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欧债危机的久拖不决已经危及全球金融体系。如果债务问题得不到解决,欧洲当前的发展态势可能将全球金融系统拖入新一轮重大金融危机。虽然从历史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东盟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很小,但其影响很可能将是持久性的。因此,东盟新兴经济体需要通过调整本国经济结构以及增强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性和合作来提高国际金融危机应对能力。
(外脑精华·北京)欧债危机危及全球金融体系
欧债危机的久拖不决已经演变成危及全球金融系统的流动性问题。
为解决主权债务问题所付诸的那些冗长努力凸显出解决债务危机方面的不确定性,诱发了投机活动并且对许多欧洲银行的生存构成威胁。为了遏制金融灾难,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已经在2011年11末采取了一项协调一致的紧急行动来给受困银行提供更廉价的美元资金。此外,欧洲央行主席已于近期承诺随时准备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避免金融危机加剧。
全球经济并非首次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这种严重威胁。在过去10年中,全球已经经历了起因不同的两次类似的危机,即21世纪初网络泡沫破裂和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和全球融资市场冻结告终的贯穿2007年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初始阶段。在这两次危机中,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都采取了大幅放宽货币政策的应对举措,从而使得实际利率降至极低水平。
如果债务问题得不到解决,欧洲现状仍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减速,并将全球金融系统拖入堪比2008年危机的另一场严重危机。这次的政策反应应该不会明显有别于2008年。至少,欧洲央行和各国央行将通过进一步下调利率来减轻银行业和金融业面临的压力,确保金融业可以获得廉价流动性。从网络泡沫破灭和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情况来看,这种行为将造成国际利率降至低位。
东盟将受到金融危机的持久性影响
鉴于全球金融系统已经一体化,任何此类冲击都将对其他地区的小国开放经济体产生影响。对新兴东盟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而言,过去10年中出现源自外部的这两次金融风暴的影响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同期并未出现一次全球性经济衰退来造成这些国家的产出下滑。不过,区分这些金融冲击以及分析其对这些国家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负面国际金融冲击的影响。这种结构性分析通常表明金融冲击对通胀和产出的影响往往大致相同而且影响相对较小。一次单纯的负面金融冲击对国际利率的影响将使东盟国家转入一种通胀率走低和产出波动性升高的环境,但总体影响不大。
虽然影响不大,单纯的国际金融冲击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往往持续很长时间,并且波及对未来宏观经济稳定的管理。国际金融冲击的冲击波越强,其对东盟国家维持未来经济稳定的产生影响似乎越大。
新兴东盟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正确之举
新兴东盟国家该如何应对一次单纯的负面国际金融冲击呢?通常,为了应对国际利率的下降,一国可能会下调本国利率。这种相机抉择的政策举措或能应对国际金融冲击对短期通胀造成的影响,但将增大同期本国产出缺口所受的短期影响。因此,该国最终将面临产出波动性增大问题。这种应对举措可能适得其反。或许只有当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场全球经济衰退造成国内产出下降时,相机抉择货币政策举措才能奏效。在这种情况下,降息将有效抑制全球性冲击对国内膨胀和产出造成的短期影响。
但是,面对外部冲击的长期影响,暂时性下调国内利率之举将只能有效抑制短期波动性影响,并将给本国决策者留下一个管理中长期波动性的长期难题。在这方面,要想应对国际金融系统内发生的一次单纯的重大金融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新兴东盟国家不能只是做出一个简单的短期政策回应举措,还需对本国总体经济结构进行更复杂的调整。
为了应对负面国际金融冲击的影响,新兴东盟国家需要选择能推动本国经济结构长期调整的政策。为此,新兴东盟国家当局应该支持当前国际社会为全球金融系统重建所做的努力来降低未来波动性增大的风险。此外,国际金融冲击对新兴东盟国家影响的相似性凸显出新兴东盟国家之间需要增强政策协调性和合作来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