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62 2
2005-03-06

中国目前正处在市场导向的转型期,制度变迁理论的……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本土制度变迁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早期林毅夫提出并影响深远的“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1994),……。2、周业安在《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2000.05)中针对林毅夫的理论,……提出“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的双重秩序演化路径理论”,……。3、杨瑞龙在《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1998)……提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假说,并在《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2000.06)中……构建了“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理论。

在这三种本土制度变迁理论中,林毅夫和周业安更多的显得对立;杨瑞龙则是在1998年依托林毅夫从其中间突破创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而在20006月(周业安是20005月)改变了思维方式依托周业安分析方法中个人主义同时结合林毅夫理论衍生的“政府主导论”和“交易观”完成了“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联想到杨瑞龙与周业安同为人大经济学院教授(目前还有正负之别)和周业安是杨瑞龙的学生的事实(是不是事实????),以及新生代的……等已开始在制度经济学上崭露头角的事实,不得不感叹“人大经院希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济学学派”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公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6 5:48: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3-6 09:06:00

第一段的观点我没有什么异议。至于第二段,我泼点冷水,中国人离建立学派还有十万八千里,最多是建立有自己研究特色的团队,并且为后来者留下一些宝贵的资料就不错了。

看看这段引文:

“首先,创新的思想必须体现在自己的博士论文里,因为一流名校的博士论文得以通过本身就说明它经得起主流经济学的学术批评,这是第一关。杨小凯在......。接下来的第二关,要能在一流的匿名评审的学报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些论文要有一定的引用率。......第三关,要把自己的成果编成教科书,使教师爱教,学生爱学,并且有研究生愿意做这方面的学位论文。......当一个学派的理论进入一流大学的课堂教材时,一个学派才算真正取得了成功。当然,除了上述三关外,还需要一些支持性条件,包括较强的数学功底,能将本学派的思想模型化,拥有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并得到基金资助。”(摘自《杨小凯:华人经济学界的“骄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6 13:06:00
杨教授的“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将成为我立论的依托,看看能否进一步对其发展,个人感觉杨教授转向个人主义是他的成功也为他理论带来了局限,看看能不能从“禁区制度”出发弥补其局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6 13:47:4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