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7-1-17 16:19: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7:55:00的发言:

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是看它从定义到推理到结论有没有内部逻辑矛盾,和什么氏没有关系。我已经分析了西经的概念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你提出了什么?可有指出我问题何在吗?你张口一个张氏,闭口一个张氏,除了浓烈的人身攻击意味还有什么?这是学术讨论吗?

说出“张氏”,无非指出概念的确定性(还再次想与“相对论”并提而论吗)。如果不清楚所谈的概念,还是学术讨论吗?

学界以姓氏命名的概念多了,分清概念就成了人身攻击了?那么是不是反对Giffen商品(及其内在逻辑)的人就在人身攻击Giffen?

我指没指出你的问题,你的说法有怎样的问题,你心里最清楚。

欲盖弥彰,才不是学术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2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6:11:00的发言:

我如果说“最近一年的流量”,也是以整年为长度单位的。

“特定时间段”的时刻到底要包括哪些?你还没说呢?

你应该先回答我说的美国财政年度的划分方法到底是不是。

“美联储的钱数”是一个存量,描述的是美联储在某个时点上的钱数,美联储的“年货币发行量”是一个流量,如果我要你去给出这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你会怎么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2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16:00的发言:定义此前帖子有了。sungmoo斑竹已经赐名为“张氏存量”“张氏流量”了。这个定义和西方经济学里用的完全一致,即存量对应于时点,而流量对应于时段。由于流量对应于时段,不可以随时被观测到,只能用随时被观测的存量进行计算…

补充一下:“随时被观测”的方式尚没有一般的意义,请提出来。即怎样的一个一般性测量操作可以叫“随时被观测”。我看到“水在流”,是不是叫“直接被观测”?我看到水表或电表的示数,是不是叫“直接被观测”?如果总要借助仪器,请指出来,仪器的设计原理。

流量不仅对应于“时段”,而且对应于张氏批准的特定时段,而特定时段张氏尚未列得完全而详细,请提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26: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23:00的发言:

你应该先回答我说的美国财政年度的划分方法到底是不是。

“美联储的钱数”是一个存量,描述的是美联储在某个时点上的钱数,美联储的“年货币发行量”是一个流量,如果我要你去给出这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你会怎么做?

“美国财政年度的划分方法到底是不是”什么呀?把话说完整了。

你一会同意流量与存量不可以直接构成函数关系,一会又说有了第三参数就可以构成函数关系。

我真地不懂应该怎么操作才能不被你指责为“不懂张氏存量与流量”了,你会怎么做?请告诉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32: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16:00的发言:…函数之“函”是什么意思?就是因果关系之意。把两个变量放在一个等式里,要探究的就是因(自变量)和果(因变量)的关系,如果把流量和积分的右边界上的存量人为地对应起来,那么同时成立于右边界时点上的就是两个结果,而没有了因果之分。这种对应没有任何意义,已经丧失了“函数”的哲学含义。

谁说“函数”一定表达“因果”意义?反函数就是“互为因果”了?

圅,舌也。——《说文》
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
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
噱,圅舌也。——《广雅·释亲》

盛物的匣子、套子
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函封。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剑函;镜函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

邮政 。如:函购

信封
发函伸纸,…。——《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

铠甲
函,铠也。——《广雅》
又如:函人(制造铠甲的工人)

包含;容纳
席间函丈。——《礼记·曲礼》。注:“容也。”
夫函牛之鼎沸。——《淮南子·诠言》。注:“受一牛之鼎也。”
以函夏之大汉兮。——《汉书·扬雄传》。注:“包容也。”
函之如海。——《汉书·叙传》。注:“读与含同。”
臣蜯函珠。——张衡《南都赋》
又如:函夏(包函诸夏。意指中国全部);函括(包含,包括);函盖(包含;概括)

容纳。如:函牛(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函受(犹容纳;包容);函育(容纳化育);函席(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
函梁君臣之首。——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又如:函匣(谓置物于匣中);函封(用匣子盛而封之);函首(用匣子装盛人头)

致函;去信。如: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函调(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函邀(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

陷入
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国语·楚语上》

君可见,“函”之因果义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3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6:19:00的发言:

说出“张氏”,无非指出概念的确定性(还再次想与“相对论”并提而论吗)。如果不清楚所谈的概念,还是学术讨论吗?

学界以姓氏命名的概念多了,分清概念就成了人身攻击了?那么是不是反对Giffen商品(及其内在逻辑)的人就在人身攻击Giffen?

我指没指出你的问题,你的说法有怎样的问题,你心里最清楚。

欲盖弥彰,才不是学术讨论。

我已经说了,你尽可以用“张氏”,和相对论并提有何关系?你知道学界以姓氏命名的概念很多就对了。

我认为,如果你是认真的讨论,你完全可以指出我说“在时点上被观测的量是存量”这种定义的错误、缺陷、包容性问题在何处;可以指出我把水表数归为存量有何不妥;可以给出一个符合你坚持的定义的流量存量对应关系式子给我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39: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32:00的发言:

我已经说了,你尽可以用“张氏”,和相对论并提有何关系?你知道学界以姓氏命名的概念很多就对了。

我认为,如果你是认真的讨论,你完全可以指出我说“在时点上被观测的量是存量”这种定义的错误、缺陷、包容性问题在何处;可以指出我把水表数归为存量有何不妥;可以给出一个符合你坚持的定义的流量存量对应关系式子给我看看……

你以没以相对论做例子,你自己是清楚的(只不过那些贴子莫名其妙地没了)。

我在以前的贴子里提过,我的观点很明确:提不提出“流量”与“存量”,并不影响我们对各量的认识,只要我们把握各量间的数量关系就足够了。

在我的心中,没有流量与存量的精确定义,也很难定义。理论在概念上应该求简,既无增益,又带麻烦,何不弃之?

(但那些贴子不知被谁删掉了)

然而,又扯到经济学的颠覆意义上,我觉得就过了。

老兄如果真耐得心性,肯定知道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之说。它们既是理论,肯定都是有“局限的”。但这不能否认其理论意义。批评它们与不了解它们,是两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3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6:32:00的发言:

谁说“函数”一定表达“因果”意义?反函数就是“互为因果”了?

你问你自己吧,我可说过“一定表达”?

所谓互为因果,是指在两个不同的事件过程当中的。同一事件过程中因就是因、果就是果,因果不可颠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4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39:00的发言:

你问你自己吧,我可说过“一定表达”?

所谓互为因果,是指在两个不同的事件过程当中的。同一事件过程中因就是因、果就是果,因果不可颠倒。

那好吧,你说说,谁可能(在何时何地何文)说过“函”的意思可能是“因果”的意义(除你之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4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16:00的发言:…函数之“函”是什么意思?就是因果关系之意。把两个变量放在一个等式里,要探究的就是因(自变量)和果(因变量)的关系…

老兄也谈谈什么叫“就是因果关系之意”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54: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5:44:00的发言:

关于流量和存量之间的积分关系,我在《终结》里有完整叙述,在帖子“经济学的数理方法”里也可以看到。

瞬时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在这里,V和t就是你上面所说的“自变量和函数都是存量”。在V-t二维坐标里,V曲线之下的面积是V对t积分的结果。从t=t1积分到t=t2,可以得到一个面积,这是流量,此时,我们无法说这个面积和哪一个t值对应,即无法确定流量和存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当我们压缩时间增量t2-t1时,面积趋近于一条线,最终就有一条线和t1的一一对应,但是,此时的流量不复存在,转变为一个存量,即按照存量的定义,它是对应于时点(t1)的变量,因此这种一一对应是存量和存量之间的一一对应,而不是流量和存量的一一对应。

其实这就等于说,时段和时点不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当时段长度趋于0是,时段就可以和时点一一对应,但是此时的“时段”已经不是时段了。换句话说,“长度为0的时段”是不能成立的一种说法。

在这个面积A的计算公式里,流量和存量之间具有关系,但是这个关系是通过时间变量t建立起来的,即有三个变量V、t、A。如果抽取V或t,则A和t或V之间无法建立关系了。

实质的问题是:离散状态下,自变量存量与函数流量是否可以有一一对应关系。认为当离散区间足够小(依具体研究目的而定)没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5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6:39:00的发言:

你以没以相对论做例子,你自己是清楚的(只不过那些贴子莫名其妙地没了)。

我在以前的贴子里提过,我的观点很明确:提不提出“流量”与“存量”,并不影响我们对各量的认识,只要我们把握各量间的数量关系就足够了。

在我的心中,没有流量与存量的精确定义,也很难定义。理论在概念上应该求简,既无增益,又带麻烦,何不弃之?

(但那些贴子不知被谁删掉了)

然而,又扯到经济学的颠覆意义上,我觉得就过了。

老兄如果真耐得心性,肯定知道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之说。它们既是理论,肯定都是有“局限的”。但这不能否认其理论意义。批评它们与不了解它们,是两回事。

我否认我以爱因斯坦相对论做例子了吗?

帖子没有了,我也奇怪。你是斑竹,应该比我更知道怎么回事。

你认为变量性质不重要,是你的认识问题。我对西方经济学滥造规律很反感,最终认为可以从流量存量逻辑关系分析它的问题根源,这是我的认识问题。西方经济学是如何把存量的价格和流量的需求量拼凑在一起的,我实在不知道,你知道。我让你给一个源于现实的需求表,你就不理我了。

我认为西方经济学过去对流量存量概念很模糊,没有精细研究,我选择了重新定义。你认为很难定义,因而就选择了放弃和回避。你放弃是你的事,不能要求他人随你一起放弃,你可以指出他人的定义依然不到位,依然没有解决问题,这才是正路。

什么叫做“批评它们于不了解它们是两回事”?你是说没有错误的理论,只有错误的理解吗?那么你现在批评我,是不是可以说你还没有了解我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6:58: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7 16:54:00的发言:

实质的问题是:离散状态下,自变量存量与函数流量是否可以有一一对应关系。认为当离散区间足够小(依具体研究目的而定)没有问题。

区间足够小,面积变成一条线的高度,某条线的高度和这条线所在的位点当然一一对应,但是是两个存量的一一对应,不能否定我所说的流量和存量无法一一对应。

现实中我们提到的流量都不是区间足够小的,如年产量、股市日成交量、日(月、季、年)营业额……,其中都包含可以确认无穷多个存量的足够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7:1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54:00的发言:…什么叫做“批评它们于不了解它们是两回事”?你是说没有错误的理论,只有错误的理解吗?那么你现在批评我,是不是可以说你还没有了解我理论?

你既然愿意这么理解,我没有办法了。

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批评与局限性批评,是两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7:14: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54:00的发言:…你认为变量性质不重要,是你的认识问题。我对西方经济学滥造规律很反感,最终认为可以从流量存量逻辑关系分析它的问题根源,这是我的认识问题。西方经济学是如何把存量的价格和流量的需求量拼凑在一起的,我实在不知道,你知道。我让你给一个源于现实的需求表,你就不理我了…

恕我才浅,“西方经济学滥造规律”这种事情好像中国所谓学者干得更多。

西方经济学都造就了哪些“规律”?劳您枚举。

至于“边际效用递减”这些尘封的说法,就请不要提了。最好提一些较现代一些的“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7:19:00

ruoyan:

我再给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崔永元搞了个“我的长征”。如果有人研究这个行为,想得到“日行军里程”和“日饮水量”的关系,看看其中有没有因果关系,这是可行的,不管结论如何,但是这种研究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研究的是两个流量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日行军里程”都可以找到一个惟一对应的“日饮水量”数据,最终做出表格画出曲线。

但是,如果教授让你去研究“日行军里程”和“士气”的关系,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士气”是一个状态,是存量,你肯定要问教授怎么观测士气、“何时的士气”。一天中从早上出发到晚上宿营,大家的士气是时间的函数随时在变化着。由于流量和存量之间不能一一对应的原理,这种研究就无法进行下去。

当然,教授可以指定早上起床时的“士气”就权当是你需要的数据。这里实际上等于是又杜撰了一个“日士气”的概念出来了,即用指定时点的士气代表当日的士气,意图和日行军里程对应起来。但是,概念已经被篡改了,日士气是什么东西谁也说不清。

这就像西方经济学里的需求定律一样,通过把“价格”模糊为“价格水平”的方法来定义需求量。价格明显是存量,而价格水平是什么东东大家都不知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7:2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54:00的发言:…西方经济学是如何把存量的价格和流量的需求量拼凑在一起的,我实在不知道,你知道。我让你给一个源于现实的需求表,你就不理我了…

没有不理你啊。你不是不愿意接受“静态分析”吗?我说什么也没用了。

不引入流量与存量的概念,静态分析一样可以完成。当然,你非要用你的流量与存量这些静态分析中没有的概念,别人如何构造?

你可以批评西方经济学中静态分析的局限性(不过批评“非现实性”时可要小心了,1:1的理论是没用的),不过,如果你不指出为什么西经中会有这“静态的插曲”,个人以为,你也没有比前人看得更深远什么。

一般均衡那么抽象,为什么那么多脑袋在研究它们,他们疯了吗?

说句不中听的,“源于现实”的需求表,谁也制不出来,因为“源于现实”也是无法定义的。你如何证明是否“源于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7:29: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54:00的发言:…我认为西方经济学过去对流量存量概念很模糊,没有精细研究,我选择了重新定义。你认为很难定义,因而就选择了放弃和回避。你放弃是你的事,不能要求他人随你一起放弃,你可以指出他人的定义依然不到位,依然没有解决问题,这才是正路…

我放弃的原因是它们并没有太多的作用。如果不承认“奥康剃刀”,理论将成为概念与定律的堆积。

我指出的是你的定义及其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问题,不知你是不肯承认它有问题,还是无力承认它有问题,还是不肯承认这是“正路”。如果是最后者,那就只能“道不同,不足与谋”了。

不管怎样,请记住一点:逻辑漏洞与狂语并存,毕竟不是什么科学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7:42: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54:00的发言:…我否认我以爱因斯坦相对论做例子了吗?

帖子没有了,我也奇怪。你是斑竹,应该比我更知道怎么回事。

你以爱因斯坦相对论做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你自己最清楚。我为什么提到你引这个例子,你自己也最清楚——分清概念的必要性。

我虽是版主,也无权删别版的贴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17:54: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7:47: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8:04:00的发言:你断章取义的功夫不错。我的“懒”是在分析若干问题之后的懒,你应该看到前面有几千字的内容吧?而你的懒是不加分析批评,不谈具体问题的懒,这不是学术批评的态度。

不正对自己的问题,说别人没有指出你的问题,这本身就不是学术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7:52: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58:00的发言:

区间足够小,面积变成一条线的高度,某条线的高度和这条线所在的位点当然一一对应,但是是两个存量的一一对应,不能否定我所说的流量和存量无法一一对应。

现实中我们提到的流量都不是区间足够小的,如年产量、股市日成交量、日(月、季、年)营业额……,其中都包含可以确认无穷多个存量的足够空间。

足够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而言,不要过大而不能反映对应关系和变化。小到零那是极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1:38:00

[讨论]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7:11:00的发言:

你既然愿意这么理解,我没有办法了。

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批评与局限性批评,是两回事。

这句话还像点样子。我批评的就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内部逻辑不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1:42: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7:19:00的发言:

ruoyan:

我再给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崔永元搞了个“我的长征”。如果有人研究这个行为,想得到“日行军里程”和“日饮水量”的关系,看看其中有没有因果关系,这是可行的,不管结论如何,但是这种研究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研究的是两个流量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日行军里程”都可以找到一个惟一对应的“日饮水量”数据,最终做出表格画出曲线。

但是,如果教授让你去研究“日行军里程”和“士气”的关系,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士气”是一个状态,是存量,你肯定要问教授怎么观测士气、“何时的士气”。一天中从早上出发到晚上宿营,大家的士气是时间的函数随时在变化着。由于流量和存量之间不能一一对应的原理,这种研究就无法进行下去。

当然,教授可以指定早上起床时的“士气”就权当是你需要的数据。这里实际上等于是又杜撰了一个“日士气”的概念出来了,即用指定时点的士气代表当日的士气,意图和日行军里程对应起来。但是,概念已经被篡改了,日士气是什么东西谁也说不清。

这就像西方经济学里的需求定律一样,通过把“价格”模糊为“价格水平”的方法来定义需求量。价格明显是存量,而价格水平是什么东东大家都不知道了。

离散变量下的流量与离散变量下的存量可否对应?就你所说的“日行里程”与“士气”的关系,有何不可?不用问教授,每晚的士气做代表,观察也可以啊:晚点名唱歌,看唱歌的劲头评分。这个分值就是个离散变量,每一个离散变量对应一个等时间段的流量——日行里程,不是很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1:4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1:38:00的发言:

这句话还像点样子。我批评的就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内部逻辑不一致。

好像以前也说过吧。不过,你好像没看见。

西方经济学在静态分析框架内,如何不一致,请指教?(不过这里可没有你的存量与流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1:5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7:14:00的发言:

恕我才浅,“西方经济学滥造规律”这种事情好像中国所谓学者干得更多。

西方经济学都造就了哪些“规律”?劳您枚举。

至于“边际效用递减”这些尘封的说法,就请不要提了。最好提一些较现代一些的“规律”。

你所说的中国问题,不过是吹捧西经过头而已,信徒传教嘛。

至于枚举,就难为本人了。除了你都觉得已经尘封而不值一提的谬论和一些以经济学名义对政策造成影响的政治观点之外,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1:5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1:38:00的发言:这句话还像点样子。我批评的就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内部逻辑不一致。

也就是说,其他的话都“不像样子”喽?

学者对各种话语的选择,往往不体现学者的智商,而体现学者的偏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1:55: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1:50:00的发言:

你所说的中国问题,不过是吹捧西经过头而已,信徒传教嘛。

至于枚举,就难为本人了。除了你都觉得已经尘封而不值一提的谬论和一些以经济学名义对政策造成影响的政治观点之外,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规律”。

这两句真有点莫名其妙了。我说什么“中国问题”了?我又吹捧什么西经了?反对对一种理论的误解被当成吹捧。

(恕本人不敬,是不是吹捧您的存量与流量,您才很受用,您才不称之为“吹捧”?想要吹捧之辞,我可以尽奉之,反正它们是那么廉价)

举不出来,就承认自己不懂罢了,何必如此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1:58:00

对于马克思理论,我同样反对肆意歪曲。至少那些未读过《资本论》的人不要对马克思放什么妄言。对西经同样如此而已。

我和许多人说过,讨论可以,造谣可就不好了。

(我以前也不止一次地对别人说过,为什么讨论讨论,有些人就开始造谣了,扣上帽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03:00

你现在还没说明白,运用你的流存量,如何用需求量或生产量这些流量,来调节种植面积这个存量。

你的内在逻辑性就是如许地“一致”吗?你自己理论的内在一致性又如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0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7:23:00的发言:

没有不理你啊。你不是不愿意接受“静态分析”吗?我说什么也没用了。

不引入流量与存量的概念,静态分析一样可以完成。当然,你非要用你的流量与存量这些静态分析中没有的概念,别人如何构造?

你可以批评西方经济学中静态分析的局限性(不过批评“非现实性”时可要小心了,1:1的理论是没用的),不过,如果你不指出为什么西经中会有这“静态的插曲”,个人以为,你也没有比前人看得更深远什么。

一般均衡那么抽象,为什么那么多脑袋在研究它们,他们疯了吗?

说句不中听的,“源于现实”的需求表,谁也制不出来,因为“源于现实”也是无法定义的。你如何证明是否“源于现实”?

你根本没有理解存量流量这些概念为何会出现。经济学要定义一个变量,必须给出它如何测度,测度方法的差异就是这些不同性质变量的差异,存量流量之称谓不过是这些测度方法的名称而已,你可以用“时点数”替代存量,可以用“时段数”替代流量,可以像我一样用“水表数”来给积累到当前的变量以名称。你认为存量流量概念的区分意义不大,恰恰说明你对经济变量需要测度这个问题认识不足,认为一个变量可以随意假定,想怎么假定就怎么假定,否则测度方法就不可能被忽视。我为何说“流存量”是存量而不是流量?因为它符合存量定义、具有不同于流量的单调性、第二个时点上的数值包含了第一个时点的量(而流量的第二个数据一定不包含第一个数据的量!)

我从没有否定接受静态分析。你终于说出了不愿给出数据的原因——你承认源于现实的需求表没有,换句话说,你研究的东西无法实证,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一个人每个月吃多少粮食不可以调研吗?粮食的价格不可以在市场观测吗?你给出一个粮食需求量和粮价的曲线给我看看。

一般均衡?别提了。那么多脑袋不等于那么正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