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实体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物流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钟岚表示,安徽正加快建设链接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物流枢纽集群,进一步将区位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开放优势、经济优势。芜湖作为重要枢纽城市,这些年物流和枢纽经济发展迅速。
芜湖市市长徐志表示,将推动枢纽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枢纽”建设, 力发展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中高端业态,不断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自己的步伐”
成绩令人鼓舞,但问题和不足仍值得深思。
在这次会议上,多位嘉宾指出,安徽的物流业还存在“大而不强”现象,由大到强仍有不少路要走。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以问题导向看待安徽物流业发展,他认为,当前,安徽物流业发展效率仍待提高,物流理念还相对落后于先发地区,在绿色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力。“要利用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谋划布局未来三年到五年物流产业发展,全力改进弱项、补齐短板。”尹同跃表示,奇瑞专门成立了物流研究院和物流公司,提出了AI for logistics(AI物流)理念,希望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实现物流的提质增效。
中美物流联合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中粮科工商管中心副总经理白光利认为,安徽在物流领域还没有走出“自己的步伐”,很多都是根据上海、江苏的“步伐”来走,应当形成自己的特点。“在物流的跨境发展上,浙江有义乌,河南有‘中大门’;在物流龙头企业上,鄂州有顺丰,嘉兴有圆通,南通有京东。安徽应牵手大型物流企业,形成跨境外循环的大通道。同时,灵活用好产业资本,培育打造属于自己的龙头企业。”
“安徽省物流枢纽、物流基地众多,但存在散而不强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各地自行发展,没有统一联动,没有打造统一的服务品牌。要想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统一品牌,形成信息联动、标准化、连锁化的模式。”白光利表示。
建设枢纽经济区
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贺登才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了他对“十五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考。
贺登才认为,“十五五”时期,是物流强国建设的关键期,是物流提质降本增效的攻坚期、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的决胜期。“当前,物流的需求仍然不足,供给过剩仍是突出问题。”贺登才还提出了“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他认为,要紧扣“调结构、促改革、优环境”这九个字,做大做优经济总量、做小做精物流成本,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
大家都在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那么它和发展枢纽经济有什么关系呢?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室主任陆成云认为,发展枢纽经济,是以供应链服务优化为核心抓手,创造价值、优化实体供应链结构,实现降成本水平;是以供需双侧融合,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降成本的抓手,是物流运行体系实质性优化的底层逻辑。
会场内,嘉宾观点激荡智慧火花,合作协议接连签署;会场外,公路车水马龙,河流船舶如织。
“十五五”的美好蓝图徐徐展开。安徽,如何乘着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东风,从“过路通道”变成“价值枢纽”?
钟岚表示,下一步,将促进物流和产业深度融合,聚焦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全球布局需要,强化物流枢纽与产业集群的空间衔接、功能融合,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和组网能力,谋划建设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