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的发展如同一个人的健康,治理社会如同调理身体,正常情况和理想的状态即健康状态下,人们是吃饭而不是是吃药的,道义之于社会的治理是药而不是饭。
所谓道义,百度百科里这么解释:道义责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采取有效行动之前,把对他人以至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宁愿自己吃亏受苦,也不损害他人殃及无辜。为了长治久安,中国人历来就很重视道义的教化。在中国文化里道义有“仁”“义”“气节”“天理”“良知”等含义。孔子主张:杀身成仁,孟子举张:舍生取义。董仲舒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范正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代人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大概就是我们常常理解的道义吧。中国历史上对有道义的人从前被冠以为贤人、君子、大丈夫、英雄、圣人等名号。
那么,为什么道义是药不是饭呢?我认为,就因为正义或公正,或者合起来说是“公义”!
你个人可以自愿选择道义,但别人不能要求你道义;你可以做道义的榜样,但你不能强迫别人道义;老百姓可以自主自愿地选择道义,但ZF不能强迫或变相强迫老百姓道义,更不能愚弄别人去道义!
想想岳飞 想想文天祥,想想于谦,想想袁崇焕,想想谭嗣同,想想雷锋,想想这些人的牺牲和无私贡献!我要问,我们凭什么要牺牲他们来成全我们大家的利益呢?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固然不对,但为了多数人的利益或者要求或者鼓励少数人当英雄、当圣人乃至当烈士,就正确么?即使为了全天下人的利益而牺牲我一个人,即使我自愿,但对我来说也还是不公义的!凭什么我为人人,人人就该欺负我呢?!
公义的社会应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平等主体进行公平交易的社会。第一,交易可以发生在市场里,也发生在官场上,更发生在家庭里;交易的对象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信息,更可以是情感和精神,当然,也可以是三者的混合。第二,公平就是AA制,就是等价交换---当然,此等价是指效用等价、感觉等价。市场经济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交易的等价性变得容易计量,让不公平交易的霉菌暴露在阳光之下被杀死从而不让社会生病!第三,平等是指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人人平等。
当社会处在低生产力水平的时候,确实需要道义来化解各种天灾人祸之类的危机,但平常时候还是要遵循公义的---道义是危急时刻的保险闸、而公义是正常情况下的动力机;即使在原始社会,道义也不能取代公义,道义的进化方向就是公义!当然,即使文明进化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今天,社会也会生病的---社会危机还是会发生的,因此,道义的药不能不吃、但不能多吃更不不能乱吃!越原始的社会越道义,越文明的社会越公义。
那么,如果处处AA制,那些老幼病残难以自理自立的人是否就该倒大霉呢?不是,公义不牺牲人情。公义会创造出家庭、友谊、信贷、保险、社会救济等等制度来抹平生命周期的波折起伏从而实现风险规避与自力更生的协调统一。在文明社会,道义的最后阵地是对一生下来就白痴的人进行无私的抚养!但公义的自发创造力将会让需要道义的空间日渐缩小乃至无限的趋近于零!
我们目前最需要的道义就是为公义而奋斗的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