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3068 发表于 2012-2-19 20:26 
这里暂时假定需求比例量不变(不要引入过多的变量),譬如是1万元。它先由市场预测定,后由销售额确认。 ...
呵呵!
你的那种理解方式,和马克思的完全不同。我以上的解释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马克思的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即是从事实的运动中抽象。所以,商品价值以及刚才的那些所谓比例,都不是你可以主观的进行随意假设的。假设要有现实做为基础,因此,假定需求比例量不变,这是种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式。现实中比例量是后来才大致得出的,而且是大多数企业在生产过多,造成损失以后才通过经验确定的。而且这个经过经验确定的东西其实是不能十分精确的,而只是一个大概的数目。
你的想法太惬意了,先由市场预测定,后由销售额定,呵呵!这个先和后在现实中不可能的。
我已经在上贴里给你说了,马克思的这个说法,和前面单独讲商品价值的时候有一点不同,但是基础还是在前面。因为作为单个竞争者,是不知道他的商品的社会总量是多少的,他只能根据当时的商品的市场价格和相对稳定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而在一定的时期内,这种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商品价格还是相当的稳定,虽然这期间有可能这种商品生产得过多了。但是平均利润的形成也是由不同的不同构成的资本的产品的互相竞争形成的。
所以说这是个相互的过程。暂时的相对平衡和绝对的不平衡。
因此,你需要理解的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里的相关内容和论述。因为你这里的假设把由单个竞争者的造成的整个社会的由这种互相竞争形成的相对比例绝对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