(复权后),跌幅达28%。若此时仍持有这只股票,浮亏将高达4261.89万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复星医药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