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415 3
2012-02-03
    2008年在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被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毁灭的时候,为什么高盛能够完好地生存下来?

   
有人说是高盛出身的保尔森事先给高盛透了消息,但保尔森怎么知道次贷市场会出现如此之大的问题?

   
原来,从2006年夏天开始,高盛位于纽约的结构性产品部门的两位交易员迈克尔·斯温森与乔希·伯恩鲍姆相信次级房贷市场很快就会崩溃,于是开始卖空房贷 相关证券。在2006年夏天的这场卖空赌局中,高盛的两位交易员为高盛获得了40亿美元的盈利,他们本人也各获得1千万美元的奖金。到2007年,两位交 易员说服同事们及高盛负责风险管理的高层人员。于是,在房贷相关证券部门继续投资于房贷相关证券的同时,高盛另一些部门开始大规模卖空房贷相关证券。

   
人们不知道高盛卖空的规模有多大,也不知道高盛卖空的是哪些证券。也许,高盛卖空的证券中就有高盛自己发行的那些房贷相关证券,也就是说,高盛可能一方面 向投资者推销自己发行的那些证券,而同时相信这些证券的价格将会暴跌,于是,从这样投资者手中借用这些证券进行卖空。这种骑墙式策略让高盛处于不败之地: 发行与推销这些证券可以赚钱,市场下跌的话卖空这些证券也可以赚钱。

   
高盛大规模有组织的卖空并不违法,事实上,高盛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卖空不仅显示高盛的雇员与领导确实非常聪明,而且表明高盛的风险管理制度非常有效。

   
在所有大金融机构中,没有谁像高盛这样如此放肆而毫无愧意地抛弃自己曾经竭力推销给自己客户的证券,人们可以指责高盛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它长期奉行的经营 原则第一条:客户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2006夏天,在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已经危如垒卵的情况下,为什么只有高盛的雇员洞察了危险?为什么在众人都 沉醉于房地产市场的盛宴时,高盛却有着清醒的头脑?而且,高盛的卖空显然是由最高管理层协调的有组织的行动。

    2008
年初,摩根士丹利说,它将考虑对风险报告制度进行修改,即将各部门的风险管理经理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风险状况修改为直接向公司CFO报告,而这正是高盛从1994年以来的做法。风险报告制度上这一似小实大的差异救了高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3 20:16:09
高盛和美国财政部是一伙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3 20:17:33
受教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3 20:22:57
即将各部门的风险管理经理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风险状况修改为直接向公司CFO报告
----------------------------------------------------
看来这个对风险大的公司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