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61 1
2012-01-20

 提要:2007-08年间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成为国际政策讨论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作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人民币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主导货币。亚洲生产链带来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联系促使亚洲国家维持对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以及本币对人民币的稳定性。中国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2005年以来的汇率制度改革可能对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汇率和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货币,同欧元、美元构建起三极化国际货币体系。

  (外脑精华·北京)2007-08年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成为国际政策争论中的焦点议题。一些G20集团的领导人(尤其是新兴国家领导人)对以美元这一单一主权货币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结构提出质疑。美元是全球基准货币,而欧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区域性货币。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欧洲紧随其后卷入主权债务危机,但许多人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占主导地位视为引入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因为其赋予了美国“过度特权”,造成美国政策纪律松弛,并且了创造了具有负面影响的全球外部性。
  许多人认为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远期愿景,但其他人则预期随着亚洲崛起为世界经济发动机,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将随之自然出现。随着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中国人民币有望变成一种真正的全球货币,比肩欧元,而美元将失去其主导地位。
  国际货币体系已经走向三极化
  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评估了三极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程度及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我们对我们说提的“中国主导假说”进行了测评,即人民币是否已经成为亚洲主导货币,并对亚洲地区汇率和货币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以及是否通过众所周知著名的“亚洲生产链”或“亚洲供应链”对邻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前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争论令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场争论极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期间欧洲针对“德国主导假说”展开的一场争论。当时,美元已经在国际货币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从理论上讲,在欧洲货币体系下,欧洲货币相互关联。而实际上,欧洲货币体系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德国马克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他欧洲货币则居于从属地位。“德国主导假说”支持者们将此视为迫使其他国家遵循德意志银行推行的自律性反通胀货币政策的一种强制性的安排。通过分享马克特权来削弱德国主导地位是一些欧洲国家创建欧元的一个首要动机。
  这同当前亚洲情况具有重大相似之处。从理论上讲,亚洲新兴国家紧盯美元汇率制度属于一种“修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或一种“东亚美元本位制”。实际上,亚洲国家对本地区最大经济体中国的依赖度很高。亚洲生产链带来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联系促使亚洲国家维持对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以及本币对人民币的稳定性。反之,这表明中国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2005年中期以来进行的增强汇率弹性的改革可能对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汇率和货币政策产生了一种重大影响。
  我们的研究力图测评中国汇率政策对亚洲国家已经产生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将其同德国主导假说进行类比。昔日的欧洲和目前的亚洲之间或许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中国主导假说的验证难度超过了德国主导假说。中国的紧盯美元汇率制度给验证带来了一个难题,而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而且资本账户基本不开放。由于中国货币、信贷和其他金融市场仍然受到严格监管、极其分散或不发达,因而无法提供短期利率或货币总量联动性方面的信息。
  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已经成为亚洲主导货币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本文作者采用了基于汇率三因素模型的无条件分析方法,其中包括美元因素、欧元因素以及一个涵盖48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区域货币因素。总体而言,虽然只符合部分条件,我们发现了印证中国主导假说的证据,这表明国际货币体系趋于三极化。我们在亚洲新兴国家汇率动态中鉴别出一个极具统计学意义的区域汇率因素,这一因素的影响力超过了全球其他地区汇率因素的影响力。因素模型预估数据显示亚洲区域因素系数值超过了0.2,居全球之首,凸显出亚洲汇率政策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表明,自中国2005年开始进行汇改以来,这一因素的重要性显著增强。这证实了自中国逐步增强汇率弹性以来亚洲新兴国家政策决策者们更加关注区域货币发展态势的观点。我们所做的其他估算表明这个亚洲区域外汇因素主要受人民币走势影响,但也有证据表明因果关系具有一定的双向性,亚洲区域因素的发展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币汇率走势。
  作为第二种分析方法,本文作者通过一种事件研究法来分析中国外汇制度对亚洲以及全球汇率的影响,运用外汇市场对中国当局关于汇率和外汇储备政策发表的官方声明做出的反应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亚洲货币对中国官方声明作出的反应同人民币自身做出的反应的相似程度高于发达国家或其他地区新兴国家货币的反应。这同无条件分析方法得出的亚洲区域因素系数值极高的结论完全吻合,这表明其他亚洲货币同人民币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
  这些研究结果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关乎亚洲现行汇率结构的最优化,以及将本币同一种非亚洲货币(例如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是否是最佳选择或是加大地区汇率协调力度是否具有益处。这是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历恰好能够揭示这一点。随着中国在未来几年中继续推行汇改,亚洲和决策圈将越来越关注这一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0 17:06:05
感谢楼主分享,希望看完能有所收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