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什么叫涉众型经济犯罪?——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另外,在证券犯罪、合同诈骗犯罪、假币犯罪、农村经济犯罪活动中,也有类似涉众因素存在。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一、金额巨大,涉及面广。二手法多样,不断翻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群众投资需求,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群众资金,其手法多样,不断翻新。三、虚假许诺,高利回报。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有些回报率甚至高达120%。四、合法掩护,编织光环。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以实际经营活动掩盖其非法行为。
新闻链接
警惕集资、高息吸存等涉众型经济犯罪
很长时间以来,在我们耳边经常会听到“集资、高息吸存”这类词,其实这些具有诱惑性的说法往往是不法分子大肆进行诈骗活动的幌子。如今,这类犯罪已经有一个新名词来表述——涉众型经济犯罪,近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9起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
1、上海“必得利”公司集资诈骗、非法经营案,涉案金额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受骗人数252人。
2、深圳飞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案,涉案金额约2.6亿元人民币。
3、河南安阳“8·12”集资诈骗案,非法集资数额高达8000多万元,受骗群众达2万多人。
4、福建巨额假保单诈骗案,嫌疑人收取19名投保人的800多万元保险金后携款潜逃。
5、西安重阳生物科技公司集资诈骗案,涉案金额1500万元,受骗人数900多人。
6、海南锦绣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案,2866户种植户被骗,涉案金额高达5800多万元。
7、美中融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涉案金额122万元,涉及受害人36名。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至10月,全国公安机关已经破获了经济犯罪案件4万9千起,其中,破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507起,挽回经济损失3.99亿元人民币;破获集资诈骗案件501起,挽回经济损失1.69亿元人民币。
由于目前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公安部表示,公安机关在组织各类专项行动的同时,还将与相关部门建立打击经济犯罪协作机制。对于非法吸存、集资诈骗、传销等多发性案件,将按照“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经营罪”、“合同诈骗罪”等依法进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群众法制意识不强,抱着侥幸心理冒险参与,导致上当受骗。因此,公安机关特别提醒:要警惕不法分子以养殖、造林、返租产权式商铺等名义,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不法分子大肆宣传的“快速致富”、“高回报、零风险”极有可能正是“请君入瓮”的投资陷阱;提醒广大投资者理性理财、远离陷阱。(文/CCTV.com)
贵州一银行职员伙同他人诈骗贷款逾百万元被判刑
新华网贵阳12月19日电(记者何云江)一银行职员利用工作之便,竟伙同他人诈骗贷款逾百万元。贵州遵义市中级法院19日开庭,分别以贷款诈骗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这名银行职员有期徒刑17年,并处罚金10万元;以贷款诈骗罪判处申贷的同案被告人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30万元,赃款继续追缴返还被害单位。
记者暗访:海口“高息贷款”街头揽生意
KK“先生,您需要钱吗?我们可以贷款给你。”近日,一种声称能高息快捷贷款给市民的“地下银行”出现在海口。这是天上掉“馅饼”,还是新型经济诈骗?记者日前扮成贷款人以探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