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教学中的教师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溯源,掌握知识的动力。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对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存在以下问题:
1、简单化提问。教师往往随意提问,
"是不是""对不对"等,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难度的问题,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际上有效性不高。
2、惩罚式提问。在课堂上出现学生
"走神"、"睡觉"等情况,这时如果老师突然对这个学生提问,学生显然是回答不出来的,这种惩罚式的提问,不仅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容易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无有效性可言。
3、形式化提问。老师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往往为提问而提问,提问流于形式,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至于有效性更无从谈起。
二、研究对象
课堂提问形式分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我们这次研究将教师的课堂提问作为研究对象。
三、文献综述
1、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
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