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汽车配件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这是本土汽车配件企业的现实境遇。
虽然中国在2011年仍然毫无悬念地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中国本土的整车厂和零配件企业所分到的市场红利却是最小的部分,跨国零配件企业则“吃掉”了“最甜的部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本土零配件企业面临的“三明治”危机日益严重,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90%产品处于低端
过去五年,中国汽车产量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与此同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经历了黄金增长期,一大批企业从几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发展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一些本土零配件企业抓住了时机纷纷上市, 2011年就有11家企业上市。不过,尴尬的是,本土零配件企业占据了国内零配件企业的80%,销售额只占20%,并且生产的90%产品集中在低端市场,而其余10%高端产品的厂家也基本不是“纯正的血统”,而是合资企业。
“本土零配件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本土零配件企业普遍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趋同,并且技术含量低,尤其缺乏轿车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的弱势状态,不是由放开股比造成,而是国内汽车产业长期“重整车、轻零配件”导致的恶果。
面临双重夹击
一家跨国零配件企业中国区负责人则认为,很多本土零配件企业耐不住寂寞,喜欢挣快钱,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和做大产业的动因,技术研发投入低。虽然有些企业从规模上看比较大,并给整车厂配套,但是在整车厂新一轮的提升质量的浪潮中,如果不加大技术研发就有可能面临淘汰。
本土零配件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此前通过市场“蛋糕”做大就能分享到行业利润的机会越来越少,未来将会面临来自外资零配件企业加紧布局中国汽车市场和自主品牌车企集体往上走的双重夹击。
除了外资零配件企业争抢“蛋糕”外,这些蛋糕的基盘在缩小,自主品牌车企2011年市场表现不佳,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下降。“这都会对本土零配件企业构成威胁。随着汽车整车品牌的兼并重组,未来几年内,本土零部件企业肯定会遭遇一轮洗牌,淘汰掉一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 ,中国的汽车零配件要强,必须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零部件企业,完全依靠外国零部件公司建不成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