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7-28 22:46:44
fujo11 发表于 2010-7-28 16:49
329# jkjklv
======================
我对“小学生”级别的请教,不感兴趣。
请找范伟,他教五年级。
我请你歇菜成不成李权威?我被你的“强大”震撼了成不成李权威?你怎么那么会给自己带高帽子啊?谁“请教”你了?我都被你逗乐了。。。。你除了嘴皮子,还有什么呀?你觉得过过嘴瘾就那么满足吗?生活给了你多少不公和侮辱,让你可怜到在这里通过嘴寻找快感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22:52:38
fujo11 发表于 2010-7-28 16:49
329# jkjklv
======================
我对“小学生”级别的请教,不感兴趣。
请找范伟,他教五年级。
你说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别人好端端在讨论问题,你就知道进来没头没脑装腔做事说一句,然后把帖子变成吵架贴。真是一棵老鼠屎坏一锅粥。。你丢人不丢人啊?你没觉得别人都在拿你当笑料 啊?当然,这时候你又会安慰自己:我是最棒的,思想家往往很寂寞!笑死人了。。。。以后没事自己呆着啊,别人没空逗你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22:56:00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7-28 17:23
边际递减现象只是众多效用变化的一个现象,还有边际递增、边际不变、边际的运动表现为各类曲线等现象,总之个人对商品使用的“效果”在时间轴上是无规律可言的。所以描述效用的变化用“实时效用”这个概念更好,这是其一。其二,和其他商品比较,购买此商品“消费者愿意出自己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决定价格的论断实际上是不能发生的,在消费者那里唯一客观发生的是买还是不买的选择,而且购买的量是必要需求量,数量没有价格弹性,这叫消费单位。其三、买和不买的选择是另外一个范畴,叫价格门槛。价格门槛的降低(这个降低发生在生产领域),导致社会购买数量的增加。

我的观点:
1、“实时效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在价格决定上,不论这个实时效用和别的商品实时效用比较而言是大还是小,它只起购买意向的开关作用,非1即0.,当等于1时表现为购买意向,当为0时表现为不买意向。
2、消费者的作用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以及购买数量,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是1个消费单位(由1个或者一定量的自然单位组成),王志成称为:“必要需求量”。
3、生产率提高形成的新价格如果等于和超过消费者价格门槛,购买发生。
“消费者的价格门槛”的实质用效用排队来说明,队伍里效用最低的商品其效用称为边际效用,但是和西经的边际效用的概念完全不同了。正是这个被收入约束的边际效用决定了购买或者不买。
4、效用分析更常用的是0和1的数理逻辑,而不是函数。消费者通过引导生产数量的方式和生产发生联系。
别的不说,最起码对于你的理论很有新意!!再鄙视那个不学无术四处流窜的“学术权威”~~~~{:2_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23:00:26
332# jkjklv
=====================
别以为你换了马甲,大家就认不出你了。
到底谁像个过街老鼠,只有自己心知
肚明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23:24:24
fujo11 发表于 2010-7-28 23:00
332# jkjklv
=====================
别以为你换了马甲,大家就认不出你了。
到底谁像个过街老鼠,只有自己心知
肚明呀。



我只能说,你真的很可怜。。。即便给了你正确的时代,你仍然属于loser一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8 23:26:33
权威哥们,明天再和你练嘴皮子~~~~既然你摆明了不搞学术搞骂街,那么我们明天继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9 09:36:05
我谈三个问题:
1、所谓的边际效用实际上应称为“边际需要强度”。
2、边际需要强度在需要的满足达到一定点以后方才发生递减,这个一定点未必就是消费了第一个消费单位之时。如有些嗜酒者在喝了第一杯酒之后对酒的需要强度会大大超过尚未喝酒时的需要强度。
3、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观点在根本上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源在于其逻辑方法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9 09:43:17
wzwswswz 发表于 2010-7-29 09:36
我谈三个问题:
1、所谓的边际效用实际上应称为“边际需要强度”。
2、边际需要强度在需要的满足达到一定点以后方才发生递减,这个一定点未必就是消费了第一个消费单位之时。如有些嗜酒者在喝了第一杯酒之后对酒的需要强度会大大超过尚未喝酒时的需要强度。
3、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观点在根本上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源在于其逻辑方法的错误。
哥们,我理解你的意思。你希望在更微观和更深层次上研究效用的特性,并尽力调和效用和价值,起码我认为你的研究是有意义的,虽然我感觉难度很大。
逻辑方法的问题就像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那么艰难。虽然这里的很多权威不承认,但是他们确实已经落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30 18:41:08
fujo11 发表于 2010-7-27 16:38
楼主人很勤奋,也出了专著,但因为不客观,所以也不专业。
任何经济学说,不管你看它多么荒诞,既然能够流传下来,
就不会那么肤浅,不可能三言两语就把它批斗得片甲不留。
张五常是名经济学家,都犯这种小学生水平的错误;
你犯这种错误,不足为奇,可以理解。
我建议您看看我的专著之后,您再作评论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30 19:23:02
sungmoo 发表于 2007-1-20 00: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1-19 23:55:00的发言:…这样吧,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关注一下07年上半年《经济研究》和《经济评论》、《经济学动态》这三家杂志中有关价值理论的文章。至少会有2篇是我写的。
楼主这么有信心?那您的姓名?(总不能一有价值理论的文章,就说是您写的吧?)
楼主都说了,自己叫王林海,怎末还在问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30 19:52:33
汪林海

  《亚洲经济评论》主编,著有《价格理论》一书。
  汪林海是在经济学理论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华人经济学家。汪林海首次解决了经济学史上争论达三百余年的价格决定中的二元对立,完善了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交换与价格理论、分配理论,最早提出了基于新消费者理论的房价理论,其提出的房价理论模型是房地产经济学的奠基模型。
  著名观点: 不存在“劳资纠纷”,只存在“劳企纠纷”
  (以上简介来自百度百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30 21:56:26
突出贡献的华人经济学家,无语,是不是和杨小凯,张培刚之辈并肩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4 22:52:30
wanglinhai 发表于 2007-1-19 16:59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那么,最后一千克的汽油的效用,显然要高于最后一克汽油的效用的1000倍,最后一克汽油的效用,要高于最后一毫克起有效用的1000倍,当然,最后一个汽油分子的效用,要低于其他任何一个汽油分子的效用。
   1千克汽油的价格为6元,我们要问得时,决定1千克汽油的价格的,是最后一个汽油分子的效用,还是最后一豪克汽油的效用,还是最后一克汽油的效用,还是最后一千克汽油的效用。
   按照数学的中导数的说法,应该是最后无限小的一单位的效用。可是选择的单位越小,那么价格就与越低。
   比如说,最后1千克汽油的效用是1000,那么最后一克的效用是0.5,,最后一号克汽油的效用为0.0002,最后一个汽油分子的效用为0.000000000001。
   1千克=1000克=1000000毫克=1000000000000个汽油分子。
   如果选择1千克作为最后一单位,那么1千克的总效用为1000
   如果选择1克作为最后一单位,那么1千克的汽油总效用为500
   如果选择1毫克作为最后一单位,那么1千克的汽油总效用为200
   如果选择1个汽油分子作为最后一单位,那么1千克的汽油总效用为100
   我们要问:到底选择哪一个单位作为最后一单位,使得1千克的汽油价格为6元?
   我们要问的是,最后一单位,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单位?
   看到这里,我想门格尔、瓦尔拉斯、杰文斯只有大哭一场了:)会说“当初我为什么这么笨?”
  其实边际分析是价值论中的重要方法,但是边际分析用过了头,那么剩下的只有滑稽和可笑。
  某种程度上讲,克拉克也是一位把边际分析用过了头的学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 22:27:41编辑过]

中学物理课本告诉我们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里走过的路程。
那么一个自由落体的物体在下落3600秒之后的速度是多少?
按照LZ的逻辑
如果选择1小时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63504000
如果选择1分钟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2099160
如果选择1秒钟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35275.1
如果选择1毫秒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35.2799951
如果选择1微秒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0.0352799999951
如果选择1纳秒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0.0000352799999999951。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一边大哭一边说着“我为什么这么笨?”的人到底会是边际革命的先驱们,还是LZ自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5 05:07:05
这个帖子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5 23:11:21
您的这个论述,我也赞成。
你的这个论述,和我的汽油的例子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需要探讨的,是使用哪个“速度”,来解释商品的价格?因为特定时刻,价格只有一个,而“速度”却可有很多个。
用我的汽油的例子,就是使用哪个计量单位,来解释汽油的价格?

当然,有人会提出来,采用经济学中的导数。问题是,商品往往是不能无限小的。例如,对于汽油而言,最小单位的汽油,只能是一个汽油分子。按照边际效用价值论,如果汽油分子大,那么汽油价格可能就高,如果汽油分子小,那么汽油价格就要低。因为汽油分子大时汽油的边际效用高、汽油分子小时汽油的边际效用要低(类似于您的自由落体的例子:时间越长速度越高、时间越短速度越低),依据边际效用价值论,汽油分子大时汽油价格应该高,汽油分子小时价格汽油价格应该低。

也即汽油价格的高低,与汽油分子大小紧密相关。

对此,边际效用价值论者可以相信,我不敢相信,您敢相信么?
七彩瑜 发表于 2010-8-4 22:52
wanglinhai 发表于 2007-1-19 16:5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 22:27:41编辑过]

中学物理课本告诉我们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里走过的路程。
那么一个自由落体的物体在下落3600秒之后的速度是多少?
按照LZ的逻辑
如果选择1小时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63504000
如果选择1分钟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2099160
如果选择1秒钟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35275.1
如果选择1毫秒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35.2799951
如果选择1微秒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0.0352799999951
如果选择1纳秒作为单位,那么速度为0.0000352799999999951。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一边大哭一边说着“我为什么这么笨?”的人到底会是边际革命的先驱们,还是LZ自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2 13:53:33
好帖子,要多读几遍。
怀念SUNGMO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2 17:11: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16:12:52
--------当今时代,那帮整天捣鼓边际效用的人最无聊,最没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4 13:21:32
先看看原理再发表观点吧,大家,谢谢啦~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万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它还提出了市场价格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4 13:21:51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庞巴维克。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理论的核心和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者认为,商品价值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效用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边际效用则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边际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价值并非实体,也不是商品的内在客观属性。价值无非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与评价”。他们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价值的形成还要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稀缺性与效用相结合才是价值形式的充分必要条件。这里稀缺性是指物品供给的有限性。效用论者是这样阐述他们的观点的: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效用论者认为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于是,物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它的价值会随供给增加会随之减少甚至消失。边际效用论者还提出了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的市场价格论,并称之为“客观价值论”,并将主观价值论与供求均衡论结合起来。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价值论,它割裂了商品的价值与劳动过程之间的联系,将价值这一客观历史范畴说成一种自然永恒的心理范畴,妄图以主观评价做为衡量价值的尺度,他们声称劳动无法衡量,却不知主观评价更无法衡量。显然,效用论者歪曲了市场价格理论和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4 13:23:3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根本对立在于价值本质和价值决定问题上的对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的实质是处于凝结状态的人类抽象劳动,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或者说是由供求所决定的商品的均衡价格所决定的。马歇尔主要是通过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的均衡价格来分析商品价值的。马克思则是从生产领域入手,对价值的形成、决定,表现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马克思并没有否认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这一点不仅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有过论述,而且在第三卷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中在关于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部分也有过论述。可为何马克思没有反对的供求关系作用会成为马歇尔批驳劳动价值论的根据呢?对均衡价值论者的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  边际效用价值论
首先,均衡价值论者以价格的概念替换了价值,而他们所谓的价值是没有价值实体的。他们认为“价值”是由供求决定的,而供求作用直接决定的又是市场价格。他们通过对供求作用的分析得出了市场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发现该“价格”是最完美的,是价值最充分的表现,从而提出市场价格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显然这里均衡论者只在对价格进行分析而不是对价值的分析,因此其结论必然是错误的。其次,均衡分析是一种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分析。价格受供求影响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一切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直接合而为一,那么科学的存在就会成为多余。价值与价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均衡论者显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只是对市场价格做的一种现象形态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4 13:23:59
怎么越看越像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后面的附录?!{:3_4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8:35:14
1# wanglinhai
楼主的观点很精彩,我仅就我所知道的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一、我们无论经济学家们是客观唯心的还是主观唯心的,我们仅关心其观点是否正确。
二、效用,究其定义为“商品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本身它就是一个主观的范畴,因为物品给人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由人的意愿决定的。我们划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标准即是否为人的意愿为转移。满足程度不能拿秤量,暂时也不能凭借某种标准量化,只能凭人的心去感觉。但是它是有高低之分的,因而可以凭借人的假想画出无差异曲线来。
三、不能说边际效用价值论全是错的,因为边际效用学说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抽象出来的。譬如说人吃包子,在人一个一个吃包子的过程中,人越吃越饱,每一个吃到的包子对于人的满足感越来越少。随之也就产生了边际效用的定义“每增加使用单位商品带给人的满意程度”。因而边际效用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人得切切实实在那里逐单位地使用商品,边际效用才存在。人在吃包子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包子是越来越难吃,所以这个事实是真理。所以边际效用在它适用的范围内是真理。
四、效用因人的需求而存在,即为人的需求而转移。当一个人对食物有需求时,食物对他有效用,反之人对食物没有需求时,食物对他就没有效用。而人的需求又完全取决于他的意愿,即便当人饥饿时人不想吃完全可以不吃。钻石比水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钻石的稀缺性,因而钻石求大于供,因而钻石的价格升高迫使供求平衡。至于一千克钻石和一千克水哪一个给人的效用更高些,完全取决于个人对其的效用评价。在沙漠里渴求生存的人要水不要钻石;温饱问题早已解决的富豪用钻石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些,继而活得更有面子来的比较重要。对于钻石效用与水的效用的社会评价是个人对其评价的平均值。
五、价格大于零商品其边际效用是否大于零因人而异。因为效用是对人而言的。刚吃饱饭的人对与价格大于零的食物,边际效用也为零或者负数;免费的水对于特别渴的人边际效用特别高。价格是由社会供求形成的,因而是个社会的概念;边际效用是对逐个使用商品的单个消费者而言的。价格和边际效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六、关于银和铝的事例我挺赞成楼主的。
七、我不大赞同楼主关于“价值理论研究时,一定要千方百计抛弃主观的成分,才能够接近真理”的看法,因为经济本来就要有人参与,经济学因为有人才能称作经济学,人就是主观的。按西经的定义效用即价值,按我上述的讨论,效用是主观的,所以价值也是主观的,所以价值研究不可能抛弃主观的成分。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要研究这类问题,譬如一个人在气温20度时更舒服还是在零下20度更舒服?要不空调怎么来的呢?
八、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按此定义当然劳动创造价值啦。西经认为效用即价值,那可不效用决定价值嘛。只是由不同的定义导出不同的结论而已。
九、无差异曲线从理论上是可以存在的,如果两个面包与三张电影票和一个面包加上5张电影票带给人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那可不效用是一样的嘛。商品无论它的形态、化学性质如何,带给人的满足感这点是共同的,满足感越高,购买意愿也就越高。购买意愿越高,就越有可能买的越多。譬如说去饭馆吃饭,饭馆的饭做的越好,就越愿意多买多吃。十分浅显的道理。
十、人的主观感觉当然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微观基础了。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无差异曲线决定个人需求曲线,社会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加和,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厂商根据价格决定自己的产量。那可不人的感觉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微观基础了。
综上,我认为西经固然有某些缺陷,但也不是完全不可取,它等待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晚辈们来扬弃。总体来说楼主在银和铝的事例(包括该实例)之前批判的还可以,但是后面的批判貌似完全没读懂西经,也纳闷版主们为何给了那么多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8:55:38
4# wanglinhai
没有那么复杂,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玩弄数学是没有意义的。
一、边际效用递减只是一个经验的、模糊的说法,至于边际效用究竟怎么减,我们不得而知。
二、汽油的价格仅取决于汽油的供求,跟汽油的边际效用没有过高的联系。汽油的边际效用决定消费者对汽油的购买意愿,从汽油的购买意愿到汽油的价格,中间还要经过很长的因果链。
三、好像楼主的逻辑是“汽油的价格决定于最后一单位汽油的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那么请问这一逻辑从何而来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9:11:21
352# wufei2134
西方经济学用效用代替使用价值,又将商品价值混同于价格。
现代西方经济学不谈价值,只讨论价格。
前辈说的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9:28:06
356# 白色闪光
这里有一篇论文,供大家参考。
附件列表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比较.PDF

大小:294.42 KB

只需: 1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 19:53:20
白色闪光 发表于 2010-12-20 18:35
1# wanglinhai
楼主的观点很精彩,我仅就我所知道的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一、我们无论经济学家们是客观唯心的还是主观唯心的,我们仅关心其观点是否正确。
二、效用,究其定义为“商品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本身它就是一个主观的范畴,因为物品给人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由人的意愿决定的。我们划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标准即是否为人的意愿为转移。满足程度不能拿秤量,暂时也不能凭借某种标准量化,只能凭人的心去感觉。但是它是有高低之分的,因而可以凭借人的假想画出无差异曲线来。
三、不能说边际效用价值论全是错的,因为边际效用学说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抽象出来的。譬如说人吃包子,在人一个一个吃包子的过程中,人越吃越饱,每一个吃到的包子对于人的满足感越来越少。随之也就产生了边际效用的定义“每增加使用单位商品带给人的满意程度”。因而边际效用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人得切切实实在那里逐单位地使用商品,边际效用才存在。人在吃包子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包子是越来越难吃,所以这个事实是真理。所以边际效用在它适用的范围内是真理。
四、效用因人的需求而存在,即为人的需求而转移。当一个人对食物有需求时,食物对他有效用,反之人对食物没有需求时,食物对他就没有效用。而人的需求又完全取决于他的意愿,即便当人饥饿时人不想吃完全可以不吃。钻石比水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钻石的稀缺性,因而钻石求大于供,因而钻石的价格升高迫使供求平衡。至于一千克钻石和一千克水哪一个给人的效用更高些,完全取决于个人对其的效用评价。在沙漠里渴求生存的人要水不要钻石;温饱问题早已解决的富豪用钻石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些,继而活得更有面子来的比较重要。对于钻石效用与水的效用的社会评价是个人对其评价的平均值。
五、价格大于零商品其边际效用是否大于零因人而异。因为效用是对人而言的。刚吃饱饭的人对与价格大于零的食物,边际效用也为零或者负数;免费的水对于特别渴的人边际效用特别高。价格是由社会供求形成的,因而是个社会的概念;边际效用是对逐个使用商品的单个消费者而言的。价格和边际效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六、关于银和铝的事例我挺赞成楼主的。
七、我不大赞同楼主关于“价值理论研究时,一定要千方百计抛弃主观的成分,才能够接近真理”的看法,因为经济本来就要有人参与,经济学因为有人才能称作经济学,人就是主观的。按西经的定义效用即价值,按我上述的讨论,效用是主观的,所以价值也是主观的,所以价值研究不可能抛弃主观的成分。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要研究这类问题,譬如一个人在气温20度时更舒服还是在零下20度更舒服?要不空调怎么来的呢?
八、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按此定义当然劳动创造价值啦。西经认为效用即价值,那可不效用决定价值嘛。只是由不同的定义导出不同的结论而已。
九、无差异曲线从理论上是可以存在的,如果两个面包与三张电影票和一个面包加上5张电影票带给人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那可不效用是一样的嘛。商品无论它的形态、化学性质如何,带给人的满足感这点是共同的,满足感越高,购买意愿也就越高。购买意愿越高,就越有可能买的越多。譬如说去饭馆吃饭,饭馆的饭做的越好,就越愿意多买多吃。十分浅显的道理。
十、人的主观感觉当然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微观基础了。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无差异曲线决定个人需求曲线,社会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加和,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厂商根据价格决定自己的产量。那可不人的感觉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微观基础了。
综上,我认为西经固然有某些缺陷,但也不是完全不可取,它等待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晚辈们来扬弃。总体来说楼主在银和铝的事例(包括该实例)之前批判的还可以,但是后面的批判貌似完全没读懂西经,也纳闷版主们为何给了那么多分。
个人觉得,您的观点,不成系统,没有脱离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干扰。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价格决定于效用,是彻头彻尾错误的。

建议您看看我写的《价格理论》一书,您就会明白许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 01:20:46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和个别与一般
说“价格决定于效用”与“效用决定于价格”都是一样荒谬的!以上大家的争论在于大家没有明白价格与效用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和个别与一般。
商品对于某一个指定的消费者来说它的满足程度即边际效用在一个时间范围内是随着增加而递减的过程,这是许多中国人都明白的一个古训:“物极必反”/“阴极必阳”/“阳
极必阴”。任何一个指定的消费者都有对于某种商品需求的“度”。比如说牛奶这种产品或者消费品,我们知道在自然经济情况下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个体户张三,在自产自己给的情况下,假设在他每个人一天的生理学极限而言只要使用消费1千克,而张三生产的产量是2千克,这时非要一天消费完2千克,那么,在消费使用牛奶刚刚达到1千克的必要使用量时(这时边际效用价值为0),强制性使用超过的部分就是(边际效用价值为负)了,这是效用价值的个别与主观情况下。但是,如果把边际效用价值论扩大到整个社会系统,那么,张三边强制性使用超过的部分而产生边际效用价值为负的情况将不会产生,因为,张三不会傻到吃不了还硬撑下去而伤害自己,他可能发现自己其实不需要产生那么多,因此,以后在生产到刚刚能够满足自身的必要需求时就停止再生产,也可能把剩下的1千克牛奶保存起来,用于第二天的消费,第二天不再生产牛奶而是改为生产其他了,当然,这是自然经济情况下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可是在商品经济的情况下,张三可能会把多余的部分用于与这个社会系统之中的其它成员交换自己需要的物品,这时这相对于张三当天来说是这时边际效用价值为0甚至为负的物品对于稀缺这种物品的交换者李四或者其他社会成员来说就是边际效用价值大于0了,在这时,同一种物品相对于张三与李四或者其他社会成员来说这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价值是不一样的,相对于张三来说多余的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价值为0甚至为负,而李四或者其他社会成员来说这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价值大于0,可以这样表达:
张三的个别边际效用价值——1千克牛奶<0;李四的个别边际效用价值——1千克牛奶>0。为什么会这样呢!
注意!在这里的边际效用价值是一个个别边际效用价值或者主观的边际效用价值,但是,这些多余的1千克牛奶对于李四或者其他社会成员来说的个别边际效用价值或者主观的边际效用价值并没有小于0,而是大于0,也就是说,这些相对于张三来说边际效用价值为0甚至为负的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用价值大于0,可见他人的个别边际效用价值或者主观的边际效用价值相对于自己来说就是社会边际效用价值或者客观社会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8 09:56:35
fujo11 发表于 2007-1-19 20:53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1-19 16:59:00的发言: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那么,最后一千克的汽油的效用, ...
无穷小量的汽油费还能用吗?这不是脱离实际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