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2-5-4 10:32:04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09:34
你自己想不清楚而已,
1、 ZF是不是印了钞票?说借你不承认,说课税你也不承认,那不印还能怎么来?
2、 ...
对132楼的回复
上一个帖子说了,课税是无效的。那么,ZF是否有借贷。我强调没有。若借,则要还,数学上与课税一致,它们都不是币损。而经济需要的是一定量的币损。
那么,ZF是否印钞票?钞票是根据社会商品量决定的,ZF不应该擅自决定印与不印。本文认为不必印。以2008年为例。当时肯定印钞票了,所以后来通膨。本文建议,当时提高准备金,将收上来的货币以新投方式投放,估计有1-2万亿,足够了。那么,社会货币总量不变,商品量不变,但购买力增加。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之:解决问题需要满足基本条件
1.实现一定量的币损,匹配社会的币利+币存
2.该笔货币投放不可以让人不劳而获
3.买卖比应控制在合理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0:48:01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0:24
你说来说去,税务就不是造成买卖差的真正原因。

真正原因在于:“而企业如果产出不能大于支出,则来年 ...
利润是针对“投资”来比较计算的。我提出的是“币利”,相对于支出来计算。如果企业投资有利润,但企业自身花费过多,以至于没有币利,那企业才不可能扩大再生产。这个逻辑有问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0:57:34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0:44
得到树的好处的人,是不是不劳而获呢?
凭空非要收入大于支出的资本家,是不是不劳而获呢?
我们就着逻辑来展开辩论吧!
你的原话:“得到树的好处的人,是不是不劳而获呢?
凭空非要收入大于支出的资本家,是不是不劳而获呢?”

答:种树者得到这个好处,为劳有所获;不种树而获得好处,为不劳而获。
      资本家是劳动者,他要承担风险,也要付出脑力,精心组织社会生产。……这种定性属于政治,我不想多说。而企业必须有币利,无论东西方国家都不可避免。

既然你承认买卖差存在,那是否认为买卖差会导致问题呢?比如债务问题、经济兴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1:08:48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0:53
你的意思是:利润减去消费的部分之后,就叫做币利。

说来说去不还是先要有利润,才有可能扩大再生产吗 ...
列数字来将问题吧,不要只限于含糊的文字。
企业a,投资100万元,雇人挖煤,产出200万元的煤,因此利润将是100万元。a自己花费50万元,包括纳税、慈善、旅游、吃饭等。来年扩大再生产用150万元投资,产出……,反复按比例扩大进行。
如论币利,第一年支出为150万元,产出200万元。第一年则只有币利50万元。如果老板想多花费,比如想买豪车100万,那会计一定会阻止的。因为入不敷出。来年也别想扩大再生产。

从此逻辑来论,同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1:34:00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1:29
你承认有人不劳而获就行了。

买卖差存在,会导致问题,但这
新投是避免不劳而获,而不是让人不劳而获。
你的“你承认有人不劳而获就行了”是指我那句话?

买卖差是客观存在,需要纠正。而不是说买卖差合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1:36:42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1:31
不同意。

会计也阻止不了老板,老板会把煤矿乱开采一气,糟踏完了,挣了钱了,拍屁股移民走人。
个别老板会。不过这样的企业因老板走人就自动消失了。我们讨论全社会,总要讨论那些可持续存在和发展的企业。

你的数学逻辑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6:34:03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6:24
“不种树而获得好处,为不劳而获。”

树是全体民众得利的事情,你不会说要发动全体人民来种树吧。
我建议的是让失业者通过种树来获得报酬,所以是劳有所获。我的建议中没有不劳而获的人。
你怎么理解成我同意让人不劳而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6:39:46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6:32
经济学不是数学。
数学只能让你发现表面现象而已,却不会告诉你是非曲直。
我纳闷,马克思说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都是用数学来证明,而且你肯定是经过数学验证而信服。怎么我这里提出客观实在的数学,你却视而不见?辩称经济学不需计算,计算出来的是表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7:30:52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7:10
你貌似解决了失业者的不劳而获的问题,但种出来的树白白给了谁?

我干脆麻烦一点,把你的办法理顺一点 ...
你的数学逻辑真的有问题。
你的第一条,没错误,但建议不要用资本家,而用“企业”。因为产品售不出同样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数学的结论。
第二条,ZF不必超发货币(印钱),这是我所强调的,而是变一下投放方式,从而增强购买力。但是谁也没有不劳而获。因为种树者用劳动换取了货币,再换得商品,这没有不妥。
第三、四、五条,不清楚你说的“ZF拿着这些产品怎么办(自己已经不劳而获)”从何说起?大概是说,ZF对那些剩余产品无可奈何。但这与不劳而获有什么关系?上面我已经说了,种树人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货币再换取商品,这不都是劳有所获吗?
不知道不劳而获从何说起,资本家又如何拿了双倍?

晚8点后我再答复其他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6 17:56:50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7:56
把你的做法等价地转换几下你就蒙了,还说别人的逻辑有问题。

你再三说你没有印钱,又不承认自己借债和 ...
我这两天有事,明日回答。
你的逻辑有问题。请重新考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6 21:10:36
clm0600 发表于 2012-5-6 20:19
应该重新考虑的是你,你不过是看到一个结论比较荒谬,就断然否定它是由你的方法推导而来了,你根本没有 ...
呵呵 !~其实楼主的意思 可能是 在大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动用 银行的 资金 !~造成 市场货币总量 没有大的 改变的 假象!~其实楼主说来说去 就是转移支付的问题!~号召大家去挖金子!~  挖到的算 ZF的 !~当然挖金子的成本 也是ZF的!~挖到金子当然 好!但 历史上来看!~ZF挖金子的收益 远低于 挖金子的成本!~还是会造成通货膨胀!~核心 的意思是 技术进步 会使社会福利水平上升!~为了技术进步 !~ZF为此 押宝在技术投资上!~根本没什么新意可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7 19:01:13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7:56
把你的做法等价地转换几下你就蒙了,还说别人的逻辑有问题。

你再三说你没有印钱,又不承认自己借债和 ...
让你等了两天,现在分两部分回复:

第一:我的文章所说实质是指,商品交换是通过货币作为媒介的,但是货币作为媒介时隐藏着一个逻辑错误,即,货币在企业是要有币利的,而社会没有相应币损。也就是说,货币作为媒介这件事引起了购买不足,因为在货币循环时会产生无理债务,永远累积。最后结果是产品无法充分交换,大家看到的现象就是商品卖不出去,然后经济衰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没有相匹配的币损。为方便理解,则可以用打麻将来比喻。四个人打麻将,好比四个企业,它们都没有货币,只好借钱(有或无抵押均可)来打。但是四个人都赢钱了,这好比是经济上升期企业都赚钱了。这可能吗?不难理解,他们赚的钱必定有债务为对应,还了债,利润为0。由于四个人不仅赢钱了,而且越赢越多,这就是经济繁荣。不过相应的,债务也会越来越多。最后,银行就不会借钱给他们了。于是,麻将就要散摊子了。也就是经济要衰退。如果加上储蓄等参数,你就会发现这四个人都赚钱就更加荒唐。但经济就是如此。经济上升期,平均下来,企业都是赚钱的,银行业也是赚钱的,那么,债务是银行 + 4人都负债。只不过象三角债那样错综复杂。于是谁也不知道需要有人输钱,然后才能让其他人赚钱。这个输钱,就是币损。本文提出为了在货币量正常的情况下,产生一定量的币损,且不可以让人不劳而获,不可以超发货币。所以提出,货币发行时,要有一部分以币损形式出现,这样,全社会的无理债务就消除了,经济就可持续发展。

第二:为什么说没有印钱?因为印刷纸币是正常的,但任何人不得凭空获得纸币,而需要用金银、劳动产品来换或抵押借贷。纸币与商品量是对应的。但有些ZF会通过超发纸币来缓解财政困难,比如格林斯潘说,只要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美国就得救了,债务也都还清了。这才是“印钱”的意义。我在151楼讲到过印钱是“超发”。而本文为保证货币量与商品量对应,所以从头至尾没有讲超发货币。而是,将已投放的货币用准备金收回来一部分,再用新投投放到社会中去。于是这里就有了2个问题,一是ZF拿到了这笔钱,好像是ZF在盗用储户的资金;二是这笔钱投放下去就一定是币损吗?
回答是:ZF并不占有这笔钱,而只是组织实施新投计划。你会问:ZF明明拿了钱,怎么说ZF不占有?因为,只要有一个公正的单位或团体,不以赢利为目的,则都可以组织实施新投方案。就好比,你的老板要捐钱,给你1万元,让你代办。那你拿到钱后,钱就是你的了吗?所以,ZF并不盗用储户的资金,因为冻结是临时性的,是为了经济整体的复苏。二,这笔钱必须让失业者做全民共享产品来交换。如是企业去种树,则币损不真实,因为,企业拿到钱后进行的是有币利的支出,而居民拿到钱却是净消费。后者花钱却无产出(本文里劳动力不做商品考虑,如考虑为商品,则应以我的博客另一篇文章内容重换概念计算),是真币损。

对于你在154楼的回复:
首先,你也看到,货币量当时是不会变化的,也就是没有超发货币(没有印钱);
其次,以后释放别人的账户,这样,货币量就增加了。注意,由于有新投,商品就不会积压,企业也能顺利获利。这样,来年企业会正常地扩大再生产,使商品量进一步增加。这时,准备金率就可以降低了,冻结的资金就重新进入流通。由于此时增加货币量,则行为上肯定要印钱,但这是正常的,是投放了与经济总量相适应的货币。不是超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7 23:01:23
clm0600 发表于 2012-5-7 21:06
你费那么多劲解释是没有用的,我知道钱不够用,但钱为什么不够用呢?就是因为有人要凭空赚取货币。

1、 ...
我已经说的够直白了,可你还是没明白,一直把自己局限在错误的逻辑中,就是不肯出来。针对你的3条:
1.只要买卖比适当,则利润不可能过大。因为购买力是有限的,为了卖出货物,价格不能上涨。比如,经济危机时买卖比肯定很低,牛奶被倒掉,怎么可能利润还能增大呢?就是说,控制买卖比的区间,是解答你的疑问的关键。

2.货币量、商品量未变化,通胀从何而来?

3.不是货币不够用,而是使用不当,所以购买力才萎缩。数学逻辑我已经讲了好几遍了。
   生产过剩是说相对于购买力,产出大于购买能力。难道你就没有疑惑:即,不同的人只是生产不同商品,然后交换。生产时,大家都估算好了整体需要多少,也就是说如果交换充分,是不会有剩余的。而实际情况却是有一部分产品,在有人需要的情况下,交换不了。比如倒掉的牛奶,有人需要,而且也是劳动者。这说明在交换的手段上存在问题。这就是本文所要说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8 10:08:22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09:31
你的数学推导方法,根本没有完全发现经济运行的规律,你只是知道有东西没有卖出去,有钱没有花掉,却不知 ...
我的帖子用数字来表述。你能不能就着原来的数字,指明是哪一部分有问题?
160楼所说,应该是企业的产出商品值,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购买力。所以,社会必须要产生债务(无理债务)以保证售出商品,使企业获得利润。因而债务伴随币利存在。
你的红字内容究竟表述什么?请举例说明,标明数字。我再分析,以你的例子来说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8 11:06:05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10:23
“应该是企业的产出商品值,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购买力。”

在现实中,的确是靠借债来消费的,但是, ...
我明白你的错误所在了。
你说借钱消费可以增加购买力,这不假,以后还钱就清了。但是,请你继续算下去,那些债务在社会中会累积增大,直至社会无法承受。这个无法承受的不是债务的规模,而是债务与总购买力的比例过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因为债务中夹杂着“无理债务”。因而,表面上某各经济单位a自己借钱自己还钱,但a若能还清债务,则肯定要出现一个 b 的更大债务,如果没有b,则a肯定无法还钱。这就是问题所在。就是你说的……所忽略的逻辑错误。只有币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希望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设一个小社会,有2-3个单位,越简单越好,它们生产,销售,都获得利润,还有储蓄。计算几个轮次就能发现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8 15:00:02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11:32
我最后再说明一次你的所谓新投方式与实际现行方式的一致性,你如果还不明白,咱们也不需要继续讨论了

...
对164楼:
借债,增加了购买的额度,这总没问题吧。因为借债来就是为了购买。
原债主不买,所以总购买不足。有人将债主的存钱借出来购买,因此总购买的额度就增大了。但是,债务留存。

对165楼:
你的数学逻辑没有完成!!!接着往下推!
按你所说,100元放在床下,这肯定会出问题的,市场的购买力不足嘛。那么拿出100元并花掉呢?还是不行,因为这100元是投资,在买了100元商品后,立刻又向市场中放入超过100元的商品。结果市场中还是有100多元的商品卖不掉。累积下去,货物就积压了。
如果,100元让失业者就业,那么,100元将会买掉100元货物,但不向市场添加任何货物。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当然天差地别。
你为什么不设一个小社会自己演算一下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8 15:50:04
马克思老人家早就系统分析过了,不必班门弄斧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8 16:06:41
看看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8 21:46:30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16:32
现实方案:
1、我印制100元,但我不用,而是把你的100元借来,花掉。
2、过一段时间,我把第一步印的1 ...
一步一步答复:
1.是不是一样?
   这里面有好几个参数,你说的一样,一定是指最终都是花100元,这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指本来就是2种方法。所产生的结果不一样。见下面的分析。

2.上述方法会不会通膨?你应该是指第2种方法,因为先前冻结的货币重新进入流通,所以货币增加,导致通胀。其实,后100元要解冻,前提是社会商品量增加后,才解冻。因而货币量与商品量平衡,不会通膨。

3.后面你的错误表现出来了。见红字:2种方案区别也就是“ZF有没有债务问题”。这一点咱们可以达成共识。那错误在哪呢?
首先要明白,如果这100元是投资而不是失业者的净消费,那肯定不行。这个你能够同意,因为2种方案讲的都是失业者的净消费,而不是企业的投资。
现在,你的方案是ZF欠债。然后,100元给失业者进行净消费。看起来这不象投资,因为没有产出去售卖。不过,关键在于,ZF要还债。既然要还债,则ZF就要在来年扩大税收,扩大税收则要企业多纳税,企业为了多纳税又同时要保证利润,于是只好多产出或者抬高售价,否则,企业没有利润不能生存。这样,你的方法虽没有直接产出商品,但间接地将产出转移到了企业。于是,ZF欠债仍属投资。
而我的方法,除了避免不劳而获,同时,ZF不必来年扩大税收,即整个社会没有多产出。
这样的解释清楚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8 22:28:35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22:15
你连人家说什么,问的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是自说自话,所答非所问。

我真的没工夫和你磨嘴皮子了,你还 ...
我费了这么大劲,和你讲由于货币作媒介时隐藏着逻辑错误需要纠正。而且已经就着你的提问回答了问题,并且指出你的逻辑错误仍然是来自教科书,根本就没有考虑货币作媒介有没有问题,会不会是债务扩大的根源。为什么凯恩斯会失败,不就因为是用你所说的方法吗?允许用债务来扩大有效需求!
如果你有时间,就自己设一个小社会,有2-3个单位,它们生产消费,有利润,有储蓄,允许债务出现,但要设债务上限,达到上限就意味着衰退。
这不是很好的检验方法吗?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能使你豁然开朗。

诸位浏览的朋友都可以做这个实验,很快就能明白经济周期的根源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谢谢你发了那么多贴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8 22:37:59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22:15
你连人家说什么,问的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是自说自话,所答非所问。

我真的没工夫和你磨嘴皮子了,你还 ...
如果你做实验证明小社会模型能成立,那就是我错了。你来发帖。我若错了,一定发帖申明自己的错误。
我的博客在https://bbs.pinggu.org/home.php?mod=space&do=blog&view=me
里面有讲债务为什么越来越多,以及本帖的最早形式。
我现在明白,本帖所说,在教科书中从未出现,数学逻辑可能对大家是生疏的。我会坚持讲解下去。数学是相通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提出本帖数学逻辑有错误,而几乎都是用教科书中的概念来批评本贴,同时也没有人愿意做实验证明本贴的对错。所以争论旷日持久,还未见最后结果。不过快了。你的帖子已接近谜底,可惜你不再继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8 23:42:29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22:41
“为什么凯恩斯会失败,不就因为是用你所说的方法吗?允许用债务来扩大有效需求!”
------------------ ...
是有本质区别的。凯恩斯主义以及其他西方做法大多是通过ZA债务或降低利率以刺激产生更多债务,从而产生足够的购买。但是这都是无效的,以后为了扩大债务就只好超发货币了。于是引起通膨。而在这样的方法下,买卖比还是要降低的,于是滞涨最后来临。而新投可以避免这一现象。

你的红字不对,首先,没有债务,也不用印钱还债。后来松动银根,那是因为商品量增加了的缘故。
那么你会说,既然钱已经给失业者了,以后降低准备金,拿什么钱给原来的储户?不是必须印钱吗?
其实不必,逻辑是:失业者会购买剩余产品,于是,企业就获得了币利。有币利后,企业就能够还清对银行的欠债,然后银行就有钱放贷给企业。所以不必印钱。除非商品量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9 11:09:13
二个附件有点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9 11:57:36
clm0600 发表于 2012-5-9 08:40
先不说还钱这一步,就说投入这一步会产生什么效果。

人家借债消费,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购买剩余产品, ...
能明白这个问题,应该对全文都理解了。解释如下:
用一个企业来说明,企业a。a一年货币支出是100元,产出商品是105元待售。注意,100元在购买商品时,其实只用了90元,10元为币存。这个在摘要里有描述。为什么是90元?因为a直接购买商品设为50元,发工资30元,纳税及捐赠等20元,而30元+20元货币流动时只是转给了其他人去购买商品,币值不会增加,且会发生储蓄、购买债券或部分被遗忘,因此30+20元货币只能由40元最后购买了商品,10元为币存。现在将全社会的a都合计,每个数字都乘以n倍,那就是全社会了。结果全社会的情况是是企业一年中用自己的支出去购买自己的产出,也就是总体上,全社会生产了105n的商品,发生的购买为90n,结果,15n的货物卖不掉。这时,就需要债务来帮助消费掉15n。也就是要用币存的10n以及因商品量增加而新发行的5n,以债务来实现对105n的购买。购买后,企业就实现了5n的币利,下一年,就能扩大再生产。
结论:必须用债务来帮助企业实现币利。否则,15n的货物卖不出去,经济就面临衰退。

但是,下一年,企业扩大支出为105n,还会发生与第一年一样的情况,而且,还要偿还第一年的债务,因此,年末债务会累积增大,以后类推。

数年后,债务过大,就是债务与总支出的比值,或者与总产出的比值过大,结果,银行拒绝放贷,新债务就不可能再出现,那么,商品滞销,经济衰退。

所以,用债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最终失败正在于此。

新投的方法,是不用债务而产生更大的购买力。也就是说,购买后,货币净支出,没有回收,是完全币损。(债务是有币利的)。这个币损替代了上面所说的债务,使企业获得币利。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有了币损,则债务就消除了。且,购买力总会与总商品量成合适的比例。因而经济不会衰退。

我再强调一遍,新投不是印刷货币。
经济增长,货币量是要增加的,这种增加是正常的,不是新投让印钱的。新投只是强调,货币投放时应调整方式,使一部分货币发生主动币损,这样经济就和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9 14:20:03
clm0600 发表于 2012-5-9 12:20
真是费了劲了,我比你清楚债务危机是怎么来的,我问你这个问题了吗?

我问你,人家借债也是借了100元 ...
这正是关键问题。
若是借债,是先买走积压,但紧接着又放进超过积压量的商品。如果不放进商品卖钱,那就不能还债。
而新投也是买走积压,但不会直接或间接给市场增加商品。

我提到债务危机,是因为经济周期、债务危机等问题,都是我说的那个逻辑错误引起的。债务和积压在数学上是一回事,都需要获得钱。而新投是纯粹赔钱。这就是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9 15:05:57
clm0600 发表于 2012-5-9 14:34
若是借债,是先买走积压,但紧接着又放进超过积压量的商品。如果不放进商品卖钱,那就不能还债。
------ ...
凯恩斯让ZF用赤字,那么,ZF就是债务人。央行或银行就是债权人。
ZF在来年要还债,就要增加税收,增加税收就迫使企业多产出或提价。结果商品量就会增加(或者,企业必须减少支出。但如果认为是减少支出,则经济难以向上)。现象上不是ZF去增加商品,但ZF是通过企业来增加商品。ZF获得增加的税收来还欠银行的债。

新投本身不会向社会增加商品。ZF又没有债务,自然不会增加税收(当然ZF会按正常情况进行增加税收。上例是正常增加还要再加上因债务而需要的货币量),从而企业不必交过多的税;企业支出也会按正常扩大,社会商品量的增加就是正常的。

“既然新投可以不放入导致积压的商品,那早干什么去了?”       因为早先至此没有新投。所以积压到现在没有停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9 16:39:35
clm0600 发表于 2012-5-9 15:59
企业支出也会按正常扩大,社会商品量的增加就是正常的。
---------------------------------
社会商品 ...
经济要上升,每年商品量会增多,这是正常的。
为什么新投不会导致积压?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为1,则投放100元,会产生105元商品,只能购买90元商品。
投放85元+15元新投后,同样是投放100元货币产生105元商品,但却能购买105元商品。这是因为,15元新投可购买15元商品,但15元货币转到企业,企业已从银行借了85元,加上新投转来的15元,结果投资还是100元,这100元产生90元购买力,因此90+15产生105元购买力。这样,买与卖就平衡了,没有积压。

如果靠增加货币量来买走剩余的15元货物,则只是将100元投资变成105元投资,但产出也相应增大,其实也就是投资由100元变成100元*1.05倍。剩余还是存在。我的帖子里用n表示倍数,就是讲的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9 22:31:18
clm0600 发表于 2012-5-9 21:26
你的新投,说的天花乱坠,实际就是投放100元给企业于生产的同时,还要追加一定的只能消费的货币,用于给 ...
前两段黑体字基本对。后面红字错误。说明你对整个数学逻辑还是不能理解。请看打麻将的例子吧,前面有描述。就是说,企业都赚钱,那么必须在经济中要有一个赔钱的行为。如果没有,那么就只有债务在替代赔钱行为。到了经济衰退时,真正的赔钱就大规模出现了,那只是对前期的补偿。
所以,要造成主动地赔钱行为,就是新投。当然,对一个国家来说,贸易顺差是赔钱行为,所以贸易顺差对一国经济总是好的。还有,经济上升期有极少部分企业倒闭会造成一定赔钱行为,但数量不够。
因此,新投可以造成足够的币损以匹配经济发展。以上的论述就是红字说的“原因及消除”法。不明白你为什么看成是“错上加错”?
回答你的1、2、3
1.因为就业岗位不足,所以失业者是愿意种树的而不是所有人。因为大量失业者只能享受一般工资而不是高工资,所以大家不会都去种树。   
2.试问:假如你说的资本家是卖牛奶的,那他是愿意倒掉牛奶还是卖出牛奶?
   你的意思也许是资本家不愿意用自己的产品去换树。那就变更一下,新投的钱用于教育,用于环卫,用于改善城市面貌,用于新技术的研发。资本家一定有需要的,愿意用自己的产品去换。
3.这个问题涉及买卖比的高低问题。比如说,用15元做新投,结果买完了库存,那么,资本家肯定会像你所说追求高利润。那么,假如只用10元做新投,结果15元剩余就变成5元了。但这种小规模剩余不至于影响到经济上升,可是资本家仍然卖不掉所有剩余,因此逼迫资本家之间优胜劣汰。因此,新投并不是根据资本家想赚多少而投多少,而是为避免衰退或保持增长才决定新投的量。你这个问题要更深入一步了。在完全理解之前,我就只说到完全消除库存,以利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0 07:08:10
clm0600 发表于 2012-5-9 23:31
这和逻辑有什么关系,前面的两段黑体字才是需要逻辑的,后面就与逻辑无关了。
只要你承认前面两段就是你 ...
针对几条逐一而答
1.对。
2.不一定都是低工资。假如是投入到无产出的高科技,比如研究数学、天体物理、哲学等,这些非常有技术难度的研究,且没有产出,也是全民必须的,当然只有够资格的人才能进行。那么这些人可以有高工资待遇。
为什么让失业者进行。是因为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就业是各国ZF头痛的事情。雇用失业者,可以最大效用地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
3.种树不光用人,还需要工具。新投中部分资金可以用来购买商品。用新投的钱直接买或是发给种树人间接买,效果是一样的。
怎么又说ZF印钱了?我不用回答。
4.完全正确。
5.这是数学逻辑。愿意违反数学逻辑?太不明智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0 10:01:00
clm0600 发表于 2012-5-10 09:16
既然所谓的新投,可以直接用来购买东西。那你还费什么劲啊,找人种树干什么呀?你以为种树这项产业,包括 ...
针对你的各段答复:
第一段:找人种树是为了避免不劳而获!!!由于新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币损,具体哪种工作工资比例问题,不必讨论,要高要低均可实现,按照社会需求来订好了。
第二段:可以直接买东西,但必须避免不劳而获。用你前面的观点来说,资本家连用自己的产品换树都不愿意,现在若可直接发钱买东西了,难道资本家愿意白送吗?
钱是从哪来的?
     设某年因商品量决定需要总投放货币100元。
     正常情况下,100元是从银行抵押借贷出去进入流通的。
     现在改为,银行只被允许用85元放贷,还有15元直接给失业者,但为了避免不劳而获,所以条件是种树的人才能获得15元。谁来组织这件事呢?ZF是最佳候选者。因为ZF有监管经济的权利,且ZF不以赢利为目的。当然,如果不用ZF,而用全民都信任的非盈利单位,那也可以。
    请问:上述哪里有印钱?
    如果是ZF组织新投,且把这笔支出计入财政,则这笔数额必须以赤字形式反应出来。如果不计入财政,则财政收支应该平衡。这是数学逻辑。
第三段:你大概憎恨“赚钱”这个词。这样理解:企业是要发展壮大的,每年产出都会增长的。这是绝对正确的。那么,生产出来的商品是要卖的,也就是要有货币收支。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由于商品量增长,必然伴随货币收入增加,这个增加就是币利,就是赚钱。所以,企业“赚钱”是无可奈何的、不可避免的事实。用事实的数学来分析,希望你能接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