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2-19 13:49:53
乘法 发表于 2012-2-19 13:42
量,不是指具体数值。是可连续变化的量。
1、你的式子不能计算,你承认吧?
2、价值=n项相乘,并不能说明价值的量,而只说明价值有n项必要条件,是吧?
还有什么我没理解的呢?请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3:54:10
没看出比生产函数有什么优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3:56:57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2-2-19 13:54
没看出比生产函数有什么优势
只是提供一个思路,没想超越生产函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3:58:24
pengleigz 发表于 2012-2-19 13:49
1、你的式子不能计算,你承认吧?
2、价值=n项相乘,并不能说明价值的量,而只说明价值有n项必要条件,是 ...
1、再制定出单位,就可计算了。

2、按照你的思路,可以细分下去。《分工合作》一章,符合你的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5:15:17
分析家 发表于 2012-2-19 12:18
理念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创立的,但不等于它可以直接套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它向我们提供一种方法,若我 ...
问题是方法不好使,连作者本人都实际操作不了,我等还不早把车开沟里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5:23:03
乘法 发表于 2012-2-18 20:49
在书的前言,我表示了:应用部分,都是原则性的,不要深究。
1.这就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了。
2.没具体的证明,怎么能确定“原则”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6:16:04
乘法是谁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6:43:48
现代经济学中的价值论就是均衡价格理论,折衷了古典劳动价值论和新古典效用价值论,虽然这种价值论仍然不完善,但相对而言体现理理论的进步。你如果要提出新的价值论,或者对古典价值论提出新的解释,必须考虑均衡价格论。价值论也好、价格论也好,都是用来解释现实的工具,不存在对错,只有好用还是不好用的差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7:33:57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2-2-19 15:15
问题是方法不好使,连作者本人都实际操作不了,我等还不早把车开沟里去了。
呵呵。不是方法不好使,是我对你的领域不精,所以实际操作困难,只能给出原则性表达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7:36:37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2-2-19 15:23
1.这就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了。
2.没具体的证明,怎么能确定“原则”是正确的?
1、我只提出思路,因为我不可能每个领域都精通。细节问题,感兴趣的人会去做的。
2、我所做的东西都是开放性的。他人均可扩充。
3、具体证明,可以不由我来做。我做过的最成功的一个是知识增长规律的模型,完全从理论上推演出经验公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7:41:16
tx_han 发表于 2012-2-19 16:43
现代经济学中的价值论就是均衡价格理论,折衷了古典劳动价值论和新古典效用价值论,虽然这种价值论仍然不完 ...
虽然他们对立,但是他们都对。所以我才整合它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7:44:54
价值=价格×物量,是不是该考虑以下基本公式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18:05:30
shenme qingkua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20:37: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21:00:36
sunpj031 发表于 2012-2-19 20:37
第一个公式就不成立!价值是一个社会属性,因人而异,同一产品因人而有不同的价值,产量只是一个简单的数量 ...
请讨论大的原则,不要在细节上深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21:04:25
有一定条件的吧!你这规模效应不变的!怎么可能?生活中一般肯定边际效益递减啊!有可能1个劳动者用200把锄头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21:43:10
乘法 发表于 2012-2-19 08:01
这里,功是指做功,而不是功用(功能)。
很想读读你的这篇文章。
需要和价值与边际效用以及功用(能)的关系

首先,试问什么是需要和价值?对于这2个问题不知难倒古今多少专家学者,然而至今未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或说明这个概念,本人也写过几篇文章,但总觉得不够通俗,现为了把这个这个概念变得够通俗易懂,在这里,将用比喻、类比的手法来论述,并顺便介绍一下与边际效用以及功用(能)的关系。

在进论证之前先问各位看官几个问题进而了解一下“需要”的概念:1、假设某科学专家小组,要做一个实验,把一个人裸着全身关在一个恒温的房间中,这个房间是作为实验用的,房里设有(有温度双向调节功能)中央空调,室内温度可以让专家随意控制,但控制的开关设在室外,只有专家可以掌握。现专家通过各种先进科学仪器检测以及询问他的心理感觉、反复测试、比较多数次之后,最后统计得出比较符合他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为30摄氏度,并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下面,假如不考虑其它原因或条件不变能的情况下,把这种符合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跟自己的最佳生理状态同等看待);设为标准状态!

而后专家又在30摄氏度的起点通过控制释放热气升高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达到他的身体不适为止,或继续加温,超过他个人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又通过各种先进科学仪器检测以及询问他的心理感觉、反复测试、比较多数次之后,最后统计得出他再升温可能受伤害的环境温度(假设)为80摄氏度;并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最多能承受的再升高就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

最后专家又在30摄氏度的起点通过控制释放冷气降低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达到他的身体不适为止,或继续降温,超过他个人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又通过各种先进科学仪器检测以及询问他的心理感觉、反复测试、比较多数次之后,最后统计得出他再降温可能受伤害的环境温度(假设)为零下20摄氏度;并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最多能承受的再降低就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

又如果这个人就是您!假如您在下面的实验过程中随时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室内环境温度,那么在面对下面的情况时,您如何做?我来提几个问题:

(1)首无,假如您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室内环境温度,看到水银所达的刻度上刚好升向高于30—80摄氏度范围内,因为这种环境温度高于您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从而使自己身体产生不舒适的不平衡状态。而这种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所产生不舒适的不平衡状态的正是环境温度-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温度热能差,在30摄氏度向80摄氏度上升的过程时,由于环境室温越来越高,温度热能差也就越来越大,而生理上的不舒适感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您总是随时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到室内环境温度,知道温度计观察到室内环境温度离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越来越高,由于您知道室内温度控制的开关设在室外,只有专家可以掌握,心理状态可能会程显出焦急、心慌等紧张状态,人体整体结构状态开始混乱无序或熵递增,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室温降低或使自己体温降低,长久下去将可能引起自身受热过头引起伤害,这时您为了不想受到这种身体不平衡状态或室温超过自己的最多能承受的再升高就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所以,便产生了为维持自己的最温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的需要和动机,当这种需要和动机达到一定的阀值时,就会推动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和反馈过程控制行为:可能用减少运动消耗自身热能使自己的身体降热,可能是您通过信息传递给专家,让他降低温度,当然,也不排除您当时因为情绪过度激动把室内的中央空调毁坏,不过以上的行为不过是达到需要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真正应该去满足的需要目的是:使房间启动该中央空调的冷气装置,以释放冷气使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都维持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范围内,避免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而要达到这种需要目的的量,也是消涂您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度热能差所要的冷气能量(或负熵流量)。 而这种需要便是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热能差造成的产生不平衡状态。

(2) 假如您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室内环境温度,看到水银所达的刻度上刚好升向低于30——零下20摄氏度范围内,因为这种环境温度低于您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从而使自己身体产生不舒适的不平衡状态。而这种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所产生不舒适的不平衡状态的正是环境温度-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温度冷能差,在30摄氏度向零下20摄氏度下降的过程时,由于环境室温越来越低,温度冷能差也就越来越大,而生理上的不舒适感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您总是随时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到室内环境温度,知道温度计观察到室内环境温度离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越来越低,由于您知道室内温度控制的开关设在室外,只有专家可以掌握,心理状态可能会程显出焦急、心慌等紧张状态,人体整体结构状态开始混乱无序或熵递增,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室温降低或使自己体温升高,长久下去将可能引起自身受冻过头引起伤害,这时您为了不想受到这种身体不平衡状态或室温低过自己的最多能承受的再降低就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所以,便产生了为维持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的需要和动机,当这种需要和动机达到一定的阀值时,就会推动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和反馈过程控制行为:可能用减少运动消耗自身热能使自己的身体升温,可能是您通过信息传递给专家,让他升高温度,当然,同样也不排除您当时因为情绪过度激动把室内的中央空调毁坏,不过以上的行为不过是达到需要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真正应该去满足的需要目的是:使房间启动该中央空调的热气装置,以释放热气使室内的温度与受冻的体温温度都维持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范围内,避免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而要达到这种需要目的的量,也是消涂您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冷能差所要的热气能量(或负熵流量)。 同意这种说法吗?

我们由此可见,首无,人(系统)自身的标准与环境的差距是不平衡状态的根源,而维持这种系统自身标准与环境的平衡状态(确定性)或消除系统自身与环境的不平衡状态(不确定性)的愿望和企图便称之为系统的需求(需要),为满足这种需要的实际的量便是需求(需要)量。在(1)例子中是指冷能,在(2)例子中却是指热能了,可见物品(系统)对主体的有用性或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性,是它(他)对主体是否有价值的根据!

当然,通过上面这2个例子,我是以“您”为参照主体论述人体系统处在高于或低于自身体温的两种相反环境中,自身标准与环境如何产生不平衡状态的根源以及维持这种系统自身标准与环境的平衡状态(确定性)或消除系统自标准与环境的不平衡状态(不确定性)的方法。实际上需要的主系统不仅仅是指人,它(他)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集团、也可以是社会系统······;等等。同样道理,在这里我又以个人为例子,把他看作一个开放系统,运用系统的相似性、同态原理来类比、泛指、所有存在系统。以便为大家提供一个视角窗口,以使根据我上面的论述举一反多!根据这个原理,个人参与的组织、集团、社会系统······等等更高层次的环境系统的需要标准或目标实现的一致或统一,也是个人-自我需要目标实现的扩充或作为“大我”需要的表现。那么,这跟广义价值又有何关系呢?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价值的概念:我的答案:广义的价值是:参照主体获得的环境的有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程度或参照客体作用于主体的有用物质、能量和信息(广义负熵流)。如上面的例子中您为了维持身体的最舒适环境温度,是防止身体不平衡状态(不确定性)的发生,避免不平衡状态(不确定性)引起的健康损害,产生了在第1例子中降温(输入冷能)和第2例子中的升温(输入热能)来达到调节到身份所能适应的最佳状态。这两种冷热不同的能都是环境系统输入的功用价值。而您身体体温在环境系统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功用下引起的符合环境优化效应或需要的满足程度就是效用价值。在这里以衡量功用价值为例:以“您”为参照主体论述人体系统处在高于或低于自身体温的两种相反环境中,当您处在第(1)例子中,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向80摄氏度上升的过程时,为避免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您会使房间启动该中央空调的冷气装置,以释放冷气使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都维持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范围内,并最终傍得以实观。那么,中央空调的冷气装置,以释放的冷气对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产生的功用就是中央空调的功用价值;而当您处在第(2)例子中,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向零下20摄氏度下降的过程时,为避免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您会使房间启动该中央空调的冷气装置,以释放热气使室内的温度与受冻的体温温度都维持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范围内,并最终傍得以实观那么,中央空调的热气装置,以释放的暖气对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产生的功用也是中央空调的功用价值,这是从释放的热气使室内的温度客观的观察。但从的您的边际效用出发,在第(1)例子中,并不是使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降得越冷越好,只有在从80摄氏度向30摄氏度下降时边际效用才可能递增,达到30摄氏度再下降就边际效用递减了;在第(2)例子中则相反。

如果还看不明,我再通俗点:有两类系统包括(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A和B相互联系(A为参照主体系统),A方对于B方的输入、做有用功(负熵流)所引起A自身需要的满足(系统的结构优化效应)程度 为B对A的效用价值,;而A方向B方的输出、做有用功【(火用)的付出】引起B方需要的满足(系统的结构优化效应)程度为A对B功用、功能价值。反之对于B方来说也一样,看我们的立足点(参照主体系统)是A还是B而言。以上便是我的价值相对论。

由此可见,价值环境系统是相对于参照主体系统需要而言的功用(或效用)性。对某物的需要是某物价值的根源!而某物与主体的价值则是满足或被满足的价值关系!系统的不平衡状态(需要)有多大,其间所隐含的价值可能有多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者专栏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7179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21:53:24
乘法 发表于 2012-2-19 08:01
这里,功是指做功,而不是功用(功能)。
很想读读你的这篇文章。
我应用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热力学的观点,以行为实验的方式描述人的需要和价值与边际效用以及功用(能)的关系,下面是链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者专栏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7179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22:00:31
林汉扬 发表于 2012-2-19 21:53
我应用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热力学的观点,以行为实验的方式描述人的需要和价值与边际效用以及功用(能 ...
收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22:28:31
jackychen007 发表于 2012-2-19 21:04
有一定条件的吧!你这规模效应不变的!怎么可能?生活中一般肯定边际效益递减啊!有可能1个劳动者用200把锄 ...
边际效应问题,见第一章第九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22:38:25
乘法 发表于 2012-2-19 22:00
收藏了
我现在的所有经济学的数学逻辑和公式都是在这种萌芽上发展起来的,先生如果研究深入到一定层次,自然与我殊途同归,祝你早登大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0 11:08:09
林汉扬 发表于 2012-2-19 22:38
我现在的所有经济学的数学逻辑和公式都是在这种萌芽上发展起来的,先生如果研究深入到一定层次,自然与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0 11:31:03
"一件产品所蕴含的价值量是一定的“,符合我说过的同一原则,即同一财富所含的价值量相同,价值理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展。
至于说到这个公式,由于概念不清晰,有牵强附会之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0 11:48:11
很难理解楼主用物理学类比得出的经济学原理。楼主是否能以生产钢铁为例,用你的
 
  价值=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者*劳动速度*时间

的价值公式,来计算一下武汉钢铁公司和宝山钢铁公司各生产1吨钢铁的价值。并且说明两者之间在量上是怎样达到一致的?计算的数字可以由楼主任意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0 12:21: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0 12:30:23
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2-2-20 11:48
很难理解楼主用物理学类比得出的经济学原理。楼主是否能以生产钢铁为例,用你的
 
  价值=劳动对象*劳 ...
这是价值的计算式,而不是价值的定义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0 12:56:40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2-20 12:21
武钢                         宝钢
劳动对象           10000吨铁矿石 ...
哈哈!贝克君代答得不怎么样。没有说明两钢铁企业生产的同样的单位重量的钢铁其价值为什么会不相同?显然这违背了商品价值的无差别规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0 12:58:41
乘法 发表于 2012-2-20 12:30
这是价值的计算式,而不是价值的定义式。
就是请你通过计算给出一个例解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0 13:02:45
tsp8001 发表于 2012-2-20 11:31
"一件产品所蕴含的价值量是一定的“,符合我说过的同一原则,即同一财富所含的价值量相同,价值理论也只有在 ...
因为是采用的类比方法,肯定会存在牵强。就是你认可不认可这个类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0 13:06:59
tsp8001 发表于 2012-2-20 11:31
"一件产品所蕴含的价值量是一定的“,符合我说过的同一原则,即同一财富所含的价值量相同,价值理论也只有在 ...
很赞同“同一财富所含的价值量相同,价值理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展。”

算式中的概念都是常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