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341 3
2012-01-20

世界经济一再陷入泥潭而找不到出路,是因为目前正在世界起指导作用的宏观经济学错了,研究方向错了。



“宏观经济学”这一概念由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目前正在世界起指导作用的宏观经济学是从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文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世界上虽然有宏观经济学理论,但是那时不叫宏观经济学。例如,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就属于宏观经济学。但是,要注意,马克思的经济学和发展于凯恩斯的,目前正在世界起指导作用的宏观经济学不同。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通俗地说,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就是以整体为着眼点,研究如何使整体富裕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就是以个体或局部为着眼点,研究如何使个体或局部富裕的经济学。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即研究对象不同。



在马克思之前,所有的经济学都是研究某一企业或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某一部门应该怎样决策,怎样趋利避害,才能获利最大,所以这些经济学都属于微观经济学。现在的微观经济学也是这样。



有很多事情,如果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来看,结果不同。蚂蚁趴在皮球上,看皮球是平的,而我们都知道皮球是圆的。一个班级里甲、乙两个球队比赛,甲球队赢了,甲球队喜悦;乙球队赢了,乙球队欢呼,而在班主任眼里,不管哪个球队赢了,哪个球队输了都一样,比平了也一样。广东卖给内蒙古香蕉,赚了大钱,广东很高兴,而国家领导人就不应该高兴;如果他也高兴,就说明他没有全局的眼光,不懂宏观经济学,不配当这个领导。给某一个高考生加200分,可以让他上名牌大学,给每个考生都加200分,就和都不加一样。给某一个人发100万圆,可以让他成富人,给每个人都发100万,就成废纸了。某一种商品降价一半,大家都买得很高兴,如果每种商品都降价一半,大家就高兴不起来了。一个大师级的就业指导者,谆谆教诲待业者,传授他们求职的秘诀妙招,使许多待业者都找到了工作,从微观来看,这个指导者功绩不小,而从宏观来看,他的存在完全是多余的,他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坑一个萝卜,就那几个坑,被这些人占了,其他待业者就没有职位了,不管他指导不指导,反正都得有找到工作的,都得有找不到工作的。一个古董商,有两件一样的绝世宝贝,为了卖个更好的价钱,他把其中一件砸了,从微观来看,他是非常精明的,而从宏观来看,他纯粹是破坏。刚建好的一片住房,一个房产商把它们都买下来扒掉,重新建了一片商场,赚了很多,从微观来看,这个商人很有眼光,而从宏观来看,他给人类的物质财富造成了很大损失。一个电脑商,花很大的代价做广告,电脑卖出去了,他赚得盆盈钵满,他认为他的广告做得非常值,而从宏观来看,他做广告所消耗的物质财富完全是浪费。一片森林,若单看一棵树,我们就会发现这棵树能赶上大树,但是若放眼整片森林,我们就会知道,将来永远都不会有那一天,森林里只有大树,没有小树。人类社会,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制度下,我们若单看一个人,就能发现某个人本来是穷光蛋,后来经过奋斗成为富豪,我们就会认为穷人可以追上富人,将来就可以共同富裕,但是若看整个社会,几千年来一直都有穷有富,我们就会知道,穷人永远都追不上富人,富人也永远不能带动穷人,永远都有穷有富,不可能只有富人,没有穷人。从微观上看,某些穷人可以变富,我们就会认为穷人可以追上富人,都变成富人,而从宏观上看,社会的物质财富在任何时候都有个定数,一些人得到的多,富裕了,另一些人就一定得到的少,不可能都富。上面种种事例都说明,从宏观和微观看问题,结果是不同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就是因为着眼点不同,一个从整体看问题,一个从个体或局部看问题,所以考虑的问题不同,观点也不同,实施的办法更不同。



在沙漠里,有一群旅行者,他们缺水了,怎么办?真正的宏观经济学考虑的是:要度过困难期,平均每一个旅行者至少大约需要多少水,全体旅行者大约共需要多少水,怎样才能获得这么多水,满足这一群人的需要。而微观经济学则是从个体考虑的,怎样使个体的水增多。因此一个人向同伴买水,或借水,或他们之间做生意,使他们每个人都能赚大钱,能赚到大钱,就能买到充足的水,这些都是微观经济学认为很好的办法。显然,着眼点不同,观点也不同,实施的办法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办法,若从宏观来看,是完全错误的,它只是使水发生转移,并没有使总水量增多,必然解决不了问题,结果只能是全部渴死,或者有贫有富,有的渴死,有的水还有剩余。所以,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反对微观经济学的这个做法。



在经济方面,真正的宏观经济学认为,物质财富的总量决定了全社会的贫富,要使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充足,也就是使全体都富裕,就必须增加物质财富的总产量,只有先增加物质财富的总产量,使它能满足整体的需要,然后个体才能满足。所谓富裕,从微观来看某个个体,就是这个个体的钱多,他的钱多,就可以买到充足的生活资料,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要住的有住的等等;而从宏观来看,就不是个体的钱多,而是生活资料足够整体消费的,即每个个体都有充足的生活资料。因此真正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怎样才能增加物质财富的总产量,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活动中的规律。微观经济学则是研究怎样增加一个企业的收入,或怎样增加农民的收入,怎样增加ZF的收入等,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发财。微观经济学一直在向我们释放这样的错误信号:只要给个体以发财致富的自由,个体就能富裕;个体富裕了,整体就能富裕。



微观经济学认为的收入增长,在真正宏观经济学看来则有可能是没增长,或者有可能是损失。微观经济学总是把个体的收入相加,认为这是整体的总收入。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则认为整体的总收入就是整体内部物质财富的总产量,与货币无关,个体的货币收入无关,与个体的利润无关,因此个体的收入相加,并不一定是整体的总收入。货币只对个体或局部有意义,对整体无意义。沙漠里的那群人之间做生意,某些个体的收入增加了,而从整体上看,收入没多一点,钱还是那么多钱,水还是那么多水,物质财富还是那么多,总收入为零。ZF想办法创税,收入增加了,而从整体上看,收入没增加一点,只是财富发生了转移。旅游业收入增加了,而从全社会看,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不仅没增加,反而损失了,总收入是负值,因为旅游要消耗财富,是纯消耗的。



对微观经济学这这种总是拘泥于微观,它鼓吹的与全局利益相悖的观点和做法,真正的宏观经济学是不能容忍的。



既然真正的宏观经济学不能容忍微观经济学,那么微观经济学当然也就不能容忍真正的宏观经济学,两者尖锐对立。那么到底哪个正确呢?一,要看你为谁的利益着想。如果你为个体或局部的利益着想,你就认为微观经济学是正确的;如果你为全体人的利益着想,你就会认为宏观经济学是正确的。二,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如果整体利益受损,个体获利者的利益通常也会受损,那个沙漠里的例子说得很清楚。所以,总起来说,真正的宏观经济学是正确的,不管你为个体还是为局部还是为整体,都不应该蔑视和危害整体利益。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先从全局着眼,微观服从宏观,所以宏观经济学应该是领导,好比是宪法,微观经济学好比是普通法,微观经济学所推崇的做法不能与宏观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发生冲突。高瞻远瞩,是先辈教导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力,意思是说,在很高很远的地方看事物,能看清事物的全貌,避免犯微观性的错误。这就是告诉我们,微观必须服从宏观。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诞生之前,世界上没有宏观经济学,所以微观经济学没有领导,单身闯天下,就像一个被蒙上了眼睛的人,到处瞎撞。而在上世纪30年代中,宏观经济学倒是出现了,却是虚假的,错误的,对经济建设的指导一直都是虚假的,错误的,所以市场经济一直都在泥潭里挣扎。



那么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宏观经济学错在哪里呢?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0 21:10:35
(接1楼)

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所谓宏观经济学,也就是目前正在发挥指导作用的所谓宏观经济学,其实根本就不配叫宏观经济学,只是白占了这个名称,仍然只能叫微观经济学,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从整体着眼去看问题,它对许多问题的分析仍然是从微观角度考虑的。目前所谓的宏观经济学,是从上世纪30年代的所谓宏观经济学发展起来的,到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流派,例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但是不管哪个流派,莫不是如此。



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所谓宏观经济学,一直到今天的所谓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自称宏观经济学,是因为它考察的是就业总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价格指数等经济总量,它自以为它考察的是经济总量,就与微观经济学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就大言不惭地自称起宏观经济学来。而实际上,它仍然没有摆脱微观经济学的窠臼,先天残疾。例如,它考察的国民总收入,就是把国民的收入相加,我们上面就说过了,这是典型的微观经济学思想。再例如,它倡导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办法,也是从微观分析中得到的。



正是由于它没有摆脱微观经济学的窠臼,总是从微观上分析问题,所以它就不能称为宏观经济学,也不能发现和纠正微观经济学的错误,就更谈不上对经济建设有正确的指导作用,只能顺着微观经济学的错误道路越滑越远,不是它指导微观经济学,反而是微观经济学牵着它的鼻子乱跑。它就是助纣为虐,顺水推舟。



更为可笑的是,在大众的眼里,目前所谓的宏观经济学就像天气后报和非常拙劣的天气预报。天气后报就是今天报告昨天的天气,昨天是阴还是晴,是有雨还是有风。目前所谓的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报告上一年或上一季度的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等等。它也预测后期的经济情况,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比一百多年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还低得多,还气人得多。一百年前的天气预报,虽然准确率低,但是好在还只有一家发布,而现在的经济预测,有很多人、很多部门发布,都是权威,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言之凿凿,如一群瞎子算命一般,让人不知道信谁的好,不如干脆把耳朵堵起来。一个人戴一只烂表,好歹还知道时间,戴几只烂表,就不知道时间了。



这种先天残疾,虚假的宏观经济学,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它能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程咬金的三斧头,又是加息降息,又是扩大投资减少投资,几招使完,就束手摇头,无可奈何了。就是这种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凯恩斯,面对经济危机,也只能想出“雇工人挖坑填坑”这样荒谬绝伦的办法。甚至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天灾、战争都利于经济发展,这不仅荒谬,简直就是犯罪了。这都是目前的错误经济学造成的,使人产生了畸形的思想。



不登上太空,就看不到大地是圆球,不懂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就发现不了目前微观经济学是荒谬的,人类的经济行为是盲目的,也就不能掌握正确的经济学,不能纠正人类盲目的经济行为。目前虚假的,错误的宏观经济学,早就该修正了。修正的起始点,就是它的先天残疾,要把眼光从个体或局部转到整体上来,从整体利益上考虑问题。这就要求每个经济学家,包括微观经济学家,都要有全局的眼光。微观经济学家如果没有全局的眼光,就不可能懂宏观经济学,他的思想就会违背宏观经济学,他不可能服从宏观经济学的指导。所以,每个经济学家都要有全局的眼光。



然而,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一方面,有人天生就目光狭隘,一辈子看任何事物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另一方面,修正宏观经济学牵扯到了个人利益、阶级利益,有人就专门为资本家,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根本就不愿意从全体人的利益上去考虑。例如,有的经济学家提出“减员增效”的办法,把工人裁掉,让资本家的利益上去,这就是专门为资本家谋利,眼里没有工人。这样的经济学家,能指望他们为全体人谋利吗?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专门为资产阶级谋利,专门替资本主义辩护,这一类经济学家,他们的阶级立场,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利益观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为全体人谋利,不可能指望他们去修正虚假的宏观经济学,建立真正的宏观经济学。



只有无产阶级的经济学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家,才能从整体看问题,从全体人的利益分析问题,建立真正的宏观经济学。



真正的宏观经济学,说穿了就是公有制的经济学,计划经济学。私有制只能从个体或局部利益上看问题,由市场需求量计划生产量,不可能为全体人的生活需求考虑。只有公有制,才会从整体上看问题,为全体人的生活需求考虑,由全体人的生活需求量计划生产量。没有公有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即使有,也没有用武之地。在真正的宏观经济学看来,只有公有制才是合理的,所以它只能为公有制所用,私有制想用也用不上,圆凿方枘,不配套。



真正的宏观经济学要求人类必须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必须消灭私有制,消灭市场经济。这是它对人类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如果人类不相信这样的指导,仍旧我行我素,那么人类的经济建设就会永远在泥潭里挣扎,物质财富会遭到越来越大的破坏,而且人类永远有贫困。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就是真正的宏观经济学。马克思本人的政治经济学,高瞻远瞩,不仅建立了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学,还从宏观上揭示了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的规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必然存在的矛盾就决定了市场经济里经济危机的必然发生,不管微观上资本家们怎样巧妙决策,都避免不了碰得头破血流。毛泽东是深谙计划经济学,热爱公有制的人,所以他也是一个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家,是有史以来世界上为数很少的真正懂经济学的人,例如他的《论十大关系》就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社会各行业之间必然存在的联系,是对宏观经济学的卓越贡献。一个人如果不懂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就完全能说他不懂经济学,或者说他肚子里的经济学全都是错误的,只有懂得真正的宏观经济学,才算懂经济学。一个人在地球上生活一辈子,如果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就可以说他不认识地球。



等到公有制实现的那一天,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发挥作用的时候,大家就会知道,公有制里是不需要微观经济学的。所以也就可以这样说,公有制里没有微观经济学,私有制里没有宏观经济学。

(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5 19:28:11
顶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5 20:30:17
看看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