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Zoellick)上周宣布将于6月30日任满后退休。此言一出,外界更为关注他的继任者是谁。
字面上,招聘行长的过程是透明、公开和公平的。但按照传统,主要国际金融机构通常由欧美人所领导,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世界银行行长由美国总统来提名,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常被欧洲人所掌控。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在全球经济实力东渐的过程中,希望发展中国家代表主掌这些机构的呼声渐起,发展中国家也显示出承担这种责任的意愿。
上一次出现这种现象是在IMF的领导人更替上。前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在纽约被捕后被迫辞职。在甄选其继任者的过程中,包括时任IMF总裁助理,来自中国的朱民等成为继任者的可能性被外界广泛讨论。
这一次,中国采取积极姿态。在佐利克宣布准时退休后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说,中方希望世界银行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举下一任行长。
“欧美牵头世行、IMF、世贸组织和联合国这样重要的国际机构的局面是该到了转变的时候了。”前世界银行机构总监斯科特(Ian Scott)对财新记者表示。
但从目前来看,被媒体讨论最多的还是美国前财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和现任国务卿希拉里(Hilary Clinton)。传言称,无论新兴经济体国家如何争取,反正奥巴马是二选一了。
现年57岁的萨默斯目前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担任克林顿时期的财长和奥巴马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去年起就有媒体报道称,奥巴马将提名萨默斯作为佐利克后的世行行长。
“但萨默斯只是个纯经济学家。”斯科特说,而世行行长是个需要娴熟掌握政治和经济的角色。这个角色亦需要既得到发达国家的信任,也要懂得如何与中国和巴西等国商榷。
相比之下,64岁的希拉里是名标准的政客。学法律出身的她一路和国家安全、恐怖分子等打交道,看似和银行业并无联系。不过这没有关系,拉加德也是学法律出身,不也当上更重要的IMF总裁了吗。
不过,即便奥巴马有心,希拉里还不一定有意。上月,希拉里在国务院员工会议上说,在公众视线活跃20年后,她就要退休了。
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努兰德(VictoriaNuland)上周也对记者表示,希拉里接替佐利克的可能性并不大。“国务卿说了,由她来掌管世行不会发生,她的观点没有改变。”
那么,非欧美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人选是否还有希望?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和IMF副总裁朱民会是理想人选。
但斯科特认为,首先,世行没有从内部直接提升员工至行长的传统,行长向来都是“世行外人士”,因此林毅夫被提名的可能性不大;其次,政治上来说,面临竞选压力重重的总统奥巴马若在此时不力挺另一位美国人,则会成为共和党攻击的武器,即奥巴马让美国在国际机构的影响力不再。
“最重要的一点是,新兴经济体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声音。”斯科特补充道。
不过,无论最终谁来主掌世行,这个庞大而又繁杂的机构将面临比以往更大的挑战。英国牛津大学布拉瓦克政府学院院长伍兹(Ngaire Woods)给财新记者列出了五点改革建议:1、减少贷款发放;2)吸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支持和资金;3)寻找并建立新合作伙伴;4)调整其区域角色;5)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