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正处在市场导向的转型期,制度变迁理论的……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本土制度变迁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早期林毅夫提出并影响深远的“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1994),……。2、周业安在《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2000.05)中针对林毅夫的理论,……提出“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的双重秩序演化路径理论”,……。3、杨瑞龙在《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1998)……提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假说,并在《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2000.06)中……构建了“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理论。
在这三种本土制度变迁理论中,林毅夫和周业安更多的显得对立;杨瑞龙则是在1998年依托林毅夫从其中间突破创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而在2000年6月(周业安是2000年5月)改变了思维方式依托周业安分析方法中个人主义同时结合林毅夫理论衍生的“政府主导论”和“交易观”完成了“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联想到杨瑞龙与周业安同为人大经济学院教授(目前还有正负之别)和周业安是杨瑞龙的学生的事实(是不是事实????),以及新生代的……等已开始在制度经济学上崭露头角的事实,不得不感叹“人大经院希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济学学派”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公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6 5:48:0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