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7-1-17 22:14: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05:00的发言:…你终于说出了不愿给出数据的原因——你承认源于现实的需求表没有,换句话说,你研究的东西无法实证,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一个人每个月吃多少粮食不可以调研吗?粮食的价格不可以在市场观测吗?你给出一个粮食需求量和粮价的曲线给我看看…

这段话说明你根本不了解我所说的的意思。

你用什么办法来调研一个人每个月吃多少粮食?

你如何定义“粮食”?你如何定义“吃”?你用什么办法来调研?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调研方法调查了这个人一个月“吃了多少粮”?

粮食的价格如何定义?在哪个市场上观测?观测哪种粮食?

这一切,你除了先入为主的假设,没有“源于现实”之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16: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05:00的发言:…我从没有否定接受静态分析…

你说了半天,其实你不是“没有否定”,而是你不清楚“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中你又如何定义“流量”与“存量”?

你原先定义的流量及存量,在静态分析中是不存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18: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05:00的发言:…一般均衡?别提了。那么多脑袋不等于那么正确。

提了您也未必懂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2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05:00的发言:…你根本没有理解存量流量这些概念为何会出现。经济学要定义一个变量,必须给出它如何测度,测度方法的差异就是这些不同性质变量的差异,存量流量之称谓不过是这些测度方法的名称而已,你可以用“时点数”替代存量,可以用“时段数”替代流量,可以像我一样用“水表数”来给积累到当前的变量以名称。你认为存量流量概念的区分意义不大,恰恰说明你对经济变量需要测度这个问题认识不足,认为一个变量可以随意假定,想怎么假定就怎么假定,否则测度方法就不可能被忽视。我为何说“流存量”是存量而不是流量?因为它符合存量定义、具有不同于流量的单调性、第二个时点上的数值包含了第一个时点的量(而流量的第二个数据一定不包含第一个数据的量!)…

静态分析中至少不需要这样的概念出现。出不出现,对理论没有太大作用。

非静态理论中,定义存量与流量需要格外小心。不使用这些概念,只要把握各量与时间或时刻的关系就足够了,也没必要非提出这些概念不可。

相对论可是把“以太”抛弃掉了的。既然你愿意提相对论,应该知道相对论中为何无“以太”这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26:00

你既然愿意如此追求实际,你就要相信人永远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吧?

你怎么敢保证(或证明)你(能够)观察到了“每时每刻”(连“每时每刻”都需要先入为主的定义)瞬息万变的信息?即便你知道了这些信息,你敢保证(或证明)你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预见或改变未来吗?

这些除了你先入为主的假设,你有别的理由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3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22:03:00的发言:

你现在还没说明白,运用你的流存量,如何用需求量或生产量这些流量,来调节种植面积这个存量。

你的内在逻辑性就是如许地“一致”吗?你自己理论的内在一致性又如何呢?

先不说种植吧,就假定粮食是从粮店里买来的吧。你每年要吃多少粮食,但是不是一次买回来,你会根据消耗进度或者价位多次购买,并不断调整每次的购买量,但是,最终的总购买量和你的年需求量一定一致(因为你是理性人,不会超量和差量购买)。这种行为方式,我们可以说是根据需求量决定购买量。但是,一个年需求量不一定要通过某几个确定的购买量来实现,是为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再说种植。你一家年吃粮估计为1000kg,春季你种植的面积可以生产500kg,夏粮你按照能生产300kg来确定种植面积假定如愿以偿,秋季你只需要种得可以生产200kg就够了。1000kg是流量,每季生产的产量是存量,到了夏末你看一看总共已经生产了多少(800),这是流存量。就这么回事。

理论上如果把生产看成是连续的,就更容易表达。比如把粮食看作是连续流动的水,是从粮田(水管)流到粮仓(容器)里来的,那么当你需要10kg水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掌握水龙头的状态(种植面积)——存量,水表里的读数可以让你随时知道已经放出的水量——流存量,而你需要达到的目标“10kg水”——流量。你不是任意开启水龙头的(开大了,一下子超过了10kg;开太小了,流速太小),10公斤的需求量可以作为你调节的依据,但是并不会限制你一会开大点一会儿开小点,或者你用杯子接水再倒到大容器里,10kg并不决定你用杯子接几次。

我的理论的内部逻辑一致与否,要靠大家指出,而不是我自己说了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33:00

“可经验性”同样离不开既定的理论假定或设计。

“观测”也相针对某一概念或理论。

你如果真地那么追求“实际”,那你听说过“时间量子”(普朗克时间:最小可能的时间长度)吧?你用什么方法来分割这一时间量子呢?量子论假设这不可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理论设计的观测方式能“观测”到比时间量子更短的时间。那么你的“时刻”又是什么呢?没有先入为主的假设,你何以定义“存量”?

你的理论如果承认有“时刻”这个概念,你又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你如何保证和证明测量的精确性呢?没有先入的假设,你有更好的办法说明“时刻”吗?

“时刻”本身的模糊性已经说明自己不能是存量,因为它是用来说明别的量是存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3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22:14:00的发言:

这段话说明你根本不了解我所说的的意思。

你用什么办法来调研一个人每个月吃多少粮食?

你如何定义“粮食”?你如何定义“吃”?你用什么办法来调研?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调研方法调查了这个人一个月“吃了多少粮”?

粮食的价格如何定义?在哪个市场上观测?观测哪种粮食?

这一切,你除了先入为主的假设,没有“源于现实”之说。

你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定义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意思”,什么是“什么”,什么是“是”,之后才讨论(大概还得先定义什么叫做“讨论”吧?)

你是在讨论问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36: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30:00的发言:…最终的总购买量和你的年需求量一定一致…

插一小句。要是我的话,我直接将“年购买量”定义成“年需求量”,而不再解释什么了。

如果你认真学过经济学,你应该知道want与demand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4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36:00的发言:

你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定义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意思”,什么是“什么”,什么是“是”,之后才讨论(大概还得先定义什么叫做“讨论”吧?)

你是在讨论问题吗?

你看不懂我想说就算了。讨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凡处理统计数据的人,不会想当然地代替或臆猜统计者的定义,而必须问统计者对相关概念的定义。而统计者的定义无非是一组先入为主的假设(离不开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果你与统计者在这些先入为主的假设没有共鸣,你没有理由使用这些数据。

你的这些说法,似乎表明你没操作过统计数据?你看《年鉴》时,不看每个指标如何定义的吗?

为什么统计这些指标,为什么这么统计,难道制定年鉴的人可以脱离相关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4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22:21:00的发言:

非静态理论中,定义存量与流量需要格外小心。不使用这些概念,只要把握各量与时间或时刻的关系就足够了,也没必要非提出这些概念不可。

你就说说那个消失的帖子吧。KT中的T是怎么把握的?是时点还是时段?T和T-1是我所说的不在时间轴上重叠,还是你说的随时可以作为起点?在那些关系式子里,提及存量流量不是从我开始的,是西经自己强调KT是存量,却又用一个时段序数作为下标,是它自己和自己的定义不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4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22:18:00的发言:

提了您也未必懂多少。

无话可说。对你不了解,不敢说你的学术水平如何,但是觉得你的学风不怎么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2:47: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46: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30:00的发言:…再说种植。你一家年吃粮估计为1000kg,春季你种植的面积可以生产500kg,夏粮你按照能生产300kg来确定种植面积假定如愿以偿,秋季你只需要种得可以生产200kg就够了。1000kg是流量,每季生产的产量是存量,到了夏末你看一看总共已经生产了多少(800),这是流存量。就这么回事。

理论上如果把生产看成是连续的,就更容易表达。比如把粮食看作是连续流动的水,是从粮田(水管)流到粮仓(容器)里来的,那么当你需要10kg水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掌握水龙头的状态(种植面积)——存量,水表里的读数可以让你随时知道已经放出的水量——流存量,而你需要达到的目标“10kg水”——流量。你不是任意开启水龙头的(开大了,一下子超过了10kg;开太小了,流速太小),10公斤的需求量可以作为你调节的依据,但是并不会限制你一会开大点一会儿开小点,或者你用杯子接水再倒到大容器里,10kg并不决定你用杯子接几次。

你仔细想想,没有你所谓“流量”与“存量”的界定,大家就不能办到上面这些事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5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22:46:00的发言:

你仔细想想,没有你所谓“流量”与“存量”的界定,大家就不能办到上面这些事了吗?

不用想。这一点我多少赞同,毕竟在没有经济学之前就有经济现象了,这一点可以说明经济学用途不大。

同一一个交换事实,西经说需求量(还不知道是谁对何物的需求量)和价格(还不知道如何定义的糊涂概念)有一一对应关系,而又不肯提供实证,我说无关,而且给出不可能有关的理论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2:54: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45:00的发言:

你就说说那个消失的帖子吧。KT中的T是怎么把握的?是时点还是时段?T和T-1是我所说的不在时间轴上重叠,还是你说的随时可以作为起点?在那些关系式子里,提及存量流量不是从我开始的,是西经自己强调KT是存量,却又用一个时段序数作为下标,是它自己和自己的定义不一致。

好的。我可以承认这是一个符号表达不一致的问题。

改变符号(比如区分大小写)后,或者说明存量与流量下标的不同意义,你还同不同意?这一点要支撑你庞大的批判体系?

你强调存量的时点意义,这一点有意义,我那贴已经强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3:00: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53:00的发言:

不用想。这一点我多少赞同,毕竟在没有经济学之前就有经济现象了,这一点可以说明经济学用途不大。

同一一个交换事实,西经说需求量(还不知道是谁对何物的需求量)和价格(还不知道如何定义的糊涂概念)有一一对应关系,而又不肯提供实证,我说无关,而且给出不可能有关的理论解释。

你肯承认“经济学用途不大”,那你不承认你的“存量与流量”用途不大呢?(“多少同意”与“用途不大”有多少相关性呢)

当然,这一点的确我管不着了。

“我说无关,而且给出不可能有关的理论解释”,你有自己的理论解释,这一点我也的确管不着了。

我关心的是,你的存量与流量到底有没有内在一致性,它们对理论的贡献有多大。你愿意提出你的理论,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只要你不曲解其他经济学就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23:04: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45:00的发言:无话可说。对你不了解,不敢说你的学术水平如何,但是觉得你的学风不怎么样。

你如何看我,是你的事。

当然,狂语与逻辑漏洞并出,您如何看待这种“学风”呢?

古今中外,但凡使出颠覆性语言的“理论”,有多少长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08:04:00

主帖里的新编辑:

这个不能一一对应的现实含义是什么?大家一定知道“不可同日而语”这个成语。存量对比,描述的是同一事件过程;而流量对比描述的是不同的两个事件过程。也就是说,是“不可同时而语”的。例如,地里的“庄稼长势”是一个存量,表示任意时刻庄稼的一个状态;而粮食年产量,是一个流量,表示历经一年庄稼的总收成。如果我们用两个粮食年产量数据比较,这两个数据必定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年份,而如果我们要比较庄稼的长势,这两个长势数据可能来源同一年份当中的任意时刻。因此,在一个事件过程当中,流量没有任何变化,而存量可以任意变化。任何流量的变化都是针对不同事件过程而言的。因此无法一一对应。

流存量和流量的重要质的差别在于,两个流存量比较时,后一个时点上的数据包含前一个数据,比如你8点看水表,读数100,九点15分又看水表,读数120,这个120是包含前面的100的。但是,两个流量之间不具有包含关系。第二天的用水量就是第二天的,不包括第一天。“流存量”虽说是存量但又不能简单并入存量,原因也在于此,即两个存量并不一定是后边包含前边的,没有累积的特征。比如9点半的温度和早上5点的温度,各是各的事,不具有包含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9:33:5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08:0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22:54:00的发言:

好的。我可以承认这是一个符号表达不一致的问题。

改变符号(比如区分大小写)后,或者说明存量与流量下标的不同意义,你还同不同意?这一点要支撑你庞大的批判体系?

你强调存量的时点意义,这一点有意义,我那贴已经强调了。

你最好还是先把它改变到你认为一致,再来维持你所支持的体系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08:1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23:04:00的发言:

你如何看我,是你的事。

当然,狂语与逻辑漏洞并出,您如何看待这种“学风”呢?

古今中外,但凡使出颠覆性语言的“理论”,有多少长久呢?

嘿嘿,可惜狂语和逻辑漏洞百出,都不是学风问题。前者是风格性情问题,学者桀骜不训是常事,张五常都说他狂,但是这和他的理论的正谬没有关系。至于漏洞百出,那是水平问题。面对问题,一味掩盖、回避和反对他人的质疑,这才是学风问题。

你究竟指出了我那点漏洞?你认为流量存量划分不重要,我认为很重要,这就是漏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08:2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23:00:00的发言:

我关心的是,你的存量与流量到底有没有内在一致性,它们对理论的贡献有多大。你愿意提出你的理论,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只要你不曲解其他经济学就可以了。

你光关心不够吧,最好指出哪一点不一致,指出个例子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退一步而言,我的理论有缺陷可以继续完善发展,我的缺陷不足以成为证明西经正确的依据。

我反复要求你给以组价格和需求量的一一对应数据来证明需求定律可以成立,你承认无法给出,却又要咬定需求定律成立。你这是在做学问?

我用流量存量不能一一对应的逻辑理论来说明为何你不能给出这组数据,你不认可。自己不能给出一个“正解”,又拒绝他人“曲解”,为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08:2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23:00:00的发言:

你肯承认“经济学用途不大”,那你不承认你的“存量与流量”用途不大呢?(“多少同意”与“用途不大”有多少相关性呢)

流量存量的概念和逻辑不单单是经济学要遵守,一切科学研究都要遵守。即使是经济学消失了,也无损这个逻辑的学术价值。

我就没有看到“日行程”和“瞬时速度”能一一对应的物理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0:3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8 8:15:00的发言:

嘿嘿,可惜狂语和逻辑漏洞百出,都不是学风问题。前者是风格性情问题,学者桀骜不训是常事,张五常都说他狂,但是这和他的理论的正谬没有关系。至于漏洞百出,那是水平问题。面对问题,一味掩盖、回避和反对他人的质疑,这才是学风问题。

你究竟指出了我那点漏洞?你认为流量存量划分不重要,我认为很重要,这就是漏洞?

这就是你的学风?这番话出自你口,你不自觉幽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0:44: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8 8:24:00的发言:…我反复要求你给以组价格和需求量的一一对应数据来证明需求定律可以成立,你承认无法给出,却又要咬定需求定律成立。你这是在做学问?…

典型的造谣与中伤。

本论坛的所谓许多“学者”,不靠造谣与臆想,是无法进一步讲话的。

我何时何地何篇“咬定需求定律成立”?你们这种人说白了,就是愿意胡推乱想,还侈谈“学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0:46:00

对不起,从现在我要开始为你计次了。

但凡你造谣歪曲一次,我就要计一次。

让大家看看,你这位所谓“学者”的真面目。

胡思乱想,强加于人,这就你们这类人的一贯做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0:5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8 8:15:00的发言:

嘿嘿,可惜狂语和逻辑漏洞百出,都不是学风问题。前者是风格性情问题,学者桀骜不训是常事,张五常都说他狂,但是这和他的理论的正谬没有关系。至于漏洞百出,那是水平问题。面对问题,一味掩盖、回避和反对他人的质疑,这才是学风问题。

你究竟指出了我那点漏洞?你认为流量存量划分不重要,我认为很重要,这就是漏洞?

什么叫“大言不惭”?不过如此吧?——“狂语和逻辑漏洞百出,都不是学风问题”——这就是此位学者的“性情”与“桀骜不训”。“面对问题,一味掩盖、回避和反对他人的质疑”这就是此位学者的学风吧。

本人赞成过张五常的狂妄吗?相反,本人很反感这一点。

为何删去那“以需求量调整播种面积”的高论?

为何不说出“张氏流量”究竟要包括哪些“特殊时间段”?难道让别人一个一个特批?

不经过张氏批准的时间段,是不可叫“流量”的——其实是不可叫“张氏流量”的?

你就继续说吧,你说得越多,大家看你看得越清楚。你的所谓“学者”面纱,就越透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1:0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8 8:24:00的发言:…我反复要求你给以组价格和需求量的一一对应数据来证明需求定律可以成立,你承认无法给出…

你的能力告诉我,你的确看不懂我说的话(当然,不知这是无知还是故意)。

我说的是,没有先入为主的假设,我无法给出“源于实际”的数据——对于任何数据都如此。

我根本不是想用数据来证明“需求定律可以成立”。“源于实际”的含义尚未清晰,何来以数据支持什么?

相反,在我看来,“需求定律”本身还缺乏精确的表述形式(但绝不是你那种意义上的)。——你如果愿意看我以前在各版的贴子的话。

没有先入为主的假设,你就能得到“源于实际”的数据?“源于实际”你还从未给出定义呢?

这一点都看不懂,只局限在你那狭窄的视野里,有什么理论前途呢?信不信由你了,看你在理论之路上能走得多远,看多少人“欣赏”你的理论。

从你各番话来看,你并没有读过更多现代经济学著作——至少没有认真读过。你可能很愿意动脑,不过,奉劝一句:思而不学则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1:09: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8 8:24:00的发言:…你光关心不够吧,最好指出哪一点不一致,指出个例子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指出来,你又认真承认与对待吗?这种话你还愿意不止一次地问出来?

你无非想说“流量”必须定义在“特定的时间段”上,到底你愿意特别批准哪些时间段(请完整而详细),你说过吗?你不说出来,大家怎么知道自己懂不懂你的“张氏存量与流量”呢?

——之所以不说,是因为为了掩盖日后的错误?

其他时间段上的就没有“流量”了,是不是?“流量”的定义要依赖于统计者的数据,那么每位统计者对时间段的规定必经由你批准吗?那你更应该为大家公布一个“张氏流量时间段规定表”啊。否则大家统计不好,就会被你指为“不懂流量”,包括美国财政当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1:18: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8 8:29:00的发言:…我就没有看到“日行程”和“瞬时速度”能一一对应的物理学。

那是你不懂物理学。

天体物理学就要观察或计算某个小行星或某颗慧星最近某段时期的行程(轨迹)——要么观察它们过去一段时间的动向,要么预测它们将来一段时间的动向——每时每刻这“最近一段时间”的行程都可能是不同的。如果你懂物理学,你就知道行星运动的“摄动作用”。天文学家要发现某个小行星或慧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牛顿力学的三体问题,是个混沌过程,你有更好的方法预测未来多少年地球被撞击的可能性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1:2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8 8:24:00的发言:…退一步而言,我的理论有缺陷可以继续完善发展,我的缺陷不足以成为证明西经正确的依据…

仿辞一句,“这句话还像点样子”。

以下纯属个人臆断,西经“正确”这句话不是科学之辞,理论不可能被证明“正确”。

你见过谁说过“西经是正确的”这种表述吗?

西经当然可以批,任何理论都可以批,但不能是滥批,更不是借以喷发嚣张之辞的借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