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酝酿调整银行分类 差异化监管或先行推出
就在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着手开始“形似”向“神似”转变的改革时,监管机构也在酝酿着对中国银行[3.06 -0.33% 股吧 研报]业布局的重新调整。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银监会正着手研究将银行的分类进一步细化。据透露,正在研究之中的重新分类方法,有望打破过去银行业按照“国有”、“股份”的“出身”来划分,而是以风险、资本以及其他要素作为标准进行全新分类。正在酝酿之中的分类方式,将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最终达到更加符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多层次金融体系的要求,有利于满足社会各层面对于金融服务需求的目标。而在银行分类完成前,银监会将率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执行差异化的监管标准。
“出身”有望不再是分类依据
事实上,银监会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分类的探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调整的标准也参考了资本和风险。2007年,交通银行[5.03 -0.40% 股吧 研报]成为首家转入国有商业银行队列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从金融风险监管的角度出发,资产超过1万亿元的银行,银监会就将视为大型银行进行监管。
建立多层次体系的解决之道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具体到银行系统,就意味着要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业金融体系。
差异化监管指标将先行推出
在银行再分类落实前,银监会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差异化监管措施则有望率先执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年初的监管工作会上表示,要抓紧研究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差异化监管制度,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今后的资本要求将出现差异。
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借鉴国际新监管标准,紧密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健全完善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抓紧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系统重要性评估与监管等一揽子监管标准,并在深入细致做好测算、评估和沟通工作基础上适时发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