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耍心计股权市场通吃 政府图政绩胳膊肘儿向外
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树明说,我国轴承行业现状是需要先进技术、部分资金,而外国大企业正觊觎我国市场,绝不能让西轴吃过的亏再在其他民族工业企业的身上被复制、被重演,使民族工业现在所受到的伤害由皮肉扩大至筋骨,甚至导致支离破碎。
本想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做大做强产业,却不料丢了市场丧失了优势,遭受难以承受的合资之痛。我国1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轴承行业六家大型一档企业之一的西北轴承集团在合资中的深刻教训为我国工业企业用市场换技术敲响了警钟。
德方的条件相当苛刻
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树明向介绍说,还是在1997年,当时铁路轴承企业在全国共有八家,七个是系统外的,一个是系统内的。按照铁道部的思路,要形成两个品牌并存竞争的格局,当时世界第一大轴承公司——瑞典SKF已经在国内合资组建了南口斯凯孚轴承厂。铁道部只允许国内再组建一家合资企业。西轴不争取,国内其他具有竞争实力的铁路轴承生产企业就有可能与外方组建新的公司,西轴乃至宁夏地区将永远失去这个机遇。
西轴当时是铁道部批准生产铁路轴承的厂家之一,年生产铁路轴承能力为新制20万套,全年现金收入近两亿元,占西轴当时全年现金收入的40%以上,产品占全国铁路轴承市场的25%,在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FAG公司是世界第三大轴承公司,德国最大的轴承企业。过去20多年来,FAG公司一直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国铁路轴承的研究开发工作。受资金困扰的西轴与正在中国寻找最佳合作伙伴的FAG公司接上了头,“借助于FAG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和知名品牌,嫁接于西轴的精华部分——铁路轴承,让它发展壮大,带动西轴跻身于全国乃至世界轴承行业前列”,成为了双方合资的初衷。
但是,在谈判中德方的条件相当苛刻。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福清说,德方提出必须要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市场,包袱都甩给中方,还必须控股,董事长、总经理要由德方担任,中方只能配副职。1999年双方开始谈判,经过长达三年磋商,在中方一再退让的情况下达成一致意见:即德方以现金和技术投入,中方以原铁路轴承公司的设备、土地、厂房以及公司热处理分厂的精良设备和厂房投入,组建铁路轴承合资企业。
其实,中方更想控股,却不得不处处退让。甚至在德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的情况下,继续忍让,主要原因就是政府要求企业“从招商大局出发,坚决把合资搞下去。”
2002年5月16日,双方开始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前,原铁路轴承公司共有职工1100多人,德方决定只留用500人。为了合资大局,西轴将未被合资公司聘用的近600人全部予以安置。在合资公司聘用人员工资问题上,由于德方不采纳中方意见,造成合资公司录用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两次罢工。在此情况下,西轴多次召开原铁路轴承公司职工大会和职工代表会,稳定职工情绪,协助德方做好招聘职工的工作,使被录用职工与德方签订了劳动合同。2002年下半年,德国依纳公司整体收购FAG公司后,合资公司控股方转为德国依纳公司。
转眼变成独资企业
自从合资以后,西轴未尝到一丝甜蜜,却不断吞咽苦果:连续两年亏损千万元以上。按合资比例,西轴仅合并财务报表便合并亏损1000余万元。2005年5月,合资公司聘用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裁员250人。西轴全部接收了原西轴股份公司员工身份的裁员。
在合资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市场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西轴多次与德方控股方依纳公司进行联系和协商,试图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并提出两种选择,一是合资公司由中方收回,重新改变被动局面,打开销售市场;二是中方参股权由德方购买,中方可以借机摆脱亏损的被动局面,由德方独立经营。“为了自治区招商引资大局,为了留住德国依纳公司”,西轴不得不于2003年12月17日与德国依纳公司签约,将西轴持有合资公司的49%股权出售给依纳公司。德方支付给西轴2850万元人民币,合资公司从此变成了德方独资企业。
李树明说,外资企业通行的做法是用亏损逼迫中方就范,慢慢退出企业,亏损增资扩股,以钱压人,这正是中方企业的致命弱点。铁路轴承生产资质是铁道部限制生产的,德方一下子拿到了资质,进入了很难进入的行业领域。回头来看,教训太深刻了,辛辛苦苦20年的主导产品被低价拿走了,7000万就卖了,从此失去占企业40%的市场。没拿来什么技术,以股权换管理和技术,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
仔细分析西北轴承的合资,就会发现中方放弃了对技术学习的控制权。为了合资,西北轴承让出了控股权和品牌。不仅如此,在外方资金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中方仍然退让,甚至在德方违反合资协议而对合资企业的任职和用工数量单方面采取行动时也忍气吞声。结果是毋庸置疑的,就是西北轴承失去了自己一块优良的业务,以及在这个业务领域中的资产和能力。
宁夏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李文庆评价说,西北轴承合资的教训是什么?就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必须坚持自主。开放是必要的,引进也是必要的。但被一些人混淆的事实是,如果不坚持自主,那么由开放所带来的潜在利益是无法实现的,而且还会丧失自己的核心利益。此外,跨国公司的研发基地一般都在本国,他们决不会把核心技术投入合资公司。他们把在华的合资公司作为一个加工厂,甚至仅仅是一个他们的生产车间。在实际中若把握不好,希望通过付出自己的一部分市场换取外方的先进技术,往往只是中方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