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研究人员用M2*V=P*GDP(或者国民收入)来研究货币问题,我有些疑惑,也有些自己的想法,也不确定对错,仅在此和大家讨论下:
 
如果M2*V=P*GDP,那么左边是货币存量,或者说具有潜在购买力的货币(更加精确的话可用M2-存款准备金来表示均有潜在购买力的货币),V可以理解为货币流通速率也可以理解为货币的持有意愿(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等式的右边,我对用GDP或者是国民收入表示疑惑,我认为用货币存量与产品增量相对应存在不妥 ;我认为用M2与可以用于交易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新的或者旧的产品来对应更为合适;其中如何是一次性消费品,非增量部分应该不造成对货币的额外需求(例如:在物价稳定的背景下,每年都生产100万个面包,那么其吸收或者对应的货币量应该是一定的),而资本品或者非一次性消费品则具有再度交易吸收货币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股票的形式来交易);
 
过去之所以货币增速较高,通胀相对较低是因为等式右边在货币化的进程中对应着可交易产品规模的迅速扩张,未来货币化进程变慢对应的货币增速也应该变慢;其次,当一个国家的存量资本逐步积累,每年的资本折旧逐步增大,当新增资本存量等于折旧资本存量时,资本对货币的新增量吸收应该接近0,这时只有耐用消费品和增量的一次消费品可以吸收货币,那么对应的国家适宜的货币增速水平也将出现下移。