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点说明
1.小可初来乍到。昨日听朋友告知论坛有“《经济学动态》排名狂跌大快人心”的帖子,昨夜认真拜读了有关跟帖,今日注册,拟发一贴。
2.对于论坛朋友们的发言,不论是批评性意见还是中肯的建议,小可均甚为感激:不论批评意见是否准确,至少都表明朋友们关心中国学术界和经济类杂志,其中或许还掺杂有“恨铁不成钢”、期待进步与完善的良好感情。值此浮躁时代,朋友们的坚守让小可感动。
3.我做过学生、研究人员(投稿者),也做过匿名审稿者、编辑和编辑部统筹工作,虽然工作成绩不突出,谈不上水平和经验,但至少对朋友们关注的问题,或许有不同视角的认识和了解,希望能为论坛朋友们提供少许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4.看了朋友们的留言,感觉愿望是良好的,但对有关问题的了解并不全面。我的下述发言,不在于批评什么或肯定什么,只是提供一些信息,供朋友们更为全面地了解有关问题时参考。由于做学术杂志不久,我的认识或许很不全面和准确,但相信有一定参考意义;有关意见不代表任何单位和机构,只是个人很不成熟的粗浅认识。
5.为少耽误大家的宝贵学习、研究时间,下面仅结合朋友们提及的突出问题,列出几条纲要,不拟展开。
6.一点担心:我的发言或令朋友们群起攻之,但请诸位相信,我的愿望是良好的:为朋友们全面准确了解有关问题提供信息,为中国学术界的进步尽微薄之力。故而,主要基于感情写成此帖,从职业的角度甚至是犯忌的。
二、朋友们关心的排名、关系稿和收费等问题
由于回到国内学术界不久,我对于国内学术界的新变化,了解得并不准确。朋友们提及的方面,我了解得并不多,不好做出明确的回复。不过,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所了解、但论坛朋友没有提及的方面,我愿赘述或猜测一二。
1.任何杂志都有收入和支出问题,都要考虑生存问题。过去,收入主要靠杂志发行。尤其是一些有影响的杂志,正常的订阅收入,好像足够审稿、印刷、稿酬等支出需要。后来,随着数据库和电子版的兴起,加上杂志的增多和竞争的增强,绝大多数杂志的发行数量好像都有了触目惊心的下降(数量级从万、几十万到千)。不少杂志,在经营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当然,纯属小可猜测(我们过去都会订阅几份本专业杂志,朋友们现在订的可能不多吧,大家可以自查验证一下;毕竟,现在是网络世界)。
2.任何杂志,都希望刊发好文章,以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刊物影响。在经营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有的杂志生在富贵家庭,爹好妈好,多大的窟窿都有校方或主管机构填补;但也有一些杂志,缺乏类似支持,只能在文章质量和生存之间痛苦地徘徊。当然,这也纯属小可猜测。
3.每家杂志的体制、历史不同、制度不同、娘家情况不同,经营方面的情况我不太了解,故各家如何“徘徊”,我无从猜测。
4.好像是主要基于发行数量的考虑,为了不影响发行数量(重要收入来源),《经济学动态》杂志一直没有上网,去年底才加入“知网”。这次CSSCI排名,好像同前几年的引用率有关,估计该杂志没入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他因素,或许还应该调查研究。
5.不少朋友觉得,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动态不能相提并论,但觉得它们都有些大腕脾气,如稿件“石沉大海”等。解释一二:(1)国有单位,编制很少,可能出乎大家想象;聘用临时人员,需自掏腰包,不一定掏得起。如经济学动态,只聘用了一个临时人员,排版、校对、发行、印刷、办公、寄杂志寄稿酬、来稿登记、投稿人电话查询等,全由他一个人做;有论坛朋友提及“电话没人接”等,不了解的朋友觉得装牛,其实可能是在忙其它的事情、顾不上(曾因电话问题批评过他,他委屈得直哭)。(2)作者是杂志质量的生命、订户是杂志经营的核心。前几年,经济研究下血本(人力物力财力)搞网站,去年好像终于开通了;目前,经济学动态正调动资源进行网站建设(因人手限制,只能抽时间分头做),力争包括稿件查询等功能在内的网站,于今年之内运行或试运行,努力做到来稿必回、状态可查。
6.经济学讲求市场,顾客是上帝。每个月,大量精力是来稿淘金:(1)从学术讲,没有大的纰漏;(2)现实方面,研究主题对中国社会经济是重要的、对学术界有启发;(3)订户花钱买杂志,任何文章,至少应有10%的订户有兴趣。不是每篇文章都能满足这些要求,不求尽善尽美,难以做到篇篇精品,但底线是:对于订户和读者群来说,每个人至少在每期能找到三两篇有启发或参考意义的文章;或者说,订户的成本收益是说的过去的。故而,“来稿淘金”,每期结合经济热点向有关专家约几篇“打头文章”,是编辑统筹工作的重点难点,我不确定有关稿件是否属于朋友们提及的“关系稿”。至于朋友们说的其他情况,有待调查研究。
7.代小结:一点意见。任何时代都有它的问题、任何国家都有它的问题,唯如此才可不断进步。中国处于大变革时代,我们学者是幸运的(有话要说,且有利于家国),也是不幸的(大变革时代的“试错”,必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衷心希望大家能以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来推动时代进步和学科发展。我一直坚信,任何社会都没有绝对的公平,任何社会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对于杂志来说,任何杂志都希望刊载高质量文章。并且,绝大多数杂志还是识货的,好的文章被埋没的可能性有、但概率不是很大。比如经济学动态,所有来稿,头筛一遍,分给各位编辑再筛一遍,定期处理旧稿时还会终筛多遍。朋友们的批评,我们是欢迎的;若确有不足,我们是会认真改进的;同时,我们更希望,各位朋友能把高质量的文章投给我们,以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查询”和“全面匿名审稿”是经济学动态的首要工作,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可谓出血,希望不用太久就可以辅诸实施。
三、关于模型、实证等问题
经济学动态不排斥任何形式的文章。时间关系,举例说明。模型、计量等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譬如汽车,很多时候好于步行。譬如朋友们开车去拉萨,我们希望听到的是沿途见闻和人文反思,而不是车子一路上如何加油、刹车、抬离合。我们欢迎实证文章,但不喜欢八股;我们重视逻辑,但不喜欢自我陶醉于逻辑而不顾现实世界。理论模型和实证方面的文章,至少我会认真学习拜读甚至推导一遍,但失望之时居多。待续
加微信,拉你入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