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 类似在苏丹和埃及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也算不上最严重的。不过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当中接连出事,却足以警示中资公司:在扩大对非投资和商业活动的同时,必须正视所在国动荡政治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非洲大陆正处于艰难的起飞阶段,未得到开发利用的资源又极为丰富。津巴布韦的铬铁矿、铂族、金,刚果(金)的铜、钴、金、钻石,赞比亚的铜、钴,安哥拉、苏丹的石油,几内亚的铝,加蓬的锰……,作为快速工业化中的新兴经济体以及“世界工厂”,中国急需得到这些资源。 对资源的渴求、高利润以及国内资本和产能的大量过剩,都决定了中国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商业冒险。相比而下,拉美的国有化、欧美投资的高门槛、亚洲激烈的政治角逐,都让不少中资公司望而却步。北京在这片大陆上政治影响力的拓展,也为中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业空间。 投资的高风险 中非经贸合作真正起飞是在2000年以后,这一年双边贸易额从1999年的64.8亿美元蹿升到106亿美元。此后8年,又冲破了千亿大关。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跃居非洲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更突破了1600亿美元。 根据中国商务部等发布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0年中国对非投资存量130.4亿美元。若将流入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的数额剔除,对非投资远远高于资源同样富集的拉美地区(后者只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1%)。从国家分布来看,在与大陆建交的49个国家中,都存在数量不等的投资,其中南非和尼日利亚合在一起超过了40%(南非41.53亿美元,尼日利亚12.11亿美元)。 和在非洲经营数百年、根深蒂固的美欧不同,甚至与资源同样匮乏的日韩也有差异,中印等新兴经济体作为后来者,在高风险区域的投资比例要远高于前者。 在“外交政策”与“和平基金会”编制的2009-2011年的“失败国家指数”中,索马里、乍得、苏丹、津巴布韦、刚果(金)、中非、几内亚七国连续三个年度垫底,而中国投入上述国家的直接投资(FDI)存量总额超过16亿美元(没有流入索马里FDI统计数据),若加上排名紧随其后的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两资源大国,存量超过32亿美元。其中尼日利亚的FDI存量10.3亿美元,与流向英国的差不多,超过日本。此外,中国在原苏丹投资了6.1亿美元,刚果(金)6.3亿美元,埃塞俄比亚有3.7亿美元,几内亚和津巴布韦也都突破了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