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2日,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宣布,中国内地共有848位CFA考生通过了2006年6月份举办的第三级(即最后一级)CFA考试。
CFA协会亚太地区董事总经理简世坤博士(JanR.Squires)表示,中国对于CFA的需求是相当大的,五年前,在中国内地只有500多人参与CFA考试,而今天则有5000多人,现在,中国内地已有919位CFA持证人员,在将来会有更多。
据了解,目前CFA组织的个人会员已有接近83000多名投资专业人士,来自129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包括69000多名CFA特许状持有人,其会员协会共有134个,分布于55个国家。其中会员最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瑞士,基本与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吻合。中国金融业发展迅猛,也反映在其CFA持证人员大幅增长上。
在中国各城市中,上海的CFA持证人员是最多的,北京、深圳紧随其后。在行业分布上,证券、基金、银行最为集中,由于银行在中国金融业中的龙头地位,银行CFA考生最多。
一位来自某国有银行的毕业生表示:“CFA是所有有志在投资行业中有所作为的人员的目标,现在,持有该证书的人还比较少,银行在考证上没有做硬性的要求,但是在将来这将成为一种个人能力评判的一部分。”
另一位来自东方证券的CFA毕业生认为,与银行相比,证券公司更看中CFA证书,很有可能成为部分金融机构准入标准。
CFA考试热潮的涌动,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金融业正处在剧烈的扩张中,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大。不少学员觉得CFA课程在系统性、深入性、市场实践操作上给予他们极大的帮助。“以为投行分析师介绍说:“我大学的专业是经济方面的,投资分析只是学员课程的一部分,CFA课程非常系统地介绍了投资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在市场操作上,他们提供了许多细节上的帮助。在理论或案例上,也提供了最新的发展状况和背景知识。”
另一方面,高端人才的竞争相当剧烈,金融业呼唤的不是简单的从业人员,这从各家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招聘榜中就可窥一斑,金融机构每年都要招收许多高校精英,在这些人才前赴后继涌入的同时,所有人都处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中。
正是这样自身内在寻求突破进步,和外界压力之下,考CFA特许资格认证,满足了外资肯定和知识积累学习,两方面的需求。
在所有CFA毕业生中,认为CFA能帮助自己在投资专业内获得认可,并对自己业务由系统性提高,对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所帮助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
在获得CFA特许资格认证的学员中,有一部分还未进入投资分析行业。其中一些毕业生目标明确,在拿到CFA证书后,立即转行,进入投资分析行业,并对自己的前景非常看好。但也有纯粹为了个人兴趣而去考试的。一位来自WPC毕业生觉得,CFA课程让她跳出数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市场,使她在个人投资理财和本职工作上都能更轻松地应付。
据CFA考试负责人介绍,在今年通过了第三级考试的考生如若获得CFA特许资格认证,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在投资行业工作3年的最低工作经验要求(2007年7月1日后要求4年);签署遵守CFA协会的《道德操守》和《专业行为准则》;申请成为一个CFA协会会员协会的成员并成为CFA协会会员。在参加CFA課程的人当中,只有1/5的考生能够最终成功获得CFA特许资格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