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具有工农立场,才能明辨是非
总的来说公有制的问题少于私有制。在公有制社会里,一切人为造成的问题不等于是公有制本身的问题,是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加以纠正和克服的。
.
如,以往公有制社会普遍存在人治问题。总结这个经验和教训就得出要“依法治国”。提出要“依法治国”,是历史的一个进步。提出要“依法治国”,如何落实“依法治国”以及难以落实“依法治国”,这是历史发展又向人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
某些人因为公有制社会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就一概认为公有制社会不行,要全盘否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当然,他们站在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立场上有他们“以一盖全”片面看问题的权利,与他们争论公有制社会有没有问题、饿没饿死过人、饿死多少人,没有什么意义。
.
公有制社会的本质就是要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同小异,每个人在就业、医疗、子女上学等实行全面保障,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每个人的生活条件随之逐步提高。因为这个社会每个人在就业、医疗、子女上学等实行全面保障,所以社会问题最少,最后杜绝。
.
不可否认,公有制在苏联没有取得完全成功,最后失败了,这不是公有制行不通,不是公有制经济制度落后以至失败,而是政治权利不平等,社会和各单位管理恢复了官僚体制和特权私利导致的失败。
.
因为公有制社会曾经饿死过人,存在人治、特权、甚至腐败问题,就放弃社会主义理想,就放弃“每个人在就业、医疗、子女上学等实行全面保障,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每个人的生活条件随之逐步提高”这个(大家好的)社会的追求、向往,是不明智的,不是站工农的立场上看问题、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
.
以往,参加革命和加入共产党都规定一定要具有工农的立场,因为,离开工农的立场看问题,讲问题,一切就辨不清楚了。许多知识分子和专家都是因为丧失工农立场后,他们的“无逻辑言论”开始在思想界泛滥,为私有制复辟推波助澜,经历了从没有站在工农的立场看问题,讲问题,到与工农大众分道扬镳的过程。20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