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观点:通胀令人束手无策 英国《金融时报》
詹姆斯•麦金托什 报道
各国央行正竭尽所能,让投资者担忧通胀。美联储(Fed)预计将把零利率保持到2014年年底。英国央行(BOE)正在购买英国国债。欧洲央行(ECB)提供的三年期贷款降低了担保要求。甚至瑞士央行也在操纵本国汇率。
投资者能够廉价防范通胀的时代早已过去。英国养老基金追求资产与负债相匹配,导致与通胀挂钩的50年期英国国债的收益率为负值。在美国,通胀保值的美国国债证券产品上周收益率触及新低。尽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略有回升,扣除通胀因素后,实际收益率仍为负的0.27%。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转向股市。与不太可靠的ZF债券相比,跨国公司的股票日益受到青睐。ZF很难没收投资者从国外获得的收入,而且股票也能够防范通胀风险,因为收入(和利润)应该会随着股价上涨而增长。
历史表明上述两种观点都不成立。上个世纪,需要资金的各国ZF进行了资本管控,大企业不可能逃避管控。
正如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埃罗依•迪姆森(Elroy Dimson)、马施•保罗(Paul Marsh)和迈克•斯丹顿(Mike Staunton)在最新的《瑞信年鉴》中所表明的那样,投资股票也没能很好地防范通胀风险。他们研究了1900年以来19个大国的年度通胀率,结果发现,5%的国家通胀率高于18%(不包括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恶性通胀)。当通胀处于如此高位时,股票的实际平均回报率为负的12%。这也算是有些保护吧。
与股票相比,黄金能更好地防范通胀和通缩。但金价波动剧烈,多年来有时会有负重望,在通胀飙升之际下跌。事实上,担忧通胀的投资者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