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私”的任正非》中说:任正非的成功得益于他对员工的尊重!任正非感慨:“我的不自私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之所以这么成功,与我的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不可否认,任正非在股权问题上的不贪婪确实是为很多企业创始人树立了一个道德上的标杆,全员持股,普惠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员工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但仅凭这一点就说任正非在实践中恪守了爱的次第,对亲人、对员工、对客户有大爱未免让人感觉有些牵强。
对父母:孝顺?
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真诚表达了自己因为忙于工作而不能对父母尽孝的遗憾,“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我们毫不怀疑作为人子的任正非对于父母和家人的大爱,但如果每个了不起的人都是摆出一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架势来为自己开脱那就不是一种让人赞许的做法了,华为的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个不假,但华为毕竟只是一家十多万人的企业,如果管理一家企业就需要完全牺牲掉自己的家庭生活,那我们实在不敢想象那些管理一个省、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们是不是就只能生活在真空中,不可以有任何家庭生活的牵绊?已经高高在上的任总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由公司来帮忙处理一些家事,但那么多长驻海外、异地工作或是经常需要加班加点的员工们呢?他们为人子女,有些已为人父母,肩负着家庭的重担,是家人在急难时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但有多少员工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不能床前尽孝,在小朋友最需要关爱的时候不能陪伴成长,又有多少夫妻长期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我们不知道“任正非在后来对员工的评判标准中,孝顺放在首位”到底指的是什么,但孝顺绝不仅仅是要给父母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更是要花时间和精力来承担家庭的责任,而不是总要求家人为自己默默奉献。任正非的“没能好好照顾父母”的遗憾真的希望不要在华为员工们的身上继续下去了。
对员工:奋斗者协议?
华为早期的开创者们凭着一股奋斗者的激情,主动放弃休假、加班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成就了今天的华为。本来这种“奋斗者精神”作为华为一笔重要精神财富让员工主动传承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把这么一种自觉自愿的高尚行为以协议的方式让员工接受就有点偏离他原有的精神实质了。
任正非或许觉得“华为员工怎么能不是奋斗者?”,因为在他看来每个进华为的人都应该跟他一样,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放弃休息甚至是身体健康。但一个成熟的企业应该有包容各种类型员工的勇气和魄力,选择做“奋斗者”或是“普通劳动者”,且不受任何胁迫,是员工的基本权利。没有了对员工基本权利的尊重又怎么能让人觉得他对员工有大爱呢?
而华为内部近乎严苛的管理规定,如吃饭早了1秒钟就要降薪100,触碰信息安全高压线就要降薪500/1000,更是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它对员工的任何信任和尊重。
对友商:黑寡妇?
以前华为跟别的公司合作,一两年后,华为就把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后来任总说“我们已经够强大了,内心要开放一些,谦虚一点,看问题再深刻一些。不能小肚鸡肠,否则就是楚霸王了。我们一定要寻找更好的合作模式,实现共赢”。但在业界我们至今也看不到有多少华为与合作伙伴共赢的案例。
对于竞争对手华为更是屡屡用自杀式报价来挤占市场份额,这样做的结果虽然迅速打击了对手,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但合理利润的消失已经严重恶化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一方面它让行业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另一方面待遇的止步不前让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失到其它高利润的行业。而大量友商更是因为难以立刻消减高昂的人力成本而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对华为自身来说利润的降低则意味着更多的超时劳动和更严苛的管理规定。
朗讯、北电、摩托这些曾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巨人都一个一个倒下去了,华为在行业的凄风冷雨中是应该暗自得意呢?还是应该积极反思为什么他的崛起总是以更多的人被迫离开这一行业为代价,而不是真正带领行业进入一片新的蓝海呢?
任正非说他是不小心就让精英们抬到了峨眉山顶,而我们除了看到峨眉山顶那个体面的小老头之外,我们更看到了他脚下踩着的累累“白骨“,有亲人的,员工的,友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