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354 3
2007-01-12

社科院黄皮书:中国莫忘记日本房地产泡沫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2:48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董伟)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黄皮书。黄皮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房地产热潮,并且提出,中国应该记取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1985年,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市场也随之急剧升温。在此后6年内,日本6大城市的商业地价狂涨3倍多,需求旺盛投机盛行,房价也不可遏制的持续走高。可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房市突然降温,接着就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暴跌,整个经济也受到了重创。此后10年,日本长期处于萧条期,经济增长始终徘徊于衰退与复苏之间,被经济学界称为“失去的10年”。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期间,人们只相信土地价格只升不降的神话,争相购置房产地契,以至于土地价格高出美国3倍有余。日本总理府1987年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土地是安心并且有利的”。与此相应,人们相信利率不变,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容易。当时的情况是,借款方不考虑一旦利率升高还不起本息怎么办,贷款方也忘记了升息的风险,只是一味地贷款给房地产公司,并且天真地认为,如果这些企业暂时资金困难只需将手中的房子出售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没有引起日本政府足够的警惕,反而采取了不恰当的金融和财政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在情况最为严重的1987年,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 宏观调控措施来缓解过热的市场,还错误地认为日本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任凭国家和民众全部卷入到泡沫中去。然而,1989年,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接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直到2005年年末,日本经济才从可怕的低谷中走出来。

  黄皮书认为,中国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政府从2005年起就实行了众多的宏观调控措施,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过,黄皮书也指出,上述措施还没有完全消除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况且中国和当时的日本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相似。

  当前,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中国也需要用低利率增强国内需求,大量的资本也在迅速流向房地产业。黄皮书据此提出,中国应该吸取日本低利率政策的教训,收紧银根以待房市降温;其次,央行应该能够抓住调整货币供给的时机,不为稳定的物价指数所迷惑。因为在日本泡沫期间,日本的物价指数增长几乎为零。另外,在实施扩大内需的转变中,我国应避免国家宏观战略调整而造成的资产泡沫。“虽然中日的国情不同,但是以增大房地产泡沫为代价来扩大内需的教训不应在我国重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2 17:54:00

日本当年的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更快、幅度更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投机者利用迅速上扬的股市的账面利润投资房地产,导致股价与房价全面飙升。另一个原因是在日本当年的房地产热中,最大的投机者是财力雄厚的公司。它们在抬高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也抬高了住房价格。

日本的房地产经历告诉我们,必须对一切财产泡沫背后的神话持怀疑态度。那个神话就是房地产价格会永远不断地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5 20:32:00

some people called it bubble cycle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7 13:52:44
2005年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