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宰客几千元,这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海南一家旅行社负责人何伟坦言,许多司机与餐馆早已串通好,有不成文的利益分成规定,海鲜餐尤其明显,“价格都是饭馆自己随便定的”。
但宰客乱象背后,暴露出的却是中国旅游业延续多年的顽疾:因创新盈利模式单一、行业规范缺失导致一个产业日益畸形发展。
三亚当地旅游产业链的业者,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宰客链”。
这类乱象全国许多旅游区都有。在这背后,中国旅游业盈利模式已成掣肘。
让我们从终端服务开始看。购物返点成惯例,表面看是导游收入少。佳琦旅游创始人瞿佳说,许多导游月均收入仅1000元到2000元。收益压力下,这一行当确实滋生出一些不良门路。
将视野拉到整个景区与景点。它们的盈利模式同样十分单一。比如武夷山、黄山、峨眉山等门票或索道票价,都曾有大幅上调记录。五台山景区一位内部人员透露,景区大部分收益仅来自门票,几乎没有其他有效收益渠道,由于山体、景区内建筑又需要修缮,除了提高门票价格外,别无他法。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黄山索道涨价,其年净利可增加大约4000万元,但其他服务收益却少得十分可怜。
由于发改委明确规定了门票涨价时间间隔与涨幅,景区门票价不能想涨就涨。这导致景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常常脱离旅游主题,生出一些怪招,甚至通过“宰客”手段获利。
去过湖南一景区,门票低廉,但景区有一强制进入的“小景点”。其实那是家玉石店,相对景区的松散经营,玉石店经营颇有系统,店内有多个会议室,每个旅游团被带入不同会议室内,然后一批“专业演员”分别扮演“老板”、“经理”进入会议室向大家讲故事,讲到动情处开始展示商品,每个团总有1~2人购买。
这些“老板”、“经理”,从服饰、发型到台词都经过训练,连说故事的时间都经过计算,保证不冗长,避免露马脚,也不影响下批游客入店。
至于“宰客”,许多景点比三亚更甚。
“这实在有点可悲。假如景区可以把这些心思花费在多样化经营上就好了。”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说,景区应该将收入渠道多样化,在衍生品上努力,比如美国迪士尼乐园2/3的收益来自旅游衍生品及酒店入住等二次消费。
易居中国分析师胡晓莺说,东京迪士尼的细化服务,连卡通人物的微笑都经过严格训练,促使80%的客人会重游,财源滚滚。
而中国景点或主题公园仍主要靠门票与其他强制性收费,单一盈利模式导致中国许多景区回头客不多。这种心理下,游区业者也常常大胆“宰客”。
参考信息:http://www.ocn.com.cn/free/201202/lvyouye0710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