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领先中国“人人贷”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
欧阳德 北京报道
2011年年底的时候,中国领先的“人人贷”(peer-to-peer lending,指个人对个人的贷款,或称P2P)网站宜信(CreditEase)获得了两张重要的信任票:分别来自美国华尔街和中国共产党。
在硅谷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and Byers(KPCB)的带头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旗下专注于亚洲市场的私人股本公司向该公司进行了投资。
与此同时,宜信喜爱交际的创始人唐宁被授予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这对于一位私企商人来说是一种公共荣誉。
即使是放在过去10年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来看,宜信的发展之快也令人瞩目。2006年刚成立时,这家小额信贷公司只有不多的几位员工,如今,这家公司的业务遍布40个城市,拥有5000多名员工,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金融服务供应商之一。
唐宁表示,宜信获得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创建了一个优秀的网站,更在于创建了一种信贷文化。他表示,在美国,信用卡、汽车贷款和小额商业贷款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唐宁上世纪90年代先是在美国攻读金融学,而后进入银行业工作。
“在这里,如果你问中国人他们相信信用制度吗,十个人中会有十个人说不相信。这(和美国)有着巨大的差异,既代表着一种巨大的机遇,如果没做好,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宜信本身并不放贷。与其他“人人贷”网站一样,宜信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把小额贷款者与放贷者联系起来。
唐宁表示,自己的灵感来自于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和他开创的孟加拉小额信贷机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唐宁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两人的合影。
不过,格莱珉银行主要面向贫穷的女性,而宜信对贫困者的界定则更为灵活:任何有商业设想、无法从银行贷到款的人都可以向宜信告贷,包括有兼职创业打算的工薪族。
唐宁表示:“中国人富有创业精神,总想要干点什么。”
宜信拥有逾10万名客户,眼下正在建立自身的信用纪录。正试图把业务拓展到中小企业领域的银行,对这样的信用纪录极为看重。唐宁表示,只要能帮助那些连银行账户都没有的人获得贷款——不管是通过网上、线下、人人贷,还是大型金融机构——他就满足了。
关键在于找到真正有需要的贷款者。唐宁举了个例子,3年前有个农民借了一笔580元人民币(合92美元)的贷款,买了一头牛。现在这头牛值4500元人民币。“这绝对是一个增长故事。”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