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1152 4
2012-02-06

杨轶清

  一直以来,浙商素以稳健长寿著称。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7年,而浙商的存续周期达到7年(2007年中国民企峰会发布)。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前后二部《大败局》所列19位败局主人公,没有一例发生在浙江。

  创业40余年的鲁冠球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常青树,从打铁铺起步,到公社农机厂到乡镇企业再到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今年已经68岁的老鲁依然宝刀未老。冯根生则是国有企业的不倒翁,第一届中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得主中最后的硕果仅存者。服役国企超过60年,76周岁才全身而退。这两位前辈创下的纪录,在全国都罕有其匹。

  但是2008年以来,浙商却成为一系列负面新闻的主角。2011年,曾经被视为中国民营经济策源地的温州,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尽管真实的温州并不像部分媒体渲染的那样糟糕,温州也并不能完全代表民营经济或者浙江经济,温州商人也只是浙商群体的一部分。但浙商头顶的光环,较之于高峰期确实有所暗淡。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11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民企500强,这是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官方排名,浙商毫无悬念的取得该排行榜“十三连冠”。但上榜浙商144家,比上年骤减36家。而在2006年浙江省上榜民营企业203家,一个省相当于广东山东江苏三个经济大省上榜中国民企500强的总和。在这个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快节奏时代,浙商能否一直领跑,并非毫无悬念。

  2011中国企业500强,浙江企业上榜数由上年的35家增加到44家。与中国民企500强不同,前者以国企为主,后者全为民企。这两张榜单的一增一减,透露的正是转型期浙江民企升级突破的紧迫感。

  盘点浙商三十多年的演进史,浙商民企正在经历其成长道路上的“第三个十字路口”,或者说“第三个关口”。前面两次更多的是来自政策层面的制约与束缚,而其时民营企业自身的生命力和成长性蓬勃旺盛不可遏抑。但这第三个“关口”,既有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总需求不足的制约,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素质能否适应新的复杂环境?如何从再创业的激情(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和文化价值观等三大方面持续提升,进而持续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成为浙商在第三个十字路口“不会走错”的关键。

  (作者为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6 14:02:18
扎实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夏宝龙讲话 乔传秀等出席 李强小结
  ●着力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
  ●着力在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着力在“走出去”、“引进来”互动融合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
  ●着力在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
  ●着力在提升质量诚信和强化社会责任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发展
  本报杭州1月30日讯 (记者 金波 应建勇) 今天上午,省委、省政府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突出“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按照“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思路,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为我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主席乔传秀和其他省委常委,副省以上领导干部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出席会议。省委副书记李强主持上午的大会并在下午作会议小结。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市、县(市、区)负责人,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代表共一万余人参加电视电话会议。
  赵洪祝指出,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实力稳步提升,结构逐渐优化,活力不断增强,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贡献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同步推进、不断加强的良好局面。
  赵洪祝强调,当前,我们要正确分析和把握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信心,抢抓机遇,又要看到不利因素,自加压力,加快转型,妥善应对各方面挑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动民营企业大发展大提升。要着力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着力在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着力在“走出去”、“引进来”互动融合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着力在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着力在提升质量诚信和强化社会责任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改进服务、狠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把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开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6 14:02:55
  夏宝龙在讲话中指出,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思考和回答“四个够不够”,即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在浙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认识得够不够、对浙商成长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研究得够不够、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实践支持得够不够、对浙商及民营经济的温暖关爱给予得够不够,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和“盈利难”。要认真落实这次大会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加强引导、服务、管理和考核,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土壤、雨露和水分,坚定不移推进民营企业大提升,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加快集聚天下浙商巨大能量,合力共推浙江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前列。
  李强在小结时指出,各级各部门要统筹谋划、细化举措,切实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领导、优化环境,形成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良好局面。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争做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义行天下的实践者和创业创新的排头兵。
  下午,省工商局、省财政厅、温州森马集团、宁波慈星集团、台州市、杭州市萧山区、东阳市等在会上交流发言。会上公布了609个2012年浙江省民营经济重大投资项目,现场签订项目33个,涉及产业升级、海洋经济、科技类投资、文化产业类投资等领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6 14:03:38
满腔热情扶持民营经济
本报评论员
  龙年伊始,省委、省ZF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大会,提信心,鼓干劲。这充分表明省委、省ZF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民营经济在浙江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表明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浙江人民的创业创新史,也是一部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ZF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非公经济的决策部署,努力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2004年初,省委、省ZF首次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优势。多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更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满腔热情地大力扶持民营经济,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兴商的浓厚氛围。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解放思想为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和落实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科学论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制度环境为要。要大力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障碍和准入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努力创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优化服务为重。要把坚持服务浙商,作为感召浙商的重中之重,急企业之急,想企业之想,努力让民营企业经济上有效益,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创业创新为本。创业创新是浙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浙商最优秀的品质,是浙江精神的核心。没有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没有民营经济的明天,也就没有浙江经济的美好未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6 14:03:58
  各地各部门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坚定不移推进民营企业大发展大提升,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各级干部要带着感情,走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了解他们的难处和疑虑,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当前要着力破解民营企业面临的“四难”,即破解“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尤其是小微企业要坚守实业做强主业,面临最大的难处是融资难,各级ZF和金融机构要急他们所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创新金融产品,重点保障有发展前景,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国贷款增速,努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一句话,营造尊商、兴商的浓厚氛围,就是要用诚挚的真情服务浙商、感动浙商。只要各地各部门工作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关爱到位,浙商一定能满腔热情地扎根家乡、发展浙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