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二问也可以用“次优”理论来回答:学过国际贸易的人都知道次优理论,讲的是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国际贸易的展开只不过是一种次优的手段,因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本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本国的各方面收益福利得到提高,但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最有效率的还是从一个问题的根本入手,而不是通过国际贸易,但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做不到从问题的源头入手解决呢,比如政府的一些调控措施受到排斥和抵抗,原因就在于人们的心理,这些措施有可能会触及一些人的个人私利,因此他们极力阻挠,还有些公众有思维误区,认为国际间的贸易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殊不知我们很多人都想错了,经济学家算过一笔帐,通过国际贸易的效率损失是巨大的还不如政府的直接调控措施。
因此题目中农民为什么不直接摧毁庄稼就是这个原因,他们的思维定势决定的,而且楼主的问法也有问题,“为什么农民不在不干旱时就摧毁自己的农作物那”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农民干脆就不种那部分庄稼就行了啊,于是问题又可以牵涉博弈论和库诺竞争上去了,这样分析的出发点都不同就会无限的分析下去,问题本身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