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2-5-10 10:02:20
THANKS A LO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0 10:19:40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0 11:59:49
clm0600 发表于 2012-5-10 10:56
1、找人种树只是避免了你的一部分新投直接买东西而已,怎么能避免不劳而获呢?

   比如你新投了100元 ...
1.新投100元,可以全部给种树人。但也可以部分用于购买工具。买工具是为了种树行为能实现。最好是90元发工资,10元买工具。工具所有权属于全民。由种树人使用。种出来的树也归全民,不得销售。由于种树人用自己的劳动换得了货币,然后去购买社会剩余,所以就是劳有所获。

2.准备用于新投的货币,在投放之前,没有拥有者。潜在的拥有者就是种树人。种树之后就拥有了。

3.这一点再上一个帖子已明确回复了。再说一遍:企业生产、销售必须年年扩大,这样经济才能进步。在这个实实在在的行为中,由于货币是媒介,所以既然商品量增加了,那么必然会反映到货币上来。看企业账本收支明细可以一目了然。这个明细中肯定货币收入会增加,增加的量就是“赚钱”。所以,不赚钱,经济就不要发展了。
对于社会来说,商品量的增加需要货币量也相应增加。但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货币量增加了,就是赚钱了。
举例:某人花10元批发价买椅子,推销,卖得20元,这不就赚了10元吗?怎么是不劳而获?我偷换什么概念了?

放贷85元不是新增货币,是社会的货币需求量(加上15元为总需求量)。是用来流通作媒介用的。

对红字内容:85元是不足以发展生产的,需要100元。如果没有新投,原来是100元是直接从银行流向社会,假定都流给了企业,是企业需要100元来发展生产。现在,企业只能从银行获得85元贷款了,缺15元。但是,15元在种树人手中,他们用15元买了企业的产品。这样,这一年企业就获得了100元,结果企业还是用100元来发展生产。明白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0 13:24:59
clm0600 发表于 2012-5-10 12:28
你除了会算100元,85元,15元的帐以外,真的就是什么都不懂。

你就是一个会计,不是一个经济学研究者。 ...
此贴我相信你会看的,可能不会回复。
我解释了你的所有问题。你进行不下去了,推说不应该用数学来解释经济. 其实,用账本本来就可以解释解决经济周期问题。只不过,传统经济学用“投资”和“消费”,结果吧问题搞复杂了,所以大家看不清问题所在。就如解题需要辅助线。如果辅助线不正确,就解不出来。我用买(支出)和卖(收入),我改动了一下辅助线而已。
张二寅所说的投入钞票,不一定是币损,大多情况对避免衰退无效,原因在我回复你的不同的帖子里已讲过了。另外,直接发货币助长不劳而获。
对于张二寅的错误,我在68楼详细批评过,是针对他的一篇文章而做出的。你可以看一看。
红字内容说明你有问题,我已经对此讲过好多遍了。让大家评判吧。

最后,谢谢你的参与,谢谢你的提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0 21:18:59
kan  k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1 09:36:13
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1 11:49:00
剩余不是货币多周转就可消除的,它与货币量及货币周转速度无关:

剩余因数学逻辑错误而存在,不是过去所理解的只要货币量充足就可以实现商品的充分交换的,也不是货币多周转几次就可以消除剩余的。对此,也许会有疑惑,可如此分析:货币在流转时,购买商品前,无论如何流转,币值都不会增加,也就是购买力不变;而一旦购买商品后,货币就流入企业手中,企业再支出时,肯定伴随新的商品产出,也就是在买了一件商品后,随即又向货架上放上一件价值更大的商品待售。结果,新的剩余和新的买卖差伴随出现。所以,在“货币---(商品)---货币”这样的周转中,周转一轮就是一次买卖差,周转两轮,就是两轮买卖差。轮次越多,买卖差累积就越大,或说剩余就越多,而不是消除剩余。即,无论货币怎样周转或周转多少次,剩余都不可避免。这是数学逻辑。现实情况就是证明。比如,经济上升期,社会一年一年货币在不停流转,第二年的货币流转不就是第一年后接着多周转几次吗?可是商品剩余却比第一年多。而且年复一年,直至最后经济衰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3 08:05:37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29 10:11:41
一道题解说经济周期根源
以下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是对原帖的简化,涉及经济周期根源以及现在我们应采取的对策问题。任何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看懂。所涉数据可以在企业的收支明细中去查证。
由于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商品买卖问题,所以探讨从商品开始。定义企业生产的,用于售卖的产品或服务为商品,而货币、劳动力在此不作为商品(此为简化而定义。如一定要归入商品,可用别的数学方法来证明,结论一致)。非企业单位生产的商品可以归入企业(后文数学上有讲解)。
企业要发展,每年有产出也有支出,设第一年产出值为y,支出货币为x,售出货物后得到货币y,则y > x。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企业是无法扩大的。当y = x时,企业只能简单再生产;当y < x时,企业入不敷出,有倒闭出局的危险。所以,企业必须y > x。将y-x的差额定义为“币利”。如币利为负值则称为“币损”。币利与原支出的比值设为R,称为“币利率。”
企业支出的货币x,并不会购买x值的商品,因为x中有投资、消费、纳税、捐赠、分红等。比如发的工资,有一部分会去购买商品,其它则储蓄(本文用“币存”表示,包括了被遗忘的货币)。与支出值x相比,设币存率为r。

推理:
1.市场是一个大货架,生产企业会向货架上放上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一个企业一年支出货币x。而生产出来的商品值为y。设币利率为R, 则y=(1+R)x ;
2.该企业支出的x,并不会到货架上拿下价值x的商品,而是有一部币存(储蓄)了,设币存率为r,则从货架上拿下了(1- r)x的货物;
3.因此,一个企业的支出x的结果,相对于货架,是拿下了(1 - r)x货物,但放上了(1+R)x ,等于货架上净增加了(R+r)x的货物。
4.社会有n个企业,他们会遵守这一规律,一年下来,社会企业总体支出n x的货币,向货架上净增加n(R+r)x的货物。此是剩余(本文称此为“买卖差”),当年无法销售,留到下一年(本年度所有购买已发生完毕了)。而社会企业总体支出n x的货币,只能有n(1 - r)x用于购买商品,这笔购买就是社会投资、消费、政府采购等所有购买商品的数额总和。由于这些购买的货币源自于企业,所以非企业的单位可视为企业的附属,企业给附属发钱不叫工资而叫“税费”、 “捐赠”等而已。事业单位可以视为企业的附属,事业单位的产出可以计算到企业的产出中。

所以,剩余是数学问题。货币多周转只能是剩余增加而不是消除!

5. 全社会n(1- r)x的货币用于购买商品,其实就是全社会一年的投资+消费+政府采购。使用的货币还是企业原支出的货币,交换到形形色色的买主手中实行购买而已。那么,剩余一定不可避免吗?还有进出口未计算。其实,对一国来说,足够大的顺差可以消除剩余。但不可能所有国家皆有顺差。而且现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应视为一个整体,商品不可能销售到其他星球,所以净出口应视为0。此外,还有外资进入问题。对于一国来说,不断有外资进入也可以消除剩余,而且债务不至于扩大。但是,这种情况要求外资一年一年不断扩大的情况也不能长久。因为,不断扩大的外资涌入也必将有终结之时。这个终结是外资资源枯竭了,无法继续扩大了的结果。同时,外资扩大进入,则在资本输出国就意味着快速进入衰退阶段。如果将全球一体化看待,则全球本无外资(外星资本)。

(以下为简化叙述,将n略去)
6.但是第二年,企业却做到了扩大再生产。企业如何售出商品而获得货币y而扩大支出的呢?答案只有一个,举债。即要么是第一年发生了(R+r)x数额的债务,扩大了购买力,保证企业获得y,要么就是第二年企业在有存货剩余的基础上,举债(R+r)x,保证了有支出y的能力。总之,社会扩大再生产建立在债务的基础上。注意:这个(R+r)x债务,应称作“无理债务”,因为它只会在社会中滚存而无法消除。

7.无理债务将会累积增大,这是社会债务累积的根源,最终导致债务危机。
8.如果没有(R+r)x的债务,则第二年经济就衰退了,因为有(R+r)x的货物卖不出去。第二年支出无法扩大,企业不可能扩大再生产。由于有(R+r)x的无理债务,所以社会经济可以不断上行。但若干年后,比如连续增长10,社会所需的就不是年(R+r)x的债务支持,而,10倍以上(R+r)x债务。计算时可以将前面1.的一年时间单位改为10年,相应就是10年的(R+r)x剩余。这时的剩余是10年的结果,相对于第10年来说,社会债务总额将超过第10年的GDP。这时,债务危机就体现出来了,银行会率先承受不了过多的坏账。因此,客观情况要求银行收缩。一旦银行不放贷,那么,社会剩余就肯定卖不出去,来年经济就势必下行。经济下行伴随商品大降价、债务减免等实质性币损现象的出现,这时就是经济衰退或萧条。等到实质性币损达到足够程度,社会上剩下的无理债务规模能被社会忍受,银行就会放贷,于是经济复苏。又开始下一个轮回。

9.根据上面的分析,如何解决剩余的问题呢?答案是需要社会有一个局部的y < x的行为与全局配合。即社会有足额的币损行为去与全社会的币利+币存相匹配。这样就消除了(R+r)x的剩余。
10.由于现行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都不是币损行为,所以,它们对消除经济周期是无效的。但是它们可以暂时消除剩余,犹如第一年举债(R+r)x一样,可保证暂时的经济上升。长期来看,最后的经济停滞是不可避免的,因为(R+r)x的买卖差没有消除。如果举债引起货币超发,则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于是滞涨发生。
11.正确的破除经济周期的方法是需要有一定数额的币损行为。就是有一笔资金,投放后只买不卖,结果造成社会购买力增加,才能消除剩余,使经济正常地持续发展。
12.这个币损行为由于违反经营原则,所以不可以由企业来履行。建议由政府来实施。因为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且有监管市场的权利和责任。方法是,将每年投放市场的现金抽出一小部分,用于组织安排就业。但该就业所产出的是全民共享产品,不得上市销售。而且,该笔资金的支出如果计入财政,则在年末应以赤字形式表现出来。(如不计入财政,那么财政应收支平衡。)把这个方法取名“新投”,它是完全币损的,可以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也没有人不劳而获,社会剩余和债务问题得以完全解决。

为什么要推论经济周期根源呢?因为现在世界范围已在萧条之中,过去几年尚未有正确的解决方案。譬如中国,现在又重新准备货币政策了,这是在2008年就实施过的,引起了现在的“物价上涨”。于是国家又货币紧缩。紧缩又导致经济要下行,所以再决定要宽松。其实两种方法都不正确。而国际上呢?剩余太多,为消除剩余,所以有举债的,也有降汇率的等措施,根本没有“币损”的概念。所实行的方案都是以前几十年反复用过的老路子。都不可能尽快使世界经济见底回升。本文提出的观点,尽管与传统经济学理论完全相悖,但作者认为,上述的推理是合理的,敬请各位读者评判。

本文是从以前几个版本中摘选的最精简版本。以前的版本分别在人大经济论坛和凯迪网上发表。但是迄今为止,只获得1位网友支持,其他多是各种反对。但是,反对的意见全都偏离数学基础,空洞地用传统概念来反驳。原文更详细论述见: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e=1&1=1#8373198

作者希望:
如果认为本文错误,请回帖“反对”,能注明原因更好,我尽力解答。也请反对者将此贴转发给您的学生,告诉他们:“看看这篇幼稚的帖子吧,以后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如果认为本帖尚不清楚,请回帖“看看”,并将此贴转发给你的老师和朋友,请他们评判一下对错。告诉他们:这是一篇煞有介事的帖子,茶余饭后略作思考。

如果认为本帖有道理,请回帖:“支持”并转发其他人。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2 22:24:18
挺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9 23:45:25
大家看了很久,也许尚不确定。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证实或证伪。就是假设您成为一个垄断者,垄断了全球所有企业,包括银行。这时,为了求得币利,你的产出一定要大于支出,不过全球只有你一家公司的时候,你还可以获得币利吗?你获得的币利其实只能发生在自己欠债的情况下。如此数年,你赚多少钱,就得欠多少债。这些债就导致债务危机,使经济衰退。衰退后债务减少,使你重新振作,一切重头来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2 15:48:22
请浏览
https://bbs.pinggu.org/home.php?m ... =blog&id=115624

按照这个假设,应该很容易证实或证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3 11:14:40
阿梁 发表于 2012-6-29 10:11
一道题解说经济周期根源
以下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是对原帖的简化,涉及经济周期根源以及现在我们应采取的 ...
楼主的讨论态度挺不错的! 不过帖子的内容让我很难说好听的。

作者故弄玄虚地搞出这么多新词没有必要,币利、币损、币存……

当楼主说“反对的意见全都偏离数学基础,空洞地用传统概念来反驳”时,是否真正理解了传统理论的精髓;

用传统理论解释,整个文章通篇说了两句话: 1 投资弥补消费不足。 2 避免经济萧条不是消除繁杂,而是延长繁荣的时间。  如果楼主重数学而不是理论,那第二句话会不好理解。—— 整篇文章只不过用了个看似复杂的模型解释了早已有的学说,但文章逻辑上有很多疏漏,以致造成错误。我只能简单地说几点,根本没时间一一发表看法。
1 作者不把劳动、货币作为商品,来构建模型,模型肯定是错的,没有劳动,y>x是天方夜谭,而不把劳动作为商品考虑,就是忽略了y的成本,从恒等式的角度讲,后面同时出现y和x的等式全部错误。这个道理小学生都能懂,不用辩驳。
2 把支出x说成是有一部分储蓄起来了没花,叫币存率,不觉得搞笑吗? 那支出x还能叫支出吗,x定义错误,让关系彻底复杂了。—— 作者这个x,而r是投资与支出的比率,包含了企业的投资。在经济学里也叫支出,但已不是作者定义的支出了。
3 第四点吧n(1-r)x说成是投资消费等的综合,请问nrx去哪里了?  “储蓄”起来了?变成百元大钞放抽屉里吗?—— 没有说清楚。 自此看,货币的流入不清,因为劳动因素被忽略了,流出不清,因为nrx无解释。
4 金融业和服务业,会有(R+r)x吗? 这就是作者忽略劳动的后果。

还有,社会究竟能承担几倍的(R+r)x? 世界经济总量一直在增长,怎么解释?

……太多,模型关系太混了了…… 恕我出言直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15:38:23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3 11:14
楼主的讨论态度挺不错的! 不过帖子的内容让我很难说好听的。

作者故弄玄虚地搞出这么多新词没有必要, ...
谢谢您的批评,但是您没有明白确切含义。下面解释:
这篇文章,不使用投资和消费这两个词,是因为如果用这两个词,是笔者觉得数学关系很难理清。文章所使用的是“支出”、“产出”。其中,支出指的是一个经济单位的“投资+消费+纳税+捐赠等”所有货币支出(x),然后计算“产出”(y)。由于经济单位不可以“入不敷出”,所以,y>x,对应产生“币利”。(币利不是利润,它是相对于支出而来,不是相对于投资。这对后面的逻辑推理非常重要)。如认为这一假设有错误,那么,请任意举一个企业单位来验证。传统经济学认为,y是投资的结果,与其它支出无关。结果后来计算不清了。这一设定是关键。征对您的意见,逐一解答:
1.本文不把劳动力、货币作为商品:传统定义中货币是商品,由于本文研究商品的买卖,用货币作媒介。所以,先把货币撇开。这样理解:用买和卖,商品是卖品,货币不做卖品,然后来研究买与卖之间的数学关系,看数学关系是否紊乱。那么,劳动力呢?如果把劳动力看做卖品,那也可以。但是,劳动力是人,出自于家庭。如果把家庭也视为企业,则丝毫不影响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后的数学推理。本文为简化,所以,将劳动力除外,那么,家庭也就不必计入企业范畴。至于您说y>x是天方夜谭,而且小学生也懂。请举出一例。
2.说支出x有一部分被“币存”,指的是,企业支出x,x转手给别人后,在购买前,将有rx被币存,这没有错误啊。你的公司支出给你工资100元,记为支出x为100元,但你存了10元,拿90元去购买卖品(商品),r为0.1,。r不是投资与支出的比率,是“币存率”。指一轮循环中,x中没有用于购买卖品的那一部分货币与x的比率。
3.n(1-r)x是支出nx后,在一轮循环中,实际上购买卖品的货币值。nrx被币存。就是没有参与购买卖品。它们可能储蓄在银行或放在抽屉里,也可能进入股市。总之,没有在本轮循环中购买卖品。
4.金融、服务业就是企业,它们的服务就是商品,已经计算在内了。它们都有(R+r)x。货架上不光是有形的商品,当然还有无形的服务。

最后一句指出世界经济在本文所说数学逻辑下,必然由繁荣走向崩溃。世界经济总量在增长,这是因为有足够的债务来帮助。这些债务中包含永远无法还清的“无理债务”。请看201楼第8条。
由于没有与币利相对应的币损,所以债务就来对冲币利。但债务不可以无限大,所以最后经济将走向崩溃。

无论如何,对您的意见衷心感谢。诚恳邀请继续发帖。最好一次讨论一个问题,突出要点。能举例最好,容易击中要害。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17:19:13
阿梁 发表于 2012-8-14 15:38
谢谢您的批评,但是您没有明白确切含义。下面解释:
这篇文章,不使用投资和消费这两个词,是因为如果用 ...
俺说话不客气,你反而客气,让俺不好意思,呵呵,不过有时候歇斯底里地态度能验证作者的学术精神的。

首先,我没有很好地理解你的模型,这个微模型的严谨程度足以成为一个模型,我不想彻底否定它,只是挑毛病。
劳动因素列不列入“商品”都行,仅凭这一点,此模型就远离了经济理论,可以说说是推翻了吧。我也提过了,劳动者既是一个货币的流入因素,也是一个货币的流出因素,模型强调数学等式的相等关系,而有了人类的劳动——最重要的因素,y才能大于x, 模型把劳动除外,又如何算出y的正确值?y与x等式中的系数又如何确定? 这就是我说小学生可以明白的原因吧。

你回复我的第二点,说明你还欠缺经济理论支持,模型“币存”的概念错误,100元花90,剩下的10块存起来了? 我都说了不可能放抽屉不动的,你没理解。币存也是要存银行的,银行用于贷款或投资,贷款有可能用于消费,美国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或者说你这个例子举错了,r 相当于经济学中的流动性偏好,但是叫币存率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钱不是用来存的,是用于未来消费的“流动”资金,真正的币存早已通过金融系统进入循环了。r 还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银行准备金的存在,所以你的r 是不准确的。—— 你的模型在暗示,经济世界应该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既没有存货也没币存, 但是那样人类早饿死了, 事实恰恰相反, 存货(也叫投资)与你的币存是永远同事存在的。

金融业和纯粹服务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消费过程,没有没有产品剩余,他们的币存基本在银行体系中,不存在r ,这样说你明白了吧。

你的模型也有自己的理论,数学模型也不是凭空出来的,但是你将货币与商品经济分开,恰是走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老路,时间有限,先说这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22:15:41
阿梁 发表于 2012-3-27 20:41
用投资去弥补购买力的不足,看起来是成立的,但在循环之中,这笔弥补的投资却必须有“无理债务”来支撑, ...
楼主这个模型目前无法与凯恩斯理论相提并论的, 这笔弥补的投资却必须有“无理债务”来支撑言外之意是,投资必须是y大于x,也就是投资必须盈利,这个理解没错把? 投资失败造成你定义的币损是常事啊,理论疏漏还很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22:24:48
zxun 发表于 2012-3-28 15:58
凯恩斯框架是怎么解释周期的?
凯恩斯的通论是介绍经济周期最好的书,另外,那人对你这个问题的回答,说明他根本没看懂通论,甚至是没看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22:30:57
阿梁 发表于 2012-3-30 16:08
看过了。央行将货币来购买居民的劳动成果,这样,货币转给居民,且央行不产生新的商品售卖;以及央行补贴 ...
不是央行,是ZF,是税收,是财富再分配,这些统统都能影响到你的r值的确定,而模型里没有这些,r值是不可能准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22:51:55
阿梁 发表于 2012-3-31 09:09
首先,名词概念应专一。
其次,你所指的“吸储抛储”,那只是投资策略,可以减少或避免部分经济单位的亏 ...
楼主提的这三点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也不是关键点。  
1 企业一定是追求币利的,但这个币不是数学模型中的币,而是真实货币,剔除了物价因素后的币。

2 当然没有,严格来说,只有一个,ZF,真正在举债增加币损的是国家。

3 如果你的模型对了,第三个问题是模型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我们要讨论的。 这个匹配值,你的模型永远算不出来,但模型的建立确实为了这个目的。

众多因素里,对你模型有摧毁作用的是 纳税; 你只把他归入了支出范畴, 但是最高能达到gdp20%的税收,ZF拿去做什么,你全然忽略了; 这也是楼主没法回答, 物理债务一直在增加,世界经济却每年增长的原因,也是模型没法回答: 究竟什么水平的物理债务能导致危机发生的原因。
    国家ZF的存在,是一个最重要的逃离所有经济理论之外,却又影响经济走向的因素,正是这个因素,使得任何数学模型无法完整介绍整个经济的运行,更别谈解释危机了。—— 数学讲求恒等, 纳税这个 货币从经济体系中的流出,你计算了,但国家怎么用纳税再流入经济体系,你没有考虑,用数学模型也无从考虑, 也许ZF讲100变成200后再进行投资、福利等等, 你的模型的币损无法确定……  此类数学模型见多了,都是一知半解,理论知识匮乏,但你的模型应该是目前最严谨有新意的,也简单易懂,但还是有严重的不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1:25:44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4 17:19
俺说话不客气,你反而客气,让俺不好意思,呵呵,不过有时候歇斯底里地态度能验证作者的学术精神的。

...
谢谢您写了很多。为了能和您继续交流,我应该一一解释清楚。如果我错了,我一定会发帖承认。现在,就着您的问题一一解释:
207楼第一段:如何能计算y的正确值?y与x的系数如何定?这很简单,举例,a雇佣b花60元,挑水卖105元,水就是产出的y。还有,a自己要吃饭,纳税,捐赠,娱乐40元。因而,a的支出x是60+40=100元,产出y为105元。y与x的关系y=(1+R)x;即105=(1+0.05)100.  这里要探究y>x将引起混乱,所以,不必考虑劳动力。只要y>x足矣。为什么要y>x?因为a不能入不敷出,这是预期。在这种预期下,问题悄然而至。而a支出的100元并没有购买100元商品,而是b有储蓄,纳税、捐赠后别人有储蓄,设总储蓄10元,所以实际上只有90元购买商品。如果a是整个社会所有企业的集合,则企业总体产出为105,而只可能卖出90元货,a在一轮结束时只得到90元,剩下15元为剩余。
第二段:储蓄的10元确实是可以被借出去购买。如用于消费,则表面上看起来增加了消费,其实错误。因为既然借出去,则就要产生债务。有了这笔债务,所以,a才可能卖出商品获得币利。所以,币利+币存与债务相对等。就是说,因为第一轮,a只能卖出90元,所以,a第二轮若能支出105元,则要么是a自己借了15元,要么是别人借了15元然后购买了a的产品,所以,a的币利5元+币存10元必定等于15元债务。(注意,这里又要使用“无理债务”一词。因为货币流出银行就已经有债务在先,假如a支出的100元是向银行借出来的,那么,一轮过后,a获得90元,还贷能力只有90元,此为有理债务。后出现那15元债务保证了a售出剩余,则是无理债务,永远无法消失。你可以自行验证。把a看成所有企业的统一体)。r是币存率。币存说明不购买的事实,至于对应的货币被银行或别的单位借出去使用,这是货币的流通次数。计算时,应计算不同单位使用货币的总额,或购买及不购卖的总值,而不是计算货币又被谁拿去用了。
第三段,我建议把银行看做企业的合伙人,银行只是按利息约定分成。这样就容易看到剩余了。或者你举一例,我来就着你的例子讲解。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1:35:18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4 22:15
楼主这个模型目前无法与凯恩斯理论相提并论的, 这笔弥补的投资却必须有“无理债务”来支撑言外之意是,投 ...
首先,y>x是产出大于支出,而不是产出大于投资。但是,支出是包括了投资的,这样似乎条件更为苛刻。很多单位投资会失败没错。但注意,经济上升期,社会总体必定产出大于支出。也就是有币利。是在债务支持下出现了币利。而到了经济衰退期则是币损多,反过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1:59:26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4 22:51
楼主提的这三点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也不是关键点。  
1 企业一定是追求币利的,但这个币不是数学模型中的 ...
这样理解:把ZF当做a的雇员,纳税只是工资的别名。既然a雇佣人来生产好理解,那么雇佣ZF做杂务也同样好理解。
至于无理债务的水平何时可以导致经济衰退。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债务与GDP的比值。无理债务在债务中占有一定量,具体多少可以导致经济衰退,目前我回答不了。那需要非常大量的统计。我建议用买卖比做标准,但合适的买卖比区间目前也无法算出,将来会的。

推荐你看这篇帖子http://i.sohu.com/p/=v2=bQEvNza3 ... /view/232557149.htm
有助于理解。如觉得值得一读,请帮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6:00:46
阿梁 发表于 2012-8-15 01:35
首先,y>x是产出大于支出,而不是产出大于投资。但是,支出是包括了投资的,这样似乎条件更为苛刻。很多单 ...
在经济学里,收入不是用消费就是投资,消费就是所有支出的总和,支出和投资直接没有缝隙,你对投资的理解太狭隘了,不过我这个问题没有质疑你支出与投资的关系,楼主没理解,我是说投资不一定产生物理债务,因为投资会失败,会有非营利性的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6:04:06
阿梁 发表于 2012-8-15 01:59
这样理解:把ZF当做a的雇员,纳税只是工资的别名。既然a雇佣人来生产好理解,那么雇佣ZF做杂务也同样好理 ...
你这样假设也太随意,本能为了模型的成立,就随意和刻意地进行假设,ZF没有为a进行生产,怎么成了a的雇员了? 纳税如果可以比作工资?这样的工资符合经济规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9:29:40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5 06:00
在经济学里,收入不是用消费就是投资,消费就是所有支出的总和,支出和投资直接没有缝隙,你对投资的理解 ...
谢谢问题,215楼和216楼我一起答复吧。
215楼:关于收入。当企业卖出产品获得货币收入后,开始支出货币。从账本上可以看到明细。先是纳税,然后还债、分红、企业自己消费一点(比如吃饭)、捐赠,剩下的会用于下一轮的投资。这些都是支出。尽管企业还有储蓄,但这个储蓄只是将货币存放到银行以便于使用,所以我不计算企业的储蓄。当你把所有企业都看成一个总体时,企业负的债将大于储蓄。综上,我所的收入和支出,都是货币形式。支出就是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即账本上的支出。支出后,不可以入不敷出,所以产出值必定大于支出。产出的卖品(1+R)x放上了货架,但支出的货币却只能从货架上拿下(1-r)x的货物。这就导致了后续的问题。
你说的投资不一定产生“无理债务”。由于我讨论“无理债务”是在支出的前提下,而不是单用投资来对应。所以你这个提法数学上不好对应。
216楼:为了让计算容易理解和验证,所以请将ZF看做企业的雇员。比如,企业雇佣工人生产,这好理解,但企业还要雇佣保安、清洁工、各种顾问、还有做杂务的临时工等,这些工作就是ZF的工作。ZF是所有企业及民众的雇员,法理就通了。再看数理,ZF获得税收与雇员拿到工资是一样的。当然,ZF还会从居民那里拿到税收,这并不要紧。因为这些钱都是原企业的支出,以各种名义在变化,购买商品时由不同的人来实施,但钱还是原支出的那些钱(x中的一部分)。即,y>x无法改变。我们应该探究y>x所引起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9:38:05
阿梁 发表于 2012-8-15 01:25
谢谢您写了很多。为了能和您继续交流,我应该一一解释清楚。如果我错了,我一定会发帖承认。现在,就着您 ...
停止举这样不严谨的带数字的例子,没有必要,你的模型很好理解,思路也清楚,只是有错误而已。

我的回复你没好好看, 第二段是说你的r值不准确, 储蓄的钱部分用来消费了,就不能划做币存了。一个模型的一个值不准确,模型能对吗,我是这个意思啊,这个是纯数学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9:59:04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0:08:11
阿梁 发表于 2012-8-15 09:29
谢谢问题,215楼和216楼我一起答复吧。
215楼:关于收入。当企业卖出产品获得货币收入后,开始支出货币。 ...
你有点对自己的理论走火入魔了,明显的错误还是执着,这样会严重制约你模型的完善!

1 ZF不是企业的雇员,我要是和你讨论这个问题,都怕被人笑话的。

2 你的r和R值都不准确,因为定义就很混淆,(前面说过了,r明明是币存,却有可能被银行贷出用于消费) 这就导致币存或存货有可能是个常量,或是个比较稳定的量,导致你理论y>x的剩余是个常量, 你说是的“无理债务”也可能是个常量,甚至是个减量, 而此时,这个概念没有任何说服力去预测危机和解释危机。

3 用来购买企业产品的钱,一定有不是企业支出的钱的成分, 因为ZF的税收可以再盈利,增值之后用于福利和消费补贴、可以有四万亿投资、可以有qe1、qe2等等,你千万别说ZF也是企业这样的话,否则我真没法讨论了。ZF没有企业的大部分特征。

   希望楼主不要再原地打转了,你试图封闭货币体系,使其内部循环,但货币量每年都是增加的,不只是通胀等原因, 其根本原因是世界总财富一直在增加。

   从表面上看,危机是源于债务的无法承受, 但债务为什么会无法承受, 还是需求的问题,还是消费和投资的预期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4:16:23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5 09:38
停止举这样不严谨的带数字的例子,没有必要,你的模型很好理解,思路也清楚,只是有错误而已。

我的回 ...
很好!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吧,我提个建议,假设你垄断了全球所有企业,包括银行,这时,你还能不能赚钱?很多人认为那将赚数不尽的钱。其实,那将赚不到钱。因为是你支出货币x才形成投资、消费、税收后的ZF采购。由于你的产出y必须大于x,而投资+消费+ZF采购中必然会有币存,所以y与x之间的差额是币利+币存。这样,你所说的 r 就不再变化了,因为储蓄的货币已经被使用过了n次,不必再考虑储蓄的货币还要被借用。
这样说也许你仍不能认同。那么再换一个角度说:原话说储蓄的钱部分用来消费了,因此不能划作币存。   这一理解不正确。因为在一轮循环中,先发生了币存,再发生了‘储蓄的钱部分被用来消费’。由于有先发生的币存,所以肯定y卖不掉。这就需要后发生的“被挪用”来弥补短缺,使y得以卖出,但同时,债务留存。“币存”与“被挪用”是时间顺序上先后2个事件。后者的债务与前者币存紧密关联,这是数学推导的必须要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5:05:40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5 10:08
你有点对自己的理论走火入魔了,明显的错误还是执着,这样会严重制约你模型的完善!

1 ZF不是企业的雇 ...
1.你说ZF不是企业的雇员。完全可以。我本以为这样能帮助理解的。我的意思是,ZF拿到的税收本是企业支出的一部分,就是x中的一部分。因而y>x无法改变。ZF若要多支出,那就必须借债。有了债务,则y就可能卖掉了。

2.R值就是y-x,r值就是x在本轮循环中没有用于购买y的那一笔钱。注意本轮循环的设定。你如果一定认为 r 由于被借用,所以r不准确或不存在或不严谨,可以!你可用r变成的债务来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但数学式是另一种。参见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32206-33-1.html   323楼。
由于有y>x,所以,第2年就存在衰退的危险,只不过只要少许债务就可以挽救危局,也就是你说的币存的钱被拿出来用了。不过,第3年、第4年,危险越来越大,债务也难以再扩大了。这是只好衰退。用币损去消灭债务。

3.ZF多支出,那是借了债来多支出。这里有问题。比如,假设社会正好有4万亿剩余,那么,ZF投资4万亿就消除了剩余。注意:货架上的4万亿被拿下去的同时,ZF那4万亿又向货架上放上了超过4万亿的货物。否则,ZF哪里来的钱还债呢?这个放上货物的行为不是ZF自己去做的,而是通过税收,让企业放上去的,然后希望企业买掉后放上去的货,再纳税,ZF再还款。虽然绕了一个圈子,但实质没变。所以qe1,qe2都是不正确的,都是企业行为,没有币损,但延迟了衰退的时间,同时引发了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