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2234 0
2010-03-31
目前,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解释主要有以下13个方面:
  一是全球流动性的泛滥。美联储原主席格林斯潘在位期间,为保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房价快速上升,从而带来了房地产泡沫,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二是国际经济的失衡。从全球来看,美国、英国等经济体存在过度的需求和消费。在2007年,美国、英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四国经常账户赤字占到全球的70%,并且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2005—2007年的储蓄率一直为负数。这些经济体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和以透支为代价的消费信贷,都是建立在房地产和信贷泡沫的基础上,都需要无拘无束的海外借贷。事实证明,这是不可持续的,并最终酿成了危机。

  三是庞大的影子银行系统。在全球金融体系中,除了受到严格监管的传统银行外,还有一个产品复杂、规模巨大、不受监管、场外交易的影子银行系统。

  四是过快的金融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快速的金融自由化进程,特别是1999年美国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拆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建立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防火墙,大力推进金融机构的混合经营,但相应的风险管控没有跟上。

  五是滞后的金融监管。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金融机构的潜在风险和市场的流动性问题,特别是没有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和投资银行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目前监管部门主要侧重单家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而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并且全球多边监管协作机制也未有效运作。
  ’

  六是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在经济的发展中,贫富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美英等国家的基尼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财富聚集于少数人的情况下,过度放贷就成为保持大多数人生活标准的唯一方法。这就容易造成社会的过度消费,带来过度信贷,从而造成危机。

  七是“有毒”的金融产品。随着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大量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化产品被创造出来,如MBS(抵押房贷支持证券)、CDO(抵押债券凭证)及其衍生品、CDS(信贷违约掉期)等。这些金融衍生品透明度不高,往往掩盖了质量差的基础资产,并且市场上会误认为风险被分散掉了。实际上这些风险仅仅是被转移了,随着风险的重新集中,危机终于爆发。

  八是有缺陷的风险管理。目前,风险管理模型主要假设风险呈正态分布,忽视了尾部风险,从而低估了整个风险敞口。

  九是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由于评级方法的缺陷,信用评级机构给予结构性金融产品高级部分和具有良好信用的政府和企业债券的评级结果都是AAA级,使投资者从直觉上觉得结构性金融产品的风险并不高,而低估了以次级贷款为抵押的金融工具的信用违约风险。

  十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在金融危机中,许多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既不理解其所交易的新型、高度复杂的金融产品的特点,也没有意识到公司承担的所有风险,公司治理机制出现失灵。金融机构内部的薪酬及奖励机制往往看重短期扩大业务量,而不是鼓励长期的投资利润,从而使公司提高杠杆率,承担更大的风险。

  十一是偏颇的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面对急剧下跌的股价,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中的“盯市原则”,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危机,导致财务报表中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并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压缩了银行的放贷,使经济进一步震荡。

  十二是隐性的政府担保。在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帮助人们提供住房融资,设立了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其虽为私人持股的企业,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从而放大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为危机的发生留下隐患。同时,政府降低贷款发放标准,对长期贷款提供补贴,放任甚至鼓励表外融资,扭曲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十三是雷曼兄弟的突然破产。雷曼兄弟破产是造成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雷曼兄弟作为美国第四大投行,其破产造成了巨大的“交易对手风险”,并且作为银行间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和对冲基金等的主经纪商,其破产使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迅速萎缩,导致大量银行不能及时获得流动性而破产,从而将美国的信用危机升级为全球性系统金融危机。

  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坚持合理的金融创新;二是要坚持科学的金融监管;三是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作者: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银监局 丁灿 许立成 来源:《中国金融》2010年第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